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出台「过紧日子」十措施 显示政府财政困难
2024年7月10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人民日报》7月1日发表题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的文章表示,将「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作为每季度中央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情况评估的重要因素。近日,苏州市公布「习惯过紧日子」十条措施,其中包括公务车未满10年不报废、闲置房产要拍卖等。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在中共「七一」党庆当天,《人民日报》发表要求各地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的文章,敦促各地政府将「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作为每季度中央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情况评估的重要因素。还表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坚持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围绕当好「金算子」、管住「一揽子」、防止「开口子」等。
文章强调,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重要内容,也是缓解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的客观需要。
「习惯过紧日子」显示政府财政困难
时事评论人士朱牧本周三(10)接受本台采访时说,当政府运作出现资金问题之时,从不正面告诉老百姓,类似现象不断重复。他说:「每一次闭关锁国遇到大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不会直接说问题,他就会用一些冠冕堂皇的其它问题来引导或者忽悠老百姓。比如说中国搞闭关锁国的时候有很多口号,叫艰苦奋斗等,为了应付自己制造出来的问题。」
朱牧认为,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搞「大跃进」,发展「人民公社」以至于粮食欠收提出「节约用粮」,官方都是通过口号转移民众的焦点。
江苏网民尹先生说,当地居民都知道苏州政府财政极其困难,一些企事业单位除了减薪,有的连工资都发不出:「大家都知道目前政府出了什么问题,只是很多地方一些人不愿意说,不让说。尤其是政府他们知道目前入不敷出,问题就多了。」
官媒上述文章发表一周后,苏州市政府对「习惯过紧日子」作出实质性回应。据《现代快报》报道,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苏州市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十条措施》,其中包括在资产方面,要推进低效运转资产集中管理、统筹使用,闲置土地、房产等要采取置换、出租、拍卖等方式深化盘活利用。全面推进资产跨地区、跨系统、跨层级调剂使用。
《措施》还提出,今年底前,苏州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全面建立资产「修旧利废」(把破旧的修补好,把废物利用起来)服务体系。同时加快资产资源共享共用,今年底前全市党政机关集中和相邻办公区之间会议室、公共服务设施要全面共享共用。
苏州网民魏虹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政府财政困难,还鼓励公职人员「下海」经商:「现在又出来一个通知,就是允许公职人员到企业去,或者开办企业,去创业。你想一想,这不是财政困难吗?」
《措施》提出,严格公务用车使用年限未达到10年和行驶里程未达到10万公里原则上不予更新;更新购置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达到100%;高铁沿线公务出行原则上不安排公务用车和租车保障;光伏(太阳能)项目可建尽建,明年底前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县级以上行政中心要达到60%以上。同时常态化开展党政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工作。列入当年度全市跨部门通用类集采品目的物品(含耗材等),须在市集中采购系统内进行采购,进一步节约财政资金。
公安系统提出要坚持过紧日子
不仅苏州,浙江也出现类似通知。据《人民公安报》7月5日报道,浙江省公安厅近日也发布「厅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坚持过紧日子26条措施」,内容包括:对可继续使用的或经维修后可正常使用的设备,经维修后进入「公物仓」进行再分配利用。鼓励在厅机关食堂就餐、以每年10%的比例递减办公耗材申领额度、严格执行空调开启条件和温度设定标准等。
中共政府首次提出「过紧日子」的概念是在1980年代。当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形势较为紧张,中央政府为了确保财政的稳定和发展,提出了要「过紧日子」的政策。三年前美中贸易摩擦激烈时,提出准备过紧日子,最新的提法是「习惯过紧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