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24年11月28日發表
人氣:6,702 分享:
|
|
「白紙運動」兩週年:中國青年的「原子化」抗爭與面臨的挑戰(圖) |
|
 資料圖:2022 年 11 月 27 日,中國北京,抗議者在抗議中共嚴格的零新冠措施期間舉起一張反對審查的白紙。 新疆省發生致命公寓火災後,抗議者走上中國多個城市的街頭,引發全國強烈抗議,許多人將死亡歸咎於新冠病毒的限制措施。 (Photo by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
【人民報消息】「白紙運動」兩週年之際,在全球多個大城市,都有燭光悼念烏魯木齊遇難者及抗議中共暴政的活動。這顯示出,曾經席捲中國的「白紙抗議」並沒有因疫情封控結束而落幕。那麼,新的「白紙一代」抗爭者有怎樣的特點?面對中共高壓,他們在爭取自由和權益的抗爭中能否堅持下去?類似的大規模抗爭未來還會在中國爆發嗎?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2022年11月24日,新疆烏魯木齊火災引發了席捲全中國的反抗「動態清零」和防疫管控的「白紙運動」。其快速廣泛的動員性、跨階層的協調性及抗議訴求的力度,使之成爲自1989年學運後中國最大規模的一場自發民衆抗議運動。
「我感到我們找到了彼此」
轉眼兩年過去了。回首這一事件,當時的參與者怎麼看?曾長住北京、現已移居泰國的「白紙運動」參與者趙芸告訴自由亞洲電臺:「我覺得它(白紙運動)是一個非常去中心化的、一盤散沙式的運動。但是,好就好在其實當時的疫情影響到幾乎所有人,可以說沒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大家平等地『被鐵拳砸了』的這種情況,把大家連結在一起的。」因安全原因,趙芸採用化名受訪。
因在「白紙運動」中發揮獨特作用而知名的網友「李老師不是你老師」對自由亞洲電臺表示:「『白紙運動』是一個開始,它讓我們很有信心。過去,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會覺得說,可能這個國家就這樣子了吧,大家也不會做什麼反抗,還是趕快離開潤出去。但是,『白紙運動』讓我感到我們找到了彼此。我們知道這個國家還有和你想法一樣的人,有可以共情到這些社會底層苦難的人。」
曾參與上海的「白紙運動」、現旅居德國的黃意誠則認爲,白紙運動參與者跨越多個層面,其中包括鄭州富士康抗議的工人、上海烏魯木齊中路及北京亮馬橋抗議的市民,南京傳媒大學及清華大學等高校抗議的學生,還有各國的海外華人和留學生等等。他說:「前面的三個部分都被鎮壓了。那麼現在只剩下第四個,就是海外華人的運動。」
黃意誠還指出,與八九六四、新公民運動及茉莉花革命不同,「白紙運動」女性參與者較多,其中包含女權運動、性少數羣體的平權運動,以及工人權益等新的國際社會運動元素:「和當代這種新的潮流、國際都市生活的潮流的結合,這是『白紙運動』的一個特點。」
如何定義「白紙一代」?曾組織紐約中領館前「白紙抗議」活動的前六四學運領袖周鋒鎖告訴自由亞洲電臺:「『白紙運動』主要就是這一代相對比較年輕的--很多是學生,也有很多剛剛畢業不久的這些年輕人。他們通過『白紙運動』整個過程而覺醒,開始有持續的政治訴求和活動。」
不過,這些年輕人的訴求並不是一開始就很明確,甚至直到今天還在變化中。
「不明確」的抗爭與「草木皆兵」的鎮壓
在2022年11月下旬的那幾個冬夜,在中國很多座主要城市及上百所高校校園內,年輕人聚集起來高舉白紙,呼籲解封。在上海,有年輕人高呼「共產黨下臺、習近平下臺」的口號,在北京亮馬河畔,人們反覆高呼彭立發掛在四通橋上的橫幅口號「不要核酸要喫飯!不要封鎖要自由!……」在東京、倫敦、紐約、多倫多等地,口號更加多元化:「和臺灣人站在一起!和烏克蘭人站在一起!」「我要我的生計自主權!」
「其實每個人一開始想要的東西都是不明確的。」回想當時的狀態,趙芸說,她在亮馬橋現場遇到的年輕人就抱著各自不同的目的,有的是對專制體制不滿,有的是爲捍衛個人權利,還有的就是爲爭取衣食溫飽。有一個女孩就告訴她:「她說她的訴求就是,要嘛讓她工作,要麼給她低保。因爲她說所有店都在關,就是她想去端盤子,想去學美甲,或者想去幹什麼,人家都不招人。什麼都做不了。」
過去兩年,上海的萬聖節成爲很多年輕人熱衷參與的活動。他們在盡情裝扮、放飛自我的同時,也鍼砭時弊,表達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而警方則如臨大敵,嚴控變裝角色,並清查逮捕「奇裝異服者」。本月上旬,又有超過十萬鄭州大學生騎共享單車夜赴開封,再次觸動當局的敏感神經。雖然他們只是自發一起去開封喫頓「灌湯包」,卻遭到警方緊急封路,學校也禁止他們外出。
「其實萬聖節也好,騎行也好,就是你一開始沒有想到這件事會讓它(當局)不爽,覺得我只是搞點自己的小愛好啊,化妝上街,去玩一玩,但是你最後總能發現它(當局)基於任何原因,不想讓你好好玩。」因撰寫歷史小說被禁而逐步參與人權活動的趙芸說,「你玩歷史,它審覈你寫的東西;你玩House Play它當街扒你衣服;你騎行呢,它就唯恐年輕人聚集在一起幹一件事。」
趙芸指出,當局的「敵人」都是自己塑造出來的:「剛開始你都沒有想冒犯它、挑戰它,但是它就是覺得很害怕你。在這種情況下,你也不好說你做了什麼,就變成抗爭了。」
黃意誠則認爲,「白紙運動」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在年輕人中延續下去,像上海的萬聖節活動,參與羣體就和「白紙運動」的比較接近;鄭州大學生的夜騎也是年輕一代要找到自我歸屬感的活動,「從中找到一種公共參與的一個新的語彙,新的符號和新的講述問題的一些方法。」
「原子化」社會中的「原子化」抗爭
黃意誠還指出,六四鎮壓以後,共產黨就把中國社會的民間組織紛紛打掉,讓人們處於一種「原子化」的孤立環境,這是共產黨加強對中國社會統治的一種手段。過去十多年,在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政治高壓愈演愈烈。他說:「白紙運動也是非常『原子化』的。因爲它缺少公民社會,也缺少公共知識份子、社會活動人士這種傳統的社會動員方式。它更多是通過社交媒體、還有網路的爆炸性的傳播,然後產生的線下動員這個模式。這也是原子化的社會統治策略帶來的一種結果。」
近來,高壓之下的中國社會「獻忠」事件(即大規模無差別殺人事件)頻發,引發輿論高度關注。其中不少是男子個人行凶,報復社會。但同時,很多「原子化」的抗議事件也在中國發生,如彭立發和方藝融這樣的抗議示威,雖是個體行爲,但影響很大,當局要想防範也更加困難。
展望未來,黃意誠預計,中國的社會性突發事件未來只會越來越多,也會給社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轉變:「某種程度上,就是它對社會『原子化』的程度越深,這種爆髮式的動員也會越快,規模越大。這也是『原子化』社會帶來的一體兩面的效果。」他舉例說,「鄭州夜騎」就比「白紙運動」規模更大、人數更多,只是它沒有提出任何政治訴求:「其實,這種社會動員能量轉化爲訴求,我想也不會特別困難。」
「我們其實都是同一代人」
作爲同樣震撼中國社會的青年抗爭運動,人們常把「白紙運動」與「八九學運」做比較。與「白紙」青年有著密切接觸的周鋒鎖指出,雖然時代背景不同--八九學運主要是以「愛國」、「民主」爲基調,但從追求個人自由權利的角度來看,兩者又有很多一致之處。
曾參加「白紙運動」的加拿大公民會創始人楊若暉也表示:「我們努力去創造一種基本共識,這個共識很簡單,就是人權……不是爲了反共而反共。我反共是因爲共產黨它恰好是最侵害人權的一個組織。性少數、女權等等,這些都是人權的一部分。」
在轟轟烈烈的「白紙抗議」運動落幕兩年後,當年曾經走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年輕人很多已經消失、沉寂下去。楊若暉說:「去年『白紙運動』一週年我就做了個演講說,很多人怎麼怎麼活躍,後來不用說一年,幾個月後就沒什麼聲了。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常態吧。」
周鋒鎖表示,他已意識到「白紙一代」所面臨的很多挑戰和「八九一代」非常類似:「就是一個大的社會運動之後,在中共這種持續的人人自危、畫地爲牢的統治下,運動中間堅守的人會感到被疏離、被孤立。它顯示的就是中共這樣一個共同的敵人,塑造我們環境的類似性。」
作爲95後,趙芸也意識到,「白紙一代」基本上都更習慣於做非常個體而零星的抗爭:「因爲我們的基礎和『八九』的基礎是不一樣的,比如像『八九一代』,他們很多人在學校裏就是可以組詩社的。不管流亡到海外還是在國內,他們都會建立那種明面上的或者地下的團體。」來到海外,她看到內部缺乏溝通交流、代際差異等導致的不團結,正在削弱年輕人的抗爭力量。
爲鼓勵這些「白紙青年」努力把抗爭堅持下去,周鋒鎖提出兩點建議:「一方面就是在海外要自立,要植根於自己的社區;另外就是,我們必須還是把我們的目光集中在中國,我們要改變中國。我們要運用我們在海外有的這種自由,來爲一個未來自由的中國服務。我覺得這是未來這些組織不至於泡沫化,要想堅持下來應該有的原則。」
周鋒鎖特別強調:「在共產黨這個專制惡魔還沒有倒臺之前,我們其實都是同一代人。因爲體制塑造的力量是最強大的,我們面臨的問題也一直是類似的。」
「你心目中的中國應該是什麼樣?」
旅居義大利的知名網友「李老師不是你老師」因在「白紙運動」中,透過社媒平臺X大量轉發各地網友提供的抗爭消息和視頻而一夕成名,也成爲海外青年抗爭活動中的一名標誌性人物。本名李穎的「李老師」告訴自由亞洲電臺:「這個兩週年的時刻,我覺得『白紙運動』意義其實是越來越顯現,特別是在這兩個月,我們看到整個中國社會它發生了很多的社會事件。」
從維權討薪到法制崩壞,從「遠洋捕撈」到「獻忠事件」,每天在網路上專門蒐集轉發國內突發信息的李穎以「非常魔幻」來形容2024年的中國:「隨著解封之後,這些理性的理想,理想的聲音全部都漸漸的式微了,取而代之的就是這種無處發泄的狂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再回過頭看2022年的那個冬天,我會覺得說其實是非常可貴的,就是當時大家可以站出來用一個很理性、很理想的表述發出自己的聲音。這和2024年末的這種可以說是一種『亂象、亂世』來說,是完全不同的。」
「白紙運動」兩週年之際,李穎認爲解封並未帶給人們所真正要求的新聞自由與言論自由。現在,歷史已經出現了兩條線,一條就是一部分中國人在覺醒後,意識到需要改變;另一條線則是社會環境走向越來越極端、越封閉和越壓抑。他說:「當我們回過頭來看的話,我覺得我們可能需要重新考慮2022年11月26日、27日晚上,大家在街頭說的那些話。」
中國目前經濟持續下滑,青年失業率高企,生活在政治高壓的年輕一代更加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你到底想要什麼,或者說你認爲中國應該怎麼走,告訴大家你心目中的中國是什麼樣子,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李穎說,這並不意味著要多麼激烈的反抗,而是大家需要透過交流討論,明確未來的方向。「我覺得好像現在很多人很少去討論這一點,就是說大家只是還是寄託於一些希望,或者說寄託於一些期盼。但是我覺得那個時間點已經到了,我們應該去討論,就是你心目中的中國應該是什麼樣了。」
李穎也預言,類似「白紙運動」的重大羣體性抗爭事件未來還會發生,這是無論當局投入多少維穩力量都不可能阻止的:「這些事情是一定會發生的,我覺得我們都可以看到那一天。」△
|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1/28/86856b.html |
|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
|
|
|
近期最受歡迎文章
(2024/11/28) |
-
大洗牌?傳習愛將苗華被帶走 (58,247次) 2024/11/13
-
李幹傑也不陪同習近平國內考察調研了 (57,899次) 2024/11/8
-
北京衞戍區還效忠習近平嗎? (54,462次) 2024/11/14
-
張又俠再出手 「黨指揮槍」沒了 (53,370次) 2024/11/27
-
16名中共國級省級高官病亡(圖) (51,759次) 2024/11/14
-
12萬億化債保中央 習近平重奪軍權? (51,695次) 2024/11/8
-
習近平視察的78軍隻字不提「習主席」 (51,499次) 2024/11/16
-
又一親信被貶 習近平處境不利 (50,001次) 2024/11/13
-
吳偉將任上海常務副市長 與李強有交集 (48,983次) 2024/11/18
-
新華網報導現重大異常 中共元老在操盤? (47,096次) 2024/11/22
-
董軍被查 張又俠反向清洗觸及習核心層 (45,743次) 2024/11/28
-
前國防部長梁光烈死亡 死前黑幕驚人 (45,346次) 2024/11/13
-
又一輪高官履新有說道 王毅有了新副手 (43,528次) 2024/11/26
-
軍委西寧聯勤部隊也隻字不提「習主席」 (41,869次) 2024/11/29
-
「紅二代」李小鵬被免去交通部長職務 (40,810次) 2024/11/9
-
苗華落馬概率不小 專家:習應在煎熬中 (38,644次) 2024/11/17
-
【內幕】中共特務頭子野心狂飆 向習邀功行動失敗 (37,887次) 2024/11/22
-
董軍出事 海軍副司令馬立新是誰的人 (36,252次) 2024/11/29
-
傳中共防長董軍涉貪腐被調查 (35,758次) 2024/11/27
-
傳中共防長董軍被查後 海軍上將苗華被停職調查 (34,939次) 2024/11/29
-
習近平慌了 川普史詩級滅共四件套來了 (34,488次) 2024/11/15
-
小說:紅朝毀滅記(8)令狐落網(圖) (33,794次) 2024/11/12
-
大量獻忠事件隱含了改朝換代的到來? (33,624次) 2024/11/22
-
APEC各國首腦大合照現場 習近平醜態迭出(視頻) (32,065次) 2024/11/18
-
天安門出現大學生夜騎 將令中共大崩潰(圖) (31,988次) 2024/11/12
-
瞞不住 軍報爆習軍權旁落 (31,498次) 2024/11/19
-
小說:紅朝毀滅記(9)令薄周秦城聚首(圖) (30,382次) 2024/11/20
-
驚傳共軍疑似暴發與苗華有關窩案 張又俠開始清理習親信? (30,161次) 2024/11/27
-
習藉祕魯「拜習會」一邊抱怨一邊向川普示好(圖) (30,113次) 2024/11/19
-
俄烏止戈 川普模式或一石三鳥(圖) (29,390次) 2024/11/17
-
改天換地!我們要打倒共產黨(圖) (29,253次) 2024/11/26
-
「十失」將導致中共獨裁恐怖主義體制脆斷 (29,173次) 2024/11/12
-
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落馬 曾主管經營 (29,063次) 2024/11/17
-
四任防長不妙下場讓一尊顏面掃地 (28,892次) 2024/11/28
-
每年可「除夕」了 習近平在南美心神可寧? (28,876次) 2024/11/13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