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人有善願 天必佑之(圖)
 
靜遠
 
陸九淵祈雨得雨、禱雪下雪,正是其爲民祈福的善德所感召,正可謂「人有善願,天必佑之。」

【人民報消息】陸九淵,宋朝金溪(今江西臨川)人,曾任國子正教,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被後人稱爲「陸子」。 陸九淵任國子正、敕令所刪定官等職時,慨嘆靖康之難的慘痛事件,和力主抗金之士共謀恢復失地,並上書朝廷陳述五論:「一論恢復失地,願博求天下之俊傑,相與舉論道經邦之職;二論願致尊德樂道之誠;三論知人之難;四論事當馴致而不可驟;五論人主不當親細事。」因此觸怒朝中權貴,落職還鄉。 宋光宗即位後,陸九淵任荊門知軍。當時荊門是南宋邊地,金兵南侵壓境,陸九淵見荊門沒有城牆,腹背受敵,於是,他「乃請於朝而城之」,修築了城牆。他「厚風俗」,嚴格實行保伍之法,境內盜賊因而遠避而去;興辦學堂,並親自講授儒家經典,境內民事訴訟越來越少,外地商販紛紛前來荊門做生意,使荊門稅收日增。 他到任時當地已久不下雨,他便設壇親自禱告祈雨,隨即下雨。上元日(正月十五日)率屬下舉行「爲民祈福」的儀式,隨即下雪。一年後社會風氣即大變,民心皆向善。各級主管部門交相列舉陸九淵在荊門的政績奏報朝廷,宰相周必大稱讚說:「荊門之政是陸九淵事事躬行、教誨諄諄的結果,可作地方長官效法的榜樣。」 陸九淵一生熱心教學,無論是政務之餘還是迴歸家鄉,皆從事辦學和傳道授業活動。他尊重德性,認爲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存心、養心、求放心和去矇蔽、明天理的作用。他主張學以致用,其目的是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人才,拯民濟世。他認爲學儒最終目的、最高境界,是形而上的「道」,只有通過對道的深入體會,才能達到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的目的,因此,要求人們在「心」上下功夫。他名望很高,「每開講席,學者輻輳,戶外履滿,耆老扶杖觀聽」。 當時著名理學家朱熹曾邀請陸九淵在其辦的白鹿洞書院講習,陸九淵講孔子《論語》中「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一章,詳加析釋,發揮義理,暢達透徹,聽衆感動淚下。朱熹當即離座向衆人說:「熹當與諸生共守,以無忘陸先生之訓。」認爲足以醫治當時學士長久隱藏在內心的病根,又請陸九淵書寫講義,將講義刻石以作紀念。 陸九淵在「義利之辨」中說:儒家以義利判君子小人,其核心問題是辨志。志於「利」者,必被「利」所趨;志於「義」者,則以「義」爲行爲的準則,所以爲學之要在於立志。他聯繫到當時科舉取士選拔人才的制度說:科舉取士久矣,名儒鉅公皆由此出,今爲士者固不能免此。然而很多爲學者卻只注重做文章的技藝,及是否投有司之所好,甚至有唯利是圖者,「喻於利」則與聖賢的教導背道而馳了。 陸九淵指出,爲克服這些蔽害,必須提出「立志」,以「義利之辨」來決定做人的標準,不以科場得失爲目標,去名利之念,以聖賢爲志,以治平自任。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人而不盡人道,不足與天地並。無論是讀書,還是考科舉,都是爲了義、爲了公,而不是爲了利、爲了私。他認爲,以這種態度來問學,才得「正學」。 陸九淵以德教化,每次講學時聽者雲集,以至有感動泣下者,可想其心若非與道相應,何能如此?可知其一生事蹟,爲學聖賢之道真正深入有得者的表徵。至於他祈雨得雨、禱雪下雪,則正是其爲民祈福的善德所感召,正可謂「人有善願,天必佑之」。△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2/7/3/7456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