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我們還有批評《南京照相館》的權利嗎?
 
黑噪音
【人民報消息】最近,我也去影院看了《南京照相館》。 我的價值觀一向是這樣:我反對各種極端仇恨思想(無論中日哪邊的),但同時我也理解對於歷史的追憶和銘記(比如我很尊敬寫了《南京大屠殺》的張純如女士)。 但我反對任何當下的、直接化仇恨為衝突的具體行為,無論中日哪邊。 記住歷史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自強、為了和平——這始終是我的看法。 在這裡我可以舉個例子。波蘭這個國家在歷史上飽受摧殘,但尤其有一個跟俄國之間的過節,是他們無法釋懷的,也是仇恨萬分的,那就是卡廷森林慘案。 那次慘案,是蘇聯秘密警察機關內務人民委員部在蘇共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下,於1940年4月至5月間對被俘的波蘭戰俘、知識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務員進行的有組織的大屠殺。 1940年春,大約2.2萬名在押波蘭軍人、知識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職人員遭到蘇聯軍隊殺害。1943年,發現波蘭軍人屍體的納粹德國稱殺害事件為蘇聯所為,遭到蘇聯否認;直至1990年4月13日,時任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訪問蘇聯時,蘇聯才正式承認對卡廷事件負全部責任,稱其是「斯大林主義的嚴重罪行之一」;2010年4月,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下令公開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歷史文件,這是俄羅斯首次向公眾公開卡廷事件的相關材料。 直到現在,就像南京大屠殺一樣,卡廷慘案始終是波蘭和俄羅斯之間那根最敏感的神經。 那麼波蘭所做的是什麼?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們並沒有沉溺於各種各樣的極端民族主義,也沒有整天喊著怎麼向俄羅斯復仇,而是不斷地通過理性的方式搜集資料、建立紀念場所、拍攝一些情緒剋制的電影,試圖客觀陳述卡廷慘案的事實,維持波蘭的尊嚴。 更重要的是,發展、自強。波蘭在擺脫了蘇聯控制之後,經濟突飛猛進,現在人均GDP已經超過了日本。 我個人也去過波蘭,那裡的人非常文明友好,我在路上只要一猶豫,就會立刻有人來問我是否需要幫忙;經濟發展也非常均衡,農村的優美、發達程度和歐洲發達地區差別並不是很大。 我覺得這就很理性——在保持記憶的同時,讓自己更文明、更強大。 而不是一味地沉溺於仇恨記憶。 那我們回到《南京照相館》。 我想說的是,從電影拍攝水平的角度來看,這部片子拍得挺差的。請注意,僅僅是拍攝水平,和它的立場與態度無關。 當我們談論一部電影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它本身的藝術水平,而不是它的口號、態度、情緒。 如果要看這些,我們看各種宣傳品就夠了,為什麼非要把一部電影當作宣傳材料呢? 《南京照相館》的前半個小時拍得不錯,無論是劇本、鏡頭還是剪輯,都有一種「史詩感」,所以我覺得還有點驚喜。 但沒想到,後來就急轉直下,徹底變成了一份宣傳材料:莫名其妙的刻意橋段、缺乏劇情基礎的空洞口號,碎片一般拼接出來的屠殺鏡頭,其實並不能真正打動人。 作為一部電影,它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但偏偏有很多人,他們根本不管你評判的是電影本身,只要你說《南京照相館》不好,他們就認為你是「漢奸」。 我看到網上一些人和我一樣,戰戰兢兢地說「這部電影其實沒拍好」,立刻就有很多網民站出來,說他是「賣國賊」。 當你分析電影拍攝本身水平的時候,他們又會說:「電影好壞重要嗎?最重要的難道不是讓人們知道小日本有多壞嗎?」 這完全就是一種詭辯。電影誕生之後,它一直都是作為一門藝術而存在,它拍得好不好和它講了什麼內容,二者是沒有關聯的。 我看到,有電影院在結束放映後造勢,有人上台揮舞旗幟,下面的觀眾起立,高喊各種口號。 別的不說,其實上台那人穿的軍服和電影並不相符。電影裡面軍人穿的是什麼軍服,其實很明顯就可以看到,我覺得你既然要造勢,最起碼要對電影所表達的史實有一點尊重吧? 最近,《南京照相館》被評價為《哪吒2》之後的又一部「神片」。我不知道這樣的評價根據在哪裡,恰好我也看過《哪吒2》,說句大家不愛聽的話,人物表情之僵硬、特效之粗糙、劇本之硬傷,作為一部合格的本土商業佳片都不夠,更遠遠談不上「全球第一」。 相反,拍攝水平極佳的《雄獅少年》卻只因為主角的眼睛畫得小,就因為「辱華」而被全國批判、打入冷宮。 如果你沒有見過眼睛長得狹小的中國人,那就請看看足球運動員武磊——這種長相在中國非常普遍,並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有一雙又大又圓的眼睛。而我覺得這種長相也很好看,並沒有侮辱誰。 我們的時代越來越讓人看不明白:很多人狂熱、偏狹,已經完全不在乎東西本身做得好不好,只剩下滿腔空洞的情緒。 我看還有的小孩,看完《南京照相館》之後回家撕掉了自己所有的日漫周邊。這難道就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撕掉了日漫,國漫難道就能崛起了?種下了仇恨,難道自己就會變得更優秀? 就更不要說,《南京照相館》根本就不適合孩子去看,因為裡面有大量的血腥、殘酷鏡頭,在沒有分級制的情況下,很多家長都不明白,一些電影應該屬於R級,孩子是不能看的。 我所在的影廳,大概就有五六個孩子,我為他們感到擔憂。在此我也建議我的讀者,請不要帶孩子去看這部電影。 就更不要說影廳裡踢別人椅子靠背的、喧嘩的,令人反感——既然是來表達愛國熱忱的,能不能先讓自己文明一點? 看完電影,我看到周圍的觀眾離場時都表情凝重,這種情緒我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儘管我覺得這部片子拍攝水平一般,但裡面表達的歷史必須要尊重,我自己的心情也是凝重的。 但乘坐電梯的時候,正是這些表情凝重的觀眾,還沒等裡面的人出來就往裡面擠,裡面的人很煩躁喊著「讓一下讓一下」,但就是沒人理睬,進電梯的人和出電梯的人互相擠。 所以我還是那個看法:銘記歷史不是為了製造仇恨,更不是在宏大敘事的籠罩下,卻忘記了讓自己文明和進步。 無論是乘電梯還是開車,都請記得對面是你在愛國熱情當中想要捍衛的、愛護的同胞;只有學會了愛身邊的人,銘記歷史才會有真正的意義。 否則,仇恨只會製造出野蠻。 文章來源:中國數字時代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8/5/9169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2025年8月5日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