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后经济反弹期待破灭 消费、生产经济指数双下滑短期无法解困
2023年7月11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中国经济走向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共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消费和生产指数同步下滑,情况比市场预期差。中共官方解释这与石油价格下调有关,但评论表示,欧美限制高技术出口,使中国工业产品没有需求,导致一蹶不振。同时,数据反映中国经济疲弱,疫后经济反弹的"神迹"没有出现。
中共国家统计局周一(7月10日)发布6月的经济数据,反映消费能力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出现持平的状况,是近2年半以来的首次零增长,比市场预期为低,首半年的指数反映平均通胀率为0.7%。
按各种分类分析,6月的食品价格同比增长扩大,升至2.3%,以菜价的升幅最高,涨价高达1成,影响指数升0.20个百分点。
同日,公布的6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跌5.4%,连续9个月下跌的势头,不仅下跌幅度比市场预期大,更是7年半以来最大的下跌幅度。而今年上半年的PPI也录得3.1%的跌幅。
评论:数据反映中国经济疲弱 疫后经济反弹"神迹"没有出现
香港中文大学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表示,从指数下跌的情况显示,疫情后中国还未有方法,协助消费和工业生产回升,推动经济走出不景气的困局。
李兆波:"经济好的时候一篮子经济数据会全部向好,例如货币强、CPI和PPI呈温和的正数增长等,但现在看到并没有神迹出现,疫情后开局初的数据表现是不错,但无以为继,其后的经济数据均往差的方向走,不仅是CPI和PPI,人民币也往下,是信心不足的问题,这会把经济增长拉低。"
李兆波表示,CPI零增长与社会对未来经济发展信心不足,中产担心就业不稳,青年失业率高有关,影响民众不敢消费。
李兆波:"以香港为例,以往旅客每个月为零售销售额贡献100亿港元左右,现在已开关一段时间,如果以来港旅客来说,中国大陆旅客消费能力最高,但现在的零售数据只增加50亿元,代表大陆旅客的消费能力减弱,不像以前来香港会买包包和名表,这类消费已经减少很多,与疫情后公务员和私人企业减薪裁员,担心工作不保,不会轻易消费有关。"
评论:欧美限制高技术出口 使中国工业产品需求一蹶不振
中共国家统计局以国际油价下行,影响能源价格,使工业消费品价格跌幅扩大,解释PPI同比和环比均下跌的原因。但经济学者司令对此说法有所保留。
司令:"中国是一个煤炭和石油工业大宗商品的消耗大国,其实成本下降对于中国工业品来讲是个好处,但为什么说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在下滑呢?恰恰就说明它的产品是卖不出去了。欧美加码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限制,中国那些优势的东西现在已被越南,还有其它不受到高技术出口限制市场,被大量的替代掉,PPI自然而然就下来了。还有,过去3年的动态清零,加剧中国工业生产的萧条。"
司令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三架马车拉动,今年首半年消费和生产的数据均表现比市场预期差,而且消费、工业生产和资本市场是环环相扣的关系,每一环节均在萎缩,会使中国更难复常。
司令:"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现在都出现了不光是不走的问题,现在更往后倒退了。这个情况对中国来讲,对经济增长的预测绝不是什么好的信号,显示中国若出现暴雷,将会是一个系统性、全面性和全国性的,而且将会是一个短期内难以治愈的,有点像一夜间回到解放前,让老百姓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悲观预期,现在其实已铺天盖地。"
司令表示,暂时还未看到任何利好因素或救市政策,可以短期内为中国经济解困。
(来源:RF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