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這「磚家」的智力還不如一個胎兒(圖)
 
——中國大學裏,又一個熱門專業懸了
 
裏約熱淚奴
來自教育部的消息,去年全國小學、幼兒園減少超過5000家。(谷歌網頁截圖)
【人民報消息】繼「孩子如果要填報就把他打暈」的新聞專業之後,又一個熱門專業,可能也快懸了,那就是當前大紅大紫的師範專業。 先直接上一組數據。來自教育部的消息,去年全國小學、幼兒園減少超過5000家,在園幼兒減少177萬,小學招生減少81萬。 這背後意味着多少教師崗位的消失?但我認爲真正的考驗還未到來。因爲數據有一定的延遲性。 各種因素影響,出生人口下降明顯的就是最近幾年,人口負增長的拐點也才剛剛出現。據稱今年人口出生數較去年進一步下滑,不到800萬,只有前些年高峰期的一半多一點。而今年的人口出生下降的「威力」,對教育行業而言要三年後才能顯現出來。 那些搶着填報師範專業的考生與家長需要留意這樣一種變化。師範專業現在有多火呢?嗯,和當年的新聞專業一樣火。 來看看2022師範類院校的分數線,華中師範大學「優師專項招生」,文科生投檔線提高了2250位;陝西師範大學的公費師範生,理科最低分考生是8292的次位,比上屆提升了1781位。 雲南一名666分的學霸不報浙大,不選南大,而是報考了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的國家優師專項——十幾年前,這所學校還不入流品,似乎還因文憑問題引發家長抗議,但如今,它的分數線已經超過不少985高校,令許多考生高攀不起。 關於人口,今年的相關數據還沒出來,但大概率只高不低。 這麼多考生擠進師範賽道,主要不是有多熱愛教育,而是看中教師飯碗的穩定性。近幾年,諸如清北畢業生應聘臵中小學當教師之類的新聞,比比皆是。這看起來是一種理性行爲,畢竟,隨着經濟下行,大廠裁員,市場上大批優質崗位消失,教師崗位可以成爲他們的避風港。 但如果不能提前預判供求關係,可能會成爲那個最後買單的人。 當代新古典綜合派的集大成者、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說:你只要教會一隻鸚鵡說「供給」和「需求」,它就能成爲經濟學家。足見需求定律和供給定律在我們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當前,一方面是師範專業擴招,就像當年各種綜合性大學紛紛開設新聞專業一樣,如今,一些非師範院校也爭着開設師範專業;另一方面,則是需求萎縮。 就是出生人口減少了。 雖然也有人批張雪峰是另一個雞湯大師,但不管怎樣,我同意他對新聞專業的判斷,也同意他對師範專業的看法。有家長問上師範學校怎麼樣?他說,千萬別去師範,教師這個行業已經嚴重飽和了,因爲別的專業院校是每個省有1-3個,師範是每個城市都有。 四年之後——考慮到如今的內卷程度,大概率是讀研畢業的七年之後——誰知道這些畢業生面臨的又是怎樣的教育圖景呢? 當然,也可以不做教師做別的,就像新聞專業出來的其實多數不幹新聞一樣。不過,師範文憑的市場競爭力,可能還沒有新聞專業改行來得強。 順便感慨的是,人口下降,影響的何止是師範生的就業。
中共的政策急轉彎,使得替中共吆喝的磚家都被搞的頭腦不正常了。(網頁截圖)
都在說拉動內需,人口才是內需之王,小到一塊尿布,大到一套房子,都與人口有關。人口變化,會影響到經濟鏈條上的每一環。所以,有司才着急地鼓勵生育。有人連「存量夫妻」這個詞都發明出來了。 一些專家甚至獻策說,要對不生二胎的進行罰款——這人智力可能還不如一個胎兒,至少胎兒不會出這樣的餿主意。 但是,就業、收入等問題不解決,誰又敢冒險生呢?這似乎是一個兩難。△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北京頒佈激勵措施白搭 中國青年寧可四不度日 2023/7/10 (38,544次)
吉林村民自費修橋 全家18人被判刑激起民憤(圖) 2023/7/8 (43,902次)
幽默視頻:一場高考一場夢(圖) 2023/7/6 (38,982次)
極端天氣加上農田萎縮 衝擊中國糧食自給自足目標 2023/6/28 (121,147次)
爲了三個孩子不受苦 她不當校長在家快樂教學(圖) 2023/6/26 (41,658次)
今年畫風大不同 他們眼中的光彩成爲了歷史(多圖) 2023/6/17 (22,028次)
冷笑話:這是共產主義天堂(圖) 2023/6/13 (51,708次)
中國出生率持續下降 產科暫停助產服務(圖) 2023/5/30 (32,656次)
"赤腳學院"教導印度村民製作太陽能燈(圖) 2023/5/10 (80,484次)
這可能是一個信號:秦剛遇到的麻煩不小(圖) 2023/7/13 (69,250次)
軍方內部有分歧 習近平面臨「黨指揮槍」不順手的局面(多圖) 2023/7/12 (55,396次)
七常委中有「渣男」 習李爲何「不近女色」(視頻) 2023/7/12 (103,929次)
全軍爲何急盼習近平下臺(圖) 2023/7/11 (50,245次)
影響習命運的12條歷史性政策(圖/視頻) 2023/7/11 (103,109次)
「趁你弱 要你命」習總又被俄爹狠狠捅了一刀(圖) 2023/7/10 (32,348次)
大開眼界!韋伯望遠鏡完成了一大創舉的原因就在於此(多圖) 2023/7/10 (78,190次)
有因即有果!流浪貓竟成家庭保健醫(圖) 2023/7/9 (71,549次)
扯褲襠!余茂春發表中共八十年前的民主頌 2023/7/6 (50,758次)

習近平和隋煬帝七大相似之處 2023/7/4 (56,159次) 📝
習近平「兩板虎」註定讓新經濟計劃失敗 2023/7/4 (30,460次)
蒼天示警!香港七一「文明之光」暴斃 誰還裝糊塗(多圖) 2023/7/3 (147,591次)
小笑話:左起第三位是江澤民同志 2023/6/30 (87,984次)
美考慮祭新限制 使AI芯片出口中國難上加難 2023/6/29 (10,181次)
烏克蘭小故事:「對不起,我偷了你的車」 2023/6/29 (356,564次)
小笑話:遍地「反賊」 習近平問老毛咋辦 2023/6/27 (93,596次)
習近平今天怎麼還沒露面? 2023/6/26 (67,437次)
與亡親故友夢中相見 那是真實的(圖) 2023/6/26 (65,239次)
普里戈津唱的這是哪出戏? 2023/6/25 (57,006次)
中共聽不懂談判只認得拳頭 2023/6/23 (21,586次)
世界第二富豪妻子的選擇令人欽佩!(圖) 2023/6/23 (23,518次)
中共若發動戰爭 那末日就鐵定來臨 2023/6/22 (81,675次)
網友熱議布林肯訪中 :別說暴風雨來前無徵兆(圖) 2023/6/21 (22,672次)
美國務卿布林肯48小時旋風式訪華白搭 2023/6/20 (19,586次)
習近平忘卻的故事 2023/6/19 (36,966次)
習近平讓全世界都翻烙餅(圖) 2023/6/18 (141,476次)
私人醫生李志綏泄露毛的最大嗜好(圖) 2023/6/17 (73,951次)
中共缺啥 新華網補啥(多圖) 2023/6/17 (24,531次)
今年畫風大不同 他們眼中的光彩成爲了歷史(多圖) 2023/6/17 (22,028次)
「上海石庫門裏的紅色印記」在胡言亂語 2023/6/16 (57,330次)
小笑話:想當年 江澤民爲何讓宋祖英離婚(圖) 2023/6/16 (105,852次)
金無怠的絕望 露出中共的鐵石心腸 (圖) 2023/6/15 (80,835次)
贊!韓國這一動作勇氣與智慧並舉 威力勝過薩德導彈(多圖) 2023/6/15 (92,186次)
李強開會學「習思想」 秦剛「開小差」 2023/6/13 (36,800次)
冷笑話:這是共產主義天堂(圖) 2023/6/13 (51,708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