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艾滋病在中國的流行將導致一場民族災難
 
【人民報訊】據美國之音報道:12月1號是世界艾滋病日。中國的艾滋病專家在防治艾滋病問題上已經拉響了警報。據中國官方新華社報道,中國的艾滋病專家警告說,如果中國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數繼續上升,而有關方面還不採取有力預防措施,艾滋病在中國的流行將導致一場民族災難。

艾滋病在中國流行不是妄言

法新社報道,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據保守的估計,中國目前有大約50萬名艾滋病毒帶菌者。聯合國專家的估計是,如果還不採取措施,到2010年,中國會有1千多萬人受感染。中國政府曾在1998年公佈了一個防治和控制艾滋病和艾滋病毒傳播的中期和長期計劃,目標是把艾滋病毒帶菌者的人數在2010年控制在150萬人之內。

中國官方新華社引述中國知名艾滋病專家曾毅(音) 教授的話說,中國現在已經處於一個危機的關頭。在過去幾年裏, 中國感染了艾滋病毒的人數每年增長30%。這表明中國正在經歷一個快速增長階段。他估計今年的感染人數會超過60萬。曾毅教授指出,根據其他一些國家的經驗,如果預防措施沒有立及時跟上,艾滋病的流行是不可避免的。一旦中國成爲世界上患有艾滋病和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口大國之一,那將是一場民族災難。曾毅說,不幸的是,艾滋病流行的可能性以及後果的嚴重性都被低估了。這導致缺乏防治艾滋病的政策、投資、教育措施和科學研究。在高風險人羣-比如吸毒者當中,也沒有發起足夠的宣傳教育運動。

艾滋病在中國傳播的主要途經

中國的艾滋病專家認爲,中國傳播艾滋病的兩大渠道是吸毒和賣淫。據法新社報道,中國的賣淫業氾濫,以性行爲傳播的各種疾病流行。爲了防治艾滋病,中國掀起了如何控制賣淫業的辯論。最近一期的官方英文雜誌《北京週報》以大量篇幅探討是否應當允許設立紅燈區,以此控制性行業,並防止艾滋病的流行。法新社說,中國衆多的女年青從事賣淫活動,娼妓已經從城市高雅的舞廳和昂貴的卡拉OK,擴大到邊遠鄉村的髮廊、卡車停靠站、餐館和澡堂等許多地方。估計中國的流動人口裏有1千8百萬平均年齡爲23歲的女青年。她們中間有一部分人和性行業有關係。

不過,曾毅教授指出,中國大多數的艾滋病毒帶菌者在農村,那裏同時也是中國醫院裏血庫的主要血液來源。污染的血液通過輸血導致了艾滋病毒的迅速傳播。政府對此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最新一期的美國雜誌《新聞週刊》說,中國最早死於艾滋病的病例發生在1985年。當時,醫院把這個病人用過的所有物品,甚至他的傢俱都燒掉了。那時許多負責衛生保健的官員把艾滋病視爲一種外國疾病,而置之不理。後來艾滋病毒在中國蔓延,政府還是把艾滋病和犯罪跟離經叛道的行爲聯繫起來。目前中國只有2萬登記在冊的艾滋病毒感染者。

《新聞週刊》的文章說,雖然艾滋病在中國內地還是一個禁忌,但是,北京和其他一些艾滋病熱點已經有艾滋病毒感染病人站出來討論他們的疾病。還有一些因爲在醫院動手術時輸了帶艾滋病毒的血液,從而感染上艾滋病毒的病人甚至告上法庭,要求賠償。一些大學也開設了預防艾滋病的課程。中國官員這個星期爲迎接世界艾滋病日展開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

觀念開始轉變

《新聞週刊》的文章認爲,中國對艾滋病的態度開始出現轉變,原因之一是,一些政府官員到非洲和印度考察艾滋病防治項目, 使得他們認識到,中國過去採取的強硬路線不會起作用,提倡貞節以防感染艾滋病毒的做法也不會生效。

文章說,當中國開始正視艾滋病問題時,她們面臨的任務將是艱鉅的。徐聯志(音)開設了中國首家爲艾滋病人諮詢和幫助艾滋病人的民間機構。新聞週刊引述他的話說,因爲人們對艾滋病不了解,所以普遍對艾滋病心存偏見,或者漠不關心。他的機構的工作就是讓艾滋病人感到社會的溫暖。 (博訊網)
(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2/1/738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