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4月6日發表
人氣:23,160 分享:
|
|
何清漣:美中接觸頻繁 只爲保持溝通(圖) |
|
【人民報消息】最近美中接觸頻繁,4月2日,習近平應約(意思是美國主動)與拜登在通了個電話;緊接著是美國財長耶倫訪華。從拜習通話結果來看,似乎毫無進展,也許有人會問:在目前中美關係處於尷尬狀態之時,這種通話有什麼意義?這事兒,得聽聽美國的中美戰略-關係專家們的看法。
媒體對會議報導多是照錄如儀
幾大英文媒體都報導了這次長達1小時45分鐘的通話,當然都是先從兩國各自發布的新聞稿中尋找亮點,比如都用「坦誠」來形容這次通話:白宮稱,兩人進行了「坦誠和具建設性」的討論;新華社則表示兩人「坦誠深入」交換了意見。內容包括中美在禁毒、兩軍溝通、應對人工智慧帶來的風險和氣候變化等合作領域的進展,重點當然還包括臺灣問題。
通話之後,中共官媒引用習近平的話稱,今年中美關係要堅持幾條大的原則,一是以和爲貴;二是以穩爲重;三是以信爲本。白宮聲明說,兩位領導人對兩國保持溝通渠道開放,負責任地管理關係的持續努力表示歡迎。通話後,拜登在X(前推特)上寫道:「我期待著在未來幾週和幾個月負責任地處理我們之間的關係。」百年老報、發行量第二大的《紐約郵報》可能是美國大報中唯一表示不滿意的,在4月2日的報導「How lame was Joe Biden in his latest call with Xi Jinping?」中調侃了一把,文章中先說「拜登總統在週二的電話會議上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報了美國在幾個問題上的立場;習近平的回答基本上是『FU』」,但隨後又說「不,習近平並沒有使用這些確切的術語。但足夠接近了」——意思是指拜登所談一切,都遭到習近平的否定回應。文章中還有一些話,我就不引用了。
美國中美關係專家意見:保持溝通就算利好
有些評論不起眼,但給出的信息很有意思。BBC在《習近平拜登:再次「會談」,中美之間的分歧減少了嗎》(4月3日)一文中,梳理的幾個要點各報都有,最出彩的部分是在「意義:「向全世界表演」這一節。該節引述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所長羅伯特.戴利(Robert Daly)的談話,認爲雖然這次討論並沒有明顯改變兩國關係的現狀,但有專家認爲這可能不是重點。戴利認爲,儘管雙方都把重點放在了合作和對話上,但「這並不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解凍的跡象」,「兩國領導人都希望以負責任的方式處理中美關係,他們知道從長遠來看可能會非常緊張。關鍵在於要控制風險,並且盡力而爲。但兩位領導人都沒有尋求改變兩國關係基調的機會。「
戴利的態度並非他個人獨有。習拜通話後,國內網站上廣爲傳載一篇文章《孫成昊:美國學者對我說,中美之間哪怕互相爭吵,也比不說話強》,內容是觀察網記者王愷雯採訪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孫成昊。近日,孫成昊隨該中心主任達巍等訪問美國,重點是走訪了多家美國智庫,其中當然包括威爾遜中心。該採訪中談了美國智庫關切的問題,以及雙方在美中關係上的不同看法。但孫特別提到一條,美國戰略界人士普遍希望中美兩國能夠加強各個層面的交流,例如在官方層面,美方人士希望把打擊芬太尼的合作進一步拓展到執法合作。他們也特別強調民間交流,包括人文交流。以下是孫的原話,「此次訪問之前,我們也擔心一些智庫不願意和我們溝通,但後來發現他們普遍都很歡迎我們。這些美國戰略界人士認爲,無論兩國關係處在什麼樣的狀態,競爭也好、博弈也好,該溝通還是得溝通。有一位美方學者說:『哪怕是互相爭吵,也比不說話要強。』這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中方「我不理你了」的戲碼剛結束
美方智庫有只要形式上保持溝通,「哪怕是互相爭吵,也比不說話要強」這種認識,實因不久前中方還對美國上演過「我不理你了」——中美兩國元首不說話的事情發生,而且不短,大概有一年左右。
網際網路上的痕跡,查起來遠比紙媒時代方便,且摘錄幾則:
《習近平拒絕與拜登面對面會談》(法廣,Sep 15,2021)
《拜登仍盼與習近平通話中國繼續冷淡回應》(美國之音,Apr 11,2023)
《拜登計畫與習近平通話:穩定惡化的美中關係?還是重回接觸的失敗模式?》(美國之音Mar 18,2023)
除了高層溝通之外,美國還特別擔心兩國軍隊的高層交流中斷。《美中軍方在中斷交流一年多後恢復對話》(《華爾街日報》,Dec 22,2023)認爲:「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與中國對等官員進行會談,表明美中軍方在中斷交流16個月後恢復對話。這是華盛頓和北京方面努力保持雙邊關係積極勢頭的又一跡象。」
看多了這種對「中國不理美國了」的擔憂報導,就會理解2023舊金山拜習會獲得那麼多美媒報導並給予積極評價的原因。
美國主動與中國接觸,目的是達成風險管控
2023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之後,《紐約時報》駐北京記者黃安偉(DAVID PIERSON)在《布林肯訪華揭示美中分歧:高層外交解凍,核心問題猶存》(2023年6月21日)寫了很多細節,暗示中國官方推動網路上中國對美外交的勝利敘事,比如習近平坐在長桌一頭,而不是像接見前兩任美國國務卿那樣坐在扶手椅上,官方媒體借這些場景暗示「布林肯此行是爲了讓中國放心,是來聽取中方關切問題的」。
這篇報導試圖說明中國網民普遍認爲美國求懇中方搭理的各種表現與言論,讀來多少有點滑稽:「但對中國有民族主義傾向的受衆、尤其是社交媒體上的人來說,這些場景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對他們來說,布林肯是在懇求了好幾個月後才收到訪華邀請的。在訪問期間,他被教育要尊重中國的利益,扮演了向習近平懇求的角色。中國的社交媒體用戶們幸災樂禍地指出,布林肯是在父親節那天抵達的,按照網際網路上的說法就是,習近平是美國的爸爸。」
即使如此,黃安偉還是寫出了美國官方的態度:「美國官員說,布林肯訪華是有必要的,因爲在作爲競爭對手的兩個世界超級大國(也是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和兩支最大的軍隊)之間保持定期的高層外交接觸,對避免公開衝突至關重要。不僅美中兩國的政府尋求關係的穩定,他們的盟友和其他國家也希望兩國這樣做。外交接觸讓雙方能夠在閉門和公開的會談中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美中兩國的外交經驗不在同一層次
如果說拜習通話,主要意在接觸,那麼耶倫傳達的信息要具體得多(另文分析)。本文長話短說,之所以在美國主動接觸中國這件事情上,美中兩國有如此不同的看法,乃在於兩國的外交經驗不在同一水平。美國作爲美蘇冷戰的一方,深知兩個敵對的擁核超級大國保持接觸、避免誤判的重要性。冷戰期間,美蘇保持經常性的接觸和對話,認爲相互瞭解,尤其是瞭解對方的真實意圖至關重要。基於這種認識,肯尼迪政府一方面與蘇聯.爭奪寸步不讓,強化美國的軍事實力,爭取時間;另一方面也與蘇聯保持聯繫,1961年的美蘇首腦會議,實際上是給雙方一個估量對方的實力的機會。肯尼迪通過這次接觸,多少增進了對赫魯曉夫個性的瞭解,據其幕僚肯尼思.帕特里克.奧唐奈爾(Kenneth Patrick O'Donnell)後來的回憶,這種瞭解是肯尼迪在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處理得當、讓美國獲勝的因素之一。
中國則缺乏冷戰中作爲美國對手的經驗,對關係持續惡化中仍然保持接觸的重要性瞭解不夠,這可能就是中方對美過去兩年採取「我不理你了」態度的主要原因。目前中國仍然反對使用競爭來界定美中關係,認爲要麼是朋友、要麼是敵對關係,這其實是對國際關係尤其是對兩個利益衝突的大國如何相處缺乏足夠的經驗所致。△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4/6/81909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4/4/6) |
-
習近平點名抓捕姚明等 體育界正在大清洗中(圖) (230,070次) 2024/4/5
-
習近平二個計劃受挫 三中全會擱淺(圖) (222,442次) 2024/4/7
-
中國政局突變時刻逼近 後習時代可能突然到來 (192,438次) 2024/3/21
-
習兩會對趙樂際震怒敲桌 傳因報告泄露這機密(圖) (191,864次) 2024/3/21
-
院士田偉家中搜出現金近4億 美國還有兩套別墅 (190,925次) 2024/3/19
-
讓江澤民最害怕的「英法美」 (186,021次) 2024/3/18
-
涉活摘器官 貴州三所醫院院長書記落馬(圖) (182,950次) 2024/3/31
-
大開眼界--中共高官被捕時鮮少爆光之內幕(圖) (177,694次) 2024/3/28
-
內幕:習的內部講話 劉亞洲徹底完了(圖) (176,048次) 2024/3/25
-
習嚴控紅二代 但恐被身邊人暗殺(圖) (171,507次) 2024/3/25
-
中共偷雞摸狗遭圍堵 美英同日制裁中共黑客 (170,542次) 2024/3/26
-
美國會九劍齊發 拜登川普競相表現誰對中共更強硬(圖) (169,984次) 2024/3/20
-
蔡慎坤:李強不攬權最安全「清零」實為軟禁高官(圖) (169,151次) 2024/3/17
-
習挖空心思說好話 美商酒足飯飽 拍拍屁股走人 (167,225次) 2024/3/30
-
六次兩會進京「維穩」 內蒙公安副局長跟黨走猝死 (164,099次) 2024/3/19
-
余茂春:習近平招攏的很多都是拍馬屁的人 (161,578次) 2024/3/29
-
重慶檢察院分院副檢察長遭報猝死 (159,286次) 2024/4/6
-
消息:李強失寵寫檢討 禍起清除李克強影響不力 (158,082次) 2024/4/4
-
中南海權鬥不止 傳蔡奇再添新職(圖) (157,868次) 2024/3/29
-
李克強陰魂不散 習大怒退場 李強還在檢討 (156,712次) 2024/4/4
-
唐一軍被抓詳情曝光 「無所作為」是為了掩蓋一真相(圖) (155,949次) 2024/4/5
-
大陸前最頂級夜總會老闆認罪 劉亞洲案太棘手(圖) (155,781次) 2024/3/22
-
中南海權力再分配傳聞四起 習對李強又愛又疑 (153,784次) 2024/4/3
-
李強再遇尷尬 耶倫訪華會晤清單現異常 (151,480次) 2024/4/7
-
中共司法部先後有過五個"污點部長" (147,345次) 2024/4/6
-
從許其亮1月驚魂 看中共內耗完結(圖/視頻) (147,235次) 2024/3/18
-
中南海內鬥激烈 網傳前司法部部長唐一軍出事 (146,020次) 2024/4/2
-
對付李尚福 習近平採用了新戰略 (144,853次) 2024/3/30
-
王毅遭兩監軍夾擊 劉建超突然消失 外交部面臨重組(圖) (144,479次) 2024/3/22
-
中共公安系統第一個大冤案(圖) (143,626次) 2024/3/24
-
劉亞洲案被連續上報 習怒批「給臉不要臉」 (143,012次) 2024/3/27
-
毛澤東為什麼打倒代總參謀長楊成武?(圖) (142,240次) 2024/3/28
-
中共外交部新任發言人遇尷尬一幕 視頻熱傳(視頻) (141,141次) 2024/3/23
-
金家三代視中共為千年宿敵 盼美軍長駐韓國 (139,610次) 2024/3/26
-
習最新動作:蔡奇掌控黨建 霍小光飛升新華社高層 (138,421次) 2024/4/5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