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疫後經濟反彈期待破滅 消費、生產經濟指數雙下滑短期無法解困
【人民報消息】中國經濟走向是全球關注的焦點,中共官方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消費和生產指數同步下滑,情況比市場預期差。中共官方解釋這與石油價格下調有關,但評論表示,歐美限制高技術出口,使中國工業產品沒有需求,導致一蹶不振。同時,數據反映中國經濟疲弱,疫後經濟反彈的"神蹟"沒有出現。 中共國家統計局週一(7月10日)發佈6月的經濟數據,反映消費能力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出現持平的狀況,是近2年半以來的首次零增長,比市場預期爲低,首半年的指數反映平均通脹率爲0.7%。 按各種分類分析,6月的食品價格同比增長擴大,升至2.3%,以菜價的升幅最高,漲價高達1成,影響指數升0.20個百分點。 同日,公佈的6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跌5.4%,連續9個月下跌的勢頭,不僅下跌幅度比市場預期大,更是7年半以來最大的下跌幅度。而今年上半年的PPI也錄得3.1%的跌幅。 評論:數據反映中國經濟疲弱 疫後經濟反彈"神蹟"沒有出現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從指數下跌的情況顯示,疫情後中國還未有方法,協助消費和工業生產回升,推動經濟走出不景氣的困局。 李兆波:"經濟好的時候一籃子經濟數據會全部向好,例如貨幣強、CPI和PPI呈溫和的正數增長等,但現在看到並沒有神蹟出現,疫情後開局初的數據表現是不錯,但無以爲繼,其後的經濟數據均往差的方向走,不僅是CPI和PPI,人民幣也往下,是信心不足的問題,這會把經濟增長拉低。" 李兆波表示,CPI零增長與社會對未來經濟發展信心不足,中產擔心就業不穩,青年失業率高有關,影響民衆不敢消費。 李兆波:"以香港爲例,以往旅客每個月爲零售銷售額貢獻100億港元左右,現在已開關一段時間,如果以來港旅客來說,中國大陸旅客消費能力最高,但現在的零售數據只增加50億元,代表大陸旅客的消費能力減弱,不像以前來香港會買包包和名表,這類消費已經減少很多,與疫情後公務員和私人企業減薪裁員,擔心工作不保,不會輕易消費有關。" 評論:歐美限制高技術出口 使中國工業產品需求一蹶不振 中共國家統計局以國際油價下行,影響能源價格,使工業消費品價格跌幅擴大,解釋PPI同比和環比均下跌的原因。但經濟學者司令對此說法有所保留。 司令:"中國是一個煤炭和石油工業大宗商品的消耗大國,其實成本下降對於中國工業品來講是個好處,但爲什麼說中國工業企業的利潤在下滑呢?恰恰就說明它的產品是賣不出去了。歐美加碼對中國的高技術出口限制,中國那些優勢的東西現在已被越南,還有其它不受到高技術出口限制市場,被大量的替代掉,PPI自然而然就下來了。還有,過去3年的動態清零,加劇中國工業生產的蕭條。" 司令表示,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三架馬車拉動,今年首半年消費和生產的數據均表現比市場預期差,而且消費、工業生產和資本市場是環環相扣的關係,每一環節均在萎縮,會使中國更難復常。 司令:"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現在都出現了不光是不走的問題,現在更往後倒退了。這個情況對中國來講,對經濟增長的預測絕不是什麼好的信號,顯示中國若出現暴雷,將會是一個系統性、全面性和全國性的,而且將會是一個短期內難以治癒的,有點像一夜間回到解放前,讓老百姓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悲觀預期,現在其實已鋪天蓋地。" 司令表示,暫時還未看到任何利好因素或救市政策,可以短期內爲中國經濟解困。 (來源:RFA )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中共日益帶來安全之憂 德國發布對華戰略 2023/7/14 (40,537次)
習近平對外企施壓 美媒:讓中國經濟引擎熄火 2023/7/14 (18,056次)
中共在英國碰了一鼻子灰 建造超大型使館計劃受挫 2023/7/13 (36,527次)
太意外!北京竟遭這個小國死死拿捏(圖) 2023/7/11 (33,647次)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人工智能讓27%的工人面臨失業(圖) 2023/7/11 (27,909次)
高盛:2075年印度料可超越美國 成爲僅次中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2023/7/11 (26,787次)
前北京政協委員:近十年中國經濟增長靠舉債支撐 沒有回報(圖) 2023/7/6 (11,923次)
高盛下調中國國有銀行股票評級 引發劇烈震盪 2023/7/6 (122,290次)
對經濟失去信心 中國人湧入香港存美元(圖) 2023/7/5 (48,943次)
這可能是一個信號:秦剛遇到的麻煩不小(圖) 2023/7/13 (69,250次)
軍方內部有分歧 習近平面臨「黨指揮槍」不順手的局面(多圖) 2023/7/12 (55,396次)
七常委中有「渣男」 習李爲何「不近女色」(視頻) 2023/7/12 (103,929次)
全軍爲何急盼習近平下臺(圖) 2023/7/11 (50,245次)
影響習命運的12條歷史性政策(圖/視頻) 2023/7/11 (103,109次)
「趁你弱 要你命」習總又被俄爹狠狠捅了一刀(圖) 2023/7/10 (32,348次)
大開眼界!韋伯望遠鏡完成了一大創舉的原因就在於此(多圖) 2023/7/10 (78,190次)
有因即有果!流浪貓竟成家庭保健醫(圖) 2023/7/9 (71,549次)
扯褲襠!余茂春發表中共八十年前的民主頌 2023/7/6 (50,758次)

習近平和隋煬帝七大相似之處 2023/7/4 (56,159次) 📝
習近平「兩板虎」註定讓新經濟計劃失敗 2023/7/4 (30,460次)
蒼天示警!香港七一「文明之光」暴斃 誰還裝糊塗(多圖) 2023/7/3 (147,591次)
小笑話:左起第三位是江澤民同志 2023/6/30 (87,984次)
美考慮祭新限制 使AI芯片出口中國難上加難 2023/6/29 (10,181次)
烏克蘭小故事:「對不起,我偷了你的車」 2023/6/29 (356,564次)
小笑話:遍地「反賊」 習近平問老毛咋辦 2023/6/27 (93,596次)
習近平今天怎麼還沒露面? 2023/6/26 (67,437次)
與亡親故友夢中相見 那是真實的(圖) 2023/6/26 (65,239次)
普里戈津唱的這是哪出戏? 2023/6/25 (57,006次)
中共聽不懂談判只認得拳頭 2023/6/23 (21,586次)
世界第二富豪妻子的選擇令人欽佩!(圖) 2023/6/23 (23,518次)
中共若發動戰爭 那末日就鐵定來臨 2023/6/22 (81,675次)
網友熱議布林肯訪中 :別說暴風雨來前無徵兆(圖) 2023/6/21 (22,672次)
美國務卿布林肯48小時旋風式訪華白搭 2023/6/20 (19,586次)
習近平忘卻的故事 2023/6/19 (36,966次)
習近平讓全世界都翻烙餅(圖) 2023/6/18 (141,476次)
私人醫生李志綏泄露毛的最大嗜好(圖) 2023/6/17 (73,951次)
中共缺啥 新華網補啥(多圖) 2023/6/17 (24,531次)
今年畫風大不同 他們眼中的光彩成爲了歷史(多圖) 2023/6/17 (22,028次)
「上海石庫門裏的紅色印記」在胡言亂語 2023/6/16 (57,330次)
小笑話:想當年 江澤民爲何讓宋祖英離婚(圖) 2023/6/16 (105,852次)
金無怠的絕望 露出中共的鐵石心腸 (圖) 2023/6/15 (80,835次)
贊!韓國這一動作勇氣與智慧並舉 威力勝過薩德導彈(多圖) 2023/6/15 (92,186次)
李強開會學「習思想」 秦剛「開小差」 2023/6/13 (36,800次)
冷笑話:這是共產主義天堂(圖) 2023/6/13 (51,708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