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百年近代史雄辯的證明只有腐敗才會捱打!
 
雨添花
 
【人民報訊】腐敗就要捱打,倒是被我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所反覆證明,也是我中華民族刻骨銘心的慘痛教訓。

  我國在清代的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不但完成了統一祖國的大業,社會經濟發展也達到我國曆史的頂峰。經過清初幾代人的勵精圖治,出現了康乾盛世,不僅可以傲視漢唐,即使從當時全世界來看,也是超羣領先的。一個東抵太平洋,西越巴爾喀什湖,北佔外興安嶺,貝加爾湖,南至南海諸島的中華帝國,橫空出世,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然而就在康、乾兩朝鼎盛之際,統治集團居功自傲,放棄了文治武功、勵精圖治的積極進取,沉緬於歌舞昇平、豪華揮霍之中。在政策上急功近利,竭澤而漁。在朝廷上下對乾隆的歌功頌德之中,清王朝開始從興盛的頂峰滑向深淵。

  導致清王朝急劇衰落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下整個政權機構貪圖享樂,腐化奢靡。腐敗猶如潰爛的濃瘡,不僅敗壞了政權,也敗壞了整個社會肌體,甚至作爲清王朝的統治支柱的軍隊也腐化了。清朝的正規軍由八旗和綠營組成。清軍入關前,八旗兵不畏艱苦,英勇善戰。在戰場上前赴後繼,所向披靡。僅20萬將士,橫掃中原,強悍善戰令人生畏。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後,八旗兵尤其是八旗子弟憑藉皇親國戚的權勢,橫行無忌,軍紀敗壞,生活腐化,吸食鴉片,敲詐勒索,無所不爲。一支驃悍無敵的軍隊已成徒有其名,成了不能打仗只會擾民的老爺兵。

  後來,朝廷每遇戰爭,均依靠綠營,但綠營也隨着社會風氣而腐化。由於八旗、綠營的腐敗和戰鬥力的喪失,到白蓮教起義時,清廷已不得不依靠鄉勇、團練。試想,一個國家的武裝力量淪落到這種地步,在外敵的侵略面前能不打敗仗嗎? 因此,到鴉片戰爭時,由於統治集團和清軍本身的腐敗,在英國的侵略面前,根本無法團結全國民衆,同仇敵愾的進行大規模的抗擊,儘管在某些地點的戰鬥中由於個別將領準備充分,指揮得當,擊退了英軍。但從全國來看,一些握有重兵的將領貪生怕死,主戰派將領受到貶斥,整個清軍缺乏戰事準備,不能統一指揮調動,空有數十萬大軍,但每戰卻都以少迎多,結果被人各個擊破,很快停止了抵抗。

  稍微仔細地翻一下歷史,就會發現當年清軍戰敗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武器落後,並不是火炮射程「夠不着」人家,而是自身的腐敗無能,這樣的軍隊縱使有洋槍洋炮也照樣難有作爲。甲午海戰,是中國軍隊與外國侵略軍用近代新式武器的一次大規模較量。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北洋水師在艦船噸位、航速、火力等方面與日本海軍或是相差無幾,或是互有優劣。北洋水師的艦船噸位還要略大日本海軍,而日軍的鐵甲艦略多於北洋水師。總起來看,雙方實力大體相當,北洋水師並不比日本海軍遜色多少。但結果,北洋水師遭到慘敗,最後全軍覆沒,戰敗的原因主要來自清廷的腐敗無能。

  這再次充分說明,武器的先進與落後並非是否被動挨打的根本原因。一個民族或國家如果政治腐朽,一盤散沙,即使有了繁榮的經濟,先進的武器也照樣會被動挨打,被人欺侮。南宋時期,宋王朝的經濟文化遠較女真貴族建立的金朝先進,但仍然難逃被金欺侮的厄運,甚至都城陷落,皇帝被擄。明末清初,面對一個經濟文化比自己先進得多的明王朝,清軍卻能「以小兵臨大國」,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以區區20萬兵,席捲中原。

  長期以來,人們總喜歡以鴉片戰爭作爲中國因落後而捱打的典型。其實,1830年前後,中國還是世界上經濟最爲繁榮發達的國家之一,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一,遠超德、法、俄等國。從經濟上看,似乎看不到中國已落後到非要捱打的地步。所以,僅僅把經濟當作國力是否強盛的標杆,當作是否會落後捱打的衡量尺度,實在是太缺乏根據,太缺乏說服力了。從整個清王朝的歷史來看,它從盛世走向衰落、夭亡的決定因素,是整個統治階級的腐敗,而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掠奪(即落後捱打)既是加速這一過程的一種外因,也是內部腐敗招致的外辱。

  一個時期以來,人們往往只承認落後就要捱打,但較少注意落後是怎麼造成的,而這後一個問題恰恰是最緊要的。因爲,如果只看到經濟發展可以擺脫落後,而看不到腐敗可以使先進再變爲落後,就不可能努力制止私慾膨脹,貪污腐敗的官場風氣,就會爲自己民族和國家留下毀滅的禍根。

  中外歷史的大量事例告訴人們,落後捱打只是一種表層現象,捱打的真正的、深層的原因總是由於統治集團的腐敗和無能。中國歷史上每次被外敵欺侮,一定是內部腐敗無能的時期。一個經濟上暫時落後的民族或國家,只要有一個堅強有力,享有威望的領導集團,團結人民,喚起人民,就一定會變被動爲主動,在強敵入侵之時,不僅不會捱打,反而會創造弱國戰勝強國的奇蹟。相反,縱然你有先進的經濟,豐裕的財富,但如果官場瀰漫腐敗之風,民衆貪圖安樂奢華,撂荒軍事工業,廢棄國防建設,錯誤判斷形勢,喪失高度警惕,照樣會陷入被動挨打的境地,歷史的辯證法就是如此。

           民族精神失落是最致命的落後

  有人經常愛把「落後就要捱打」掛在嘴邊。但很少看到人們對於落後這個概念本身作些界定。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落後的意味是什麼?落後的原因是什麼?

  目前,大家提到「落後」往往指: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綜合國力較差。僅就「捱打」問題或戰爭問題而言,經濟發展水平是決定戰爭勝負的基礎性的因素,但往往不是直接的因素。無論在過去還是當代的史實中,以弱勝強的例子都是經濟落後的一方戰勝了經濟發達的一方。可見,與經濟因素相比,決定是否捱打的更直接的因素是綜合國力。而綜合國力之中就包括了主觀因素和制度因素,即涉及到:民族意識與精神,民族凝聚力,政治制度的結構與效率,直至正確的決策 和指揮等等問題。

  在主觀因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莫過於民族精神。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制度、機構等等,只是是器物意義上的國家;而整個民族、人民對民族、國家的認同,則是道義上國家。道義國家雖是形而上的,但卻是最重要的。「楚雖三戶能亡秦」。一個國家真正的疆域在那裏?一個國家的真正疆域在這個國家人民的心裏!大家都認爲自己是中國人,中國就堅如磐石。大家都不以做中國人爲榮,中國縱有再遼闊的版圖,再強大的國家機器也是徒然。一個民族的自豪感、民族的自我意識,不怕困難、不畏強敵的精神,是國家力量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民族自我意識的失落,一個民族在精神上的矮化,是真正的落後,是這個民族衰亡最突出的表現。轉自(萬維讀者論壇 )
(http://renminbao.com)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0/11/16/6271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