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經濟螺旋下落的種因(圖)
 
程曉農
 
2025年1月13日發表
 
資料圖:2021 年 12 月 15 日在中國北京建造的新體育場項目的施工現場可以看到起重機。(Photo by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人民報消息】2025年剛開頭,中國經濟好像突然不行了。經濟情況日益嚴峻,大批企業裁員降薪,還有更多的中小企業加速倒閉。中國人普遍在問,「經濟形勢這麼差,看不到任何希望,這到底是怎麼啦?」一些中國人在微信上用一個代表性辭匯來提醒大家,「時勢維艱,各自小心」。 為什麼中國經濟如此艱難?雖然很多中國人心中仍然抱著經濟回暖的期待,卻又不得不面對經濟寒冬遇春不退的現實。中國人真懂經濟衰退的原因嗎?本文回顧過往中國經濟繁榮的由來以及其中隱伏的巨大危險,為讀者們解讀中國經濟前景的真相。 一、經濟衰退其來有自 很多中國人現在都在思考一個問題,中國的經濟衰退還要延續多久?這個問題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困惑,中國經濟怎麼突然就衰退了?如果這次的經濟衰退事出偶然,那麼,這樣的問題似乎內含著一個自我認定的答案,即假以時日,中國經濟還能恢復昔日輝煌。但是,如果經濟衰退事出必然呢?那就可能會演變成其衰無界。 可以講,中國經濟現在和未來的嚴重困境,事實上乃是「其來有自」。此語指事情的發生和發展有其來由,並非偶然。由於當下很多中國人在國內資訊被封鎖的狀況下,不明白中國經濟繁榮之後突然的衰退,其實具有共產黨最喜歡講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之一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概念,即「歷史必然性」。 當前中國經濟的衰退,一半來自其過往經濟政策的錯誤,一半來自其對外政策的錯誤。但是,對這內外兩大錯誤,中國人既不瞭解,也不易面對,於是便出現了很多誤解和錯誤研判,其中,最典型的是兩個撲朔迷離的認知。第一,房產價格暴漲之後又迅速下滑,是意外嗎?第二,「世界工廠」能保證中國的出口長期維持高速成長嗎? 對這兩個問題,早在2017年我就發出了中國的經濟繁榮即將消逝的警告。我文章的標題是,《繁榮緣何而去?——中國經濟現狀和趨勢的分析》。此文並非即興之談,而是仔細分析相關數據、綜合判斷中國經濟的內外環境之後,所得出的研究結果。不過,在網際網路上資訊浩如煙海的年代,中國的讀者看過這篇文章的人並不多。 二、繁榮緣何而去? 為什麼今日在中國,經濟困境成了「新常態」?事實上,過去20年中國經濟繁榮的成因,正是當下乃至今後經濟困境揮之不去的緣由,榮兮衰所伏。 過去30年中國經濟的繁榮,讓國際社會和中國人都形成了一種認知,似乎這樣的持續繁榮就是中國經濟的本色。而筆者則以為,過去20年中國經濟的繁榮主要由「出口景氣」和「土木工程景氣」構成,只有瞭解它們的由來,才可能理解,為什麼今日中國的經濟困境事出必然。 中國從1978年開始農村改革,但直到1993年每年的出口只有數百億美元,對經濟成長的推力不大。隨著港台企業在大陸建立越來越多的出口加工型企業,2000年中國的出口達到2,492億美元。但真正推動中國經濟進入「出口景氣」的,主要是來自發達國家的投資,這些投資幫助中國提升了國際市場和生產技術的開發能力,使中國的出口產品品種延伸到製造業的各個領域,至2013年中國的出口額達到22,090億美元,差不多是2000年的9倍。 中國2001年加入WTO,伴隨著引進外資高潮,為中國創造了第一個十年繁榮。從2002年到2011年這十年間,中國經濟始終保持每年增長9%以上。在此期間,中國的出口以每年25%以上的高速增長,一些年份的增長率甚至高達35%,出口成為帶動中國經濟成長的火車頭。 中國能讓出口連續幾十年都保持25%以上的增長率嗎?顯然不可能。從常識判斷,人口規模小的國家,出口數額小,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微乎其微,或可保持長期貿易順差。但對中國這樣的人口超級大國來説,全球市場顯得太小,中國的勞動力佔全球就業人口的26%,即便全世界所有工業化國家都停止出口、把市場都讓給中國,中國的「出口景氣」也不可能無限期延續下去。 何況,從國際經濟平衡的角度來看,這也不現實,因為貿易必須互利才能久遠。若中國賺盡了全球的錢,長期多賣少買,積累起鉅額外匯儲備,其他國家長期的大量貿易赤字,必然造成各自的經濟困境。所以,中國不可能長期依賴出口高增長來維持經濟繁榮,「出口景氣」總有結束的一天,「出口景氣」早晚會下滑,中國的經濟成長必然會因此失去動力。 三、脆弱的「土木工程景氣」 當中國還陶醉在「出口景氣」帶來經濟高成長的成就感當中時,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突然導致中國的出口訂單大幅度減少,中國政府決定採取強有力的經濟刺激措施。中國的主要政策是,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由此帶動了一輪「土木工程景氣」。 當全中國各級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所屬企業都開始大興土木工程之後,中國與土木工程相關的投資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重迅速從2008年以前的18%到20%,上升到2013和2014年的35%。 雖然「土木工程景氣」又支撐了中國十年的經濟繁榮,但土木工程投資的反常暴漲若持續多年,必然產生房地產泡沫。與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相比,日本著名的平成經濟泡沫就不算嚴重了,因為當時日本的房地產投資佔GDP的比重僅為9%,而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時的這一比例不過是6%。 短短十年內,土木工程成了中國經濟的領頭產業,帶動了幾十個上下游產業的繁榮。在「土木工程景氣」的高潮期,中國3年消耗的水泥量比美國整個20世紀消耗的水泥量還要多;中國的粗鋼生產能力在短短的6年裏從2008年的6.6億噸,攀升到2014年底的11.6億噸,佔世界粗鋼產量的比重從49%,跳升到69%。當中國政府製造出「土木工程景氣」時,也埋下了製造業和採掘業嚴重的產能過剩危機。 與「土木工程景氣」同時出現的是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一線城市的平均房價相當於普通家庭年收入的40多倍。當工薪階層買不起房的時候,房地產業的不斷膨脹,就意味著房產逐漸地泡沫化,許多買房者把住宅當作資產增值的投機手段。發達國家的住宅空置率通常在5%到10%之間;2015年6月中國城市的住宅空置率平均達到了22%到26%。 據2015年的調查,中國農村家庭的93%都擁有住房;在城鎮有戶籍的家庭,戶均擁有1.2套住房,住宅需求基本上已得到滿足,而當時中國正在施工或已建成待售的住宅還有1億套。換言之,早在2015年,2.5億戶城鎮家庭,4億套城市住宅,供給比需求多60%。當房地產泡沫膨脹到這種程度時,「土木工程景氣」就走到頭了,房價隨後下跌,乃是必然趨勢。 四、為什麼中國的消費拉不起來? 當中國經濟不能再靠不斷擴張出口或投資快速膨脹來保持繁榮時,能否靠十幾億居民的消費能力來實現經濟繁榮呢?如果不瞭解過去近50年國民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力,就無法理解,為何中共「拉動消費」的口號始終無效? 改革開始之初,中國的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為53%;此後,隨著中國經濟進入繁榮狀態,這一比重不斷下降,從2006年到現在,一直徘徊在38%-39%左右。之所以這麼低,是因為各級政府的消費,包括維穩費用、軍事支出和軍工研發,佔用了巨量經濟資源。 世界銀行公布173個國家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人口超過1千萬的國家裡,僅有3個國家的這一比重,處於35%上下這樣極端偏低的異常狀態,中國是其中之一。而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國內消費都是經濟的主要支柱,這些國家多年來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相當穩定,美、英、日、法、德分別是69%、65%、61%、56%、55%。 由於中國14億人口中,具有高消費能力的只佔4%。單靠這少數人的消費力,根本無法拉動整體經濟。十年前中國經濟學界曾反覆討論「國內消費需求不足」,卻始終找不出有效的解決辦法。現在這個話題已在中國消失,因為這其實是社會結構和政治制度的產物,並非經濟政策可輕易解決的。 中國這種低消費、高投資和高出口的經濟結構,使中國只能靠長期大規模地投資和出口,才能維持經濟成長。投資要持續成長,就必須不斷興建工程,但投資沒回報,如何持續擴大投資?出口要持續成長,就要不斷擴大對發達國家市場的佔領,那會傷害到其他國家的國家利益。 五、中共兩次犯錯,經濟螺旋下落 過去十幾年來,中共實際上是錯誤地選擇了以房地產為支柱的經濟發展戰略;而在經濟成長靠出口這方面,中共以為,用堅船利炮就能逼美國讓出更多市場,結果是催出了美中冷戰,徹底惡化了中國的國際貿易環境。 中國自從建立所謂的「世界工廠」以後,一直有一個錯覺,以為從此就能決定世界各國消費者的命運,各國都要看中國的臉色,因此中國就崛起了。其實,中國的「世界工廠」是經濟全球化1.0版的產物,但那不是製造業廠家來主導的,而是市場主導的。當下游的外國公司轉移產品訂單之後,「世界工廠」就可能衰退。 和氣生財本來是這個「世界工廠」生存下去的秘訣,但中共的本性從未改變,有點錢就野心勃勃,想要充當世界霸權,改變國際秩序,達到對外擴張、擴大勢力範圍的目的。結果,中共的霸權企圖破壞了台海穩定,也動搖了中國賴以生存的「世界工廠」。而中共2020年初點燃美中冷戰的時間點,恰恰選在經濟開始下滑的時刻。 中共在對自己的前景和對未來國際關係做出完全錯誤判斷的背景下,在錯誤的時間,做出了點燃美中冷戰這種極其危險的重大國際關係決策,其後果必然是,紅色大國的壽命被中共決策層直接縮短了。 中共決策上的這兩大問題,即選擇以房地產為支柱的經濟發展戰略,其責任在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承繼了前任的錯誤;而點燃美中冷戰,則完全是習近平的責任,不過,擴軍備戰的準備工作,其實從江澤民時代就開始了。 絕大多數中國人並未意識到,中共領導人其實是一代繼一代地,在稀裏糊塗當中,把中國推到了經濟螺旋下落的境地,以致於現在已難以挽救。 六、通貨緊縮成禁忌,經濟困境無藥醫 中國經濟困境的初步徵兆在疫情前就已出現,但疫情掩蓋了經濟困境;等到疫情過去之後,房地產泡沫就突然破滅了,然後就是房價連年下跌。 作為經濟支柱的房地產業之崩塌,其連鎖效應波及上下游許多行業,裁員降薪接踵而至,失業率飆升,中小企業大量倒閉,中產階層感受到了生存危機。他們一旦失業,除了送外賣、快遞,很難找到能維持家計的工作。現在中國的中產階層除了拚命節衣縮食,看不到出路,唯一的願望就是存錢保房貸的高額月供;否則,一旦失業,月供中斷,房子這主要的家庭資產被法拍,就淪為徹底的無產階級,甚至是負債階級了。 《華爾街日報》去年12月23日報導,去年早些時候,中國的一個重要諮詢機構為高層領導人準備了一份報告。該報告提到,如果不採取更緊急的措施重振經濟增長,中國可能會陷入螺旋式通貨緊縮,就像美國在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期(Great Depression)遭遇的厄運一樣。但習近平對此不為所動。據接近中國高層決策圈的人士透露,習近平曾問他的顧問們,通貨緊縮有什麼不好?大家難道不喜歡物價更便宜嗎?據知情人士説,習近平的這種輕視態度,使得通貨緊縮在中國決策圈幾乎成了禁忌話題。 其實,中國的那個智庫把通貨緊縮這個概念用錯了。所謂的通貨緊縮,是指流通中的貨幣減少,導致物價持續下跌。但中國央行明確宣布,去年和今年都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央行的利率和商業銀行準備金率不斷下調,財政又通過超額髮行長期國債,讓央行通過再回購來釋放大量貨幣。所以,講中國現在是通貨緊縮,屬於錯誤解讀。 中國經濟的現況,其實比通貨緊縮還嚴重。物價下跌有兩種原因,一種是通貨緊縮造成的,另一種是經濟萎縮造成的。而中國現在原物料價格持續下跌,並非流通中的貨幣減少,而是因為經濟活動全面萎縮,這比通貨緊縮的後果更嚴重。通貨緊縮還有救,放鬆貨幣政策就可以解決;但中國的實況是,央行已反覆放鬆貨幣政策,經濟卻持續自動地全面萎縮,這就難救了。 今年1月2日《華爾街日報》的分析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崩潰,已導致城市家庭戶均損失家庭財富九萬美金;這使中國家庭財富的總損失達到十八萬億美金,相當於中國一年的GDP;而現在中國政府、家庭和企業的借貸總額已達到一年GDP的三倍;而當下中國現在還有八千萬套空置住房,相當於整個美國住房總量的一半。 中國這麼多的空置住房,意味著房價還會下跌,那麼中國家庭的財富就會進一步受到損失。所以,現在並非中國經濟螺旋式下滑的底部,而是還在下滑的半途當中。在這種狀況下,中國人各自小心、長期應對,是一種必要的心理準備。△(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分享:
 
人氣:2,87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富士康撤離中國越來越難!全國多地烏鴉滿天飛!
富士康撤離中國越來越難!全國多地烏鴉滿天飛!
中國疫情兇猛  北京、上海大流行!| #人民報
中國疫情兇猛 北京、上海大流行!| #人民報
習上臺百萬中國人海外求政治庇護;中共為求續命 沒錢還給公務員加薪;
習上臺百萬中國人海外求政治庇護;中共為求續命 沒錢還給公務員加薪;
大學生悲觀絕望 失業潮席捲全中國| #人民報
大學生悲觀絕望 失業潮席捲全中國| #人民報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