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穷游」难救经济 北上消费反令港成输家
颜宝刚
2024年2月27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上周在政商界闹哄哄的新闻,当然又是中央「送大礼」:特区政府趁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港考察调研,向中央争取开放更多自由行城市,获中央「积极回应」,并承诺下月6日起将两个万亿GDP内地城巿西安及青岛,纳入赴港澳自由行城市,是自2007年内地再增赴港自由行城市数目,令总数由49增至51个。但这套二十年前的旧招重用,真的救到香港经济?还是当港人疯涌「北上消费」,令深圳发挥比香港同等的作用,令香港反有被边缘化的风险?
翻抄一套廿年前的「自由行」就真的能够挽救香港今天疲弱的经济?2003年后的香港经历「沙士」灾劫,同一时间面对长达68个月、即是五年多的最长通缩周期,期间整体楼价下跌了65-70%,衍生出逾十万宗负资产,社会悲歌不断涌现,这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当时的确是一招「自由行」令香港浴火重生,不难想像今天的官员在无计可施情况下,只能寄望「东施效颦」,希望能再次带动奇迹。
但「自由行」的后遗症实在令香港多年来「不思进取」,因为赚「同胞」钱实在太容易,加上当年人民币正值快速升值,内地居民由买楼买资产到买「包包」、贵价钟表珠宝甚至药品化妆品,几乎都是想买就买,钱赚得太容易,又何苦去想其他提升竞争力的方法?反而环顾当年其他「亚洲四小龙」,二十年来台湾分别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芯片生产基地,南韩除工业科研外亦早超越香港创造影视文化中心,而新加坡在金融科技及财富管理亦抛离香港,吸引全球设立地区总部及家族办公室,均是以倍数计跑赢香港。至于本港唯一嬴的就只有一个股市规模,但过去四年却又是连年下跌。
内地陷「通缩漩涡」、「穷游」成新常态难救经济
更重要是内地经济目前状况远不如廿年前,GDP增长由当年双位数增幅,去年降至约5%,而且数据亦受到外界甚至内地学界自身质疑,加上过去四个月内地CPI 已经连续负数,反映经济已有通缩迹象,尽管中央政府是「死口不认」,但通缩很可能是出现了螺旋式下跌。
这由内地今年春运的主题是「穷游」可见一班,据国家文旅部测算,春节8日假期共有4.74亿人次在境内旅游,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长19%;可是人均消费额仅约1335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10%,意味「旺丁不旺财」。
这情况在香港的内地旅客消费亦可以引证,虽然有125万内地旅客来港,高过2018年同期水平,但据旅游业议会表示,今个春节每日平均超过200个内地团入境,较2019年日均170多团更高,但仅是有半数会留低过夜,其余是即日来回,旅客大多来自珠海等大湾区城市,人均消费仅约200元至300元,绝对是「穷游」香江。
而按饮食业界代表透露,今年春节生意额减少15%,已较原来预期跌两、三成好,而且不少内地旅客倾向「精明消费」,未必会选择过夜,且消费力低,以在茶餐厅用膳为例,人均消费由以往的150元至200元,跌至现时的50元至100元左右,即是可能只品尝一分西多奶茶,可见「穷游」已经是内地旅客的新常态。
而且香港更面临长期竞争对手新加坡另一种新的竞争模式:抢夺内地旅客。中国与新加坡于一月底实施互免签证入境安排,最长可停留三十天。有旅游平台数据反映,农历新年假期飞赴新加坡的中国游客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十倍。更讽刺的是,有内地旅客称中国人前往外国的新加坡、比起前往「中国香港」更容易,同时使得香港的旅游竞争力受到限制。
「北上消费」成风 内地通缩令香港零售商首当其冲
相反,正是人民币持续贬值,加上通缩形成,自2022年底以来,中国的出口价格持续稳步下降,根据海关数据,去年12月出口价格同比下降8.4%。其中自2021年底以来,人民币兑港元汇率贬值超过11%,令港人过去一年涌往内地消费,反而加深本地经济困局。
《纽约时报》及《华尔街日报》上周不约而同都有专题报道这个「北上消费」的热潮,其中《华尔街日报》刊登一篇标题为「中国通缩苦了谁?香港零售商首当其冲」,更点出本地零售的困境。
与2003年后大量内地居民涌港做成的「乱象」,现在港人是反其道而行,据报每到周末,深圳商场里挤满了香港人,当地人戏称港客「占领」了商场。
香港入境事务处的数据则显示,自去年2月取消所有与疫情相关的旅行限制后,香港居民去年北上旅行超过5,000万人次。虽然这一数字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但与之前大量港人北上商务/做生意的模式不同,这一波的香港居民很多就是专程「使钱」,这种庞大的消费能力帮助提升了深圳的零售额,2023年深圳的零售额增长7.8%,跻身当年零售额增幅最大的内地城市之列。
「风水轮流转」,在深圳这座拥有1700万人口的城市,一些商店针对港人用粤语卖广告,以吸引游客进入他们的商店。餐厅更为电话号码有香港区号852的顾客提供折扣,游客也可以用港币支付,不用兑换成人民币。在边境口岸附近的一家大型购物中心,眼镜店和牙科诊所承诺提供比香港更廉价的服务,巨型霓虹灯广告「过关零距离看牙,」,为了取得更多生意,牙科诊所在罗湖口岸附近设立了一个摊位,并要求员工会说粤语。
报道中都不约同访问了一些曾参与2019年抗议活动的港人,有人说「生活和政治观点是可以分开的」,并指自己不认为自己的政治观与周末的娱乐活动之间有任何冲突。
当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跨境来到深圳,在Costco和山姆超市大量采购食品和家具,无法在价格上与中国竞争的香港企业感受到了压力。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最近发文称,近日走在街上,会感受到香港的零售业有「好大麻烦」。
五年前中央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但2019年的社会运动及三年的疫情,令整个大湾区融合完全停顿甚至可以说是几乎废弃,令人想不到的是当年大力提倡的「一小时生活圈」,却因为港人「北上消费」而意外实现,这对特区政府来说却是一个既头痛、又无法抑制的问题,谁叫你一直提倡两地经济融合?
摩根士丹利前亚洲主席罗奇继发表「香港玩完论」后,近日再提出大湾区是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概念,会让深圳发挥与香港同等、甚至可能更为重要的作用,令香港有被边缘化的风险。现在寄望再次重演03年「自由行」的盛况是不设实际,香港的零售商恐怕是这种「另类融合」下被牺牲的一群。△(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