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感人的孝婦故事(圖)
 
羅善
 
婆婆對待馮氏極不好,動輒挑刺打罵,十分惡劣。但馮氏卻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極有婦孝。

【人民報消息】明朝的孝婦故事很感人,現代婦女一時做不到,但要朝着這個方向去努力。 十二歲的童養媳善諫婆婆 明朝時有個童養媳蘭姐才十二歲,看到她的婆婆老是罵太婆(婆婆的婆婆)是老不死的討厭東西。 一天深夜,蘭姐避開旁人耳目,流着淚跪在婆婆面前,言辭懇切地說:「婆婆您和太婆相罵,是給晚輩做了壞榜樣啊!假使將來婆婆年老時,有人把婆婆您罵成老不死的討厭東西,那麼婆婆您心裏會是什麼滋味呢?人人都要年老的,壽長壽短也是天命。媳婦我但願婆婆以後能像太婆那般長壽才好呀!」 那個婆婆聽了蘭姐這一番話,羞愧難當,幡然醒悟,從此變得孝敬太婆。 以後,也許是上天嘉獎蘭姐的孝道德行,她的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 女兒勸父戒殺禽鳥 明朝有個姓陸的女子,她的父親常常用鐵銃或彈弓打鳥,在他手裏喪生的鳥禽已多得數不勝數。陸姑娘的弟弟在三歲時出水痘死了,那水痘出得很怪,滿身都是,一顆顆墨黑墨黑就像槍彈子一樣。 看着三歲的弟弟喊着疼痛、滿地打滾地死去,十六歲的陸姑娘異常悲痛。她似乎明白了些什麼,便走到父親面前,跪地哭着說:「父親呀父親!你時常射殺鳥,積下太多的孽,所以因果報在弟弟的身上。倘使父親你再不悔改,恐怕將來還會有更大的災禍,也恐怕咱家再也不會有接續香火的男孩了!」 陸姑娘的父親聽了女兒的這一番話,頓時醒悟,便把所有打鳥的器具都燒掉了,發誓要戒殺放生,還要敬畏神靈、愛惜字紙,以此來贖從前的罪孽。 而陸姑娘看到爹孃無子,便也立願不嫁人,終身在家侍奉父母。 這樣過了九年。忽一日,陸父做夢,夢裏看到他家的先人抱着一個健康活潑的男孩子出來說:「假使不是孫女陸姑娘的一番話,我家幾乎真的要絕斷香火了呀!」 陸父醒來,若有所悟。果然,沒過多久,陸母懷孕,後來生了一個兒子。 主動引咎自責的馮氏 明朝吳子桂的妻子馮氏,雖然家裏很窮,但她卻勤懇奉養長輩。吳子桂的繼母張氏對待馮氏極不好,動輒挑刺打罵,十分惡劣。但馮氏卻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極有婦孝。 繼母張氏的惡行連鄰居都看不下去,紛紛勸告張氏,馮氏卻一一把她們勸阻回去,還說:「我的婆婆之所以打罵我,肯定是我還做得不夠好、不夠合她意,若你們去勸說她,就顯得是她做得不好、有不是之處,那我可就太不孝而罪更大了!」 吳子桂的兩個弟媳也被這個惡婆婆打罵得受不了,紛紛起了上吊死了算的念頭。馮氏又委婉、苦心地規勸,打消她們上吊的念頭。 馮氏的孝行婦德使兩個弟媳感嘆慚愧,紛紛暗下決心要學馮氏的榜樣,做個好媳婦、好女人。 孫氏勸夫 明朝吳子恬的繼母唐氏很偏心,對自己親生的兒子很溺愛,對吳子恬則常虐待。每每吳子恬忍無可忍之際,吳子恬妻子孫氏便耐心地勸住丈夫。 吳子恬父親去世後,唐氏又私自瞞藏千兩銀子,然後把全部家產分成三份,一份留給自己養老,一份留給自己的親生兒子,而另一份只是一點點薄田荒地給了吳子恬。 吳子恬其實知道唐氏私藏千兩銀子,氣憤地提出自己也要分一份銀子,妻子孫氏又竭力勸阻他。 沒過幾年,本來就教養不好的吳子恬的弟弟,好賭成性,把他自己名下的產業全都輸光了。連老母唐氏的產業也被他賣光。唐氏及她溺愛的小兒子一下子無家無業,衣食無着了。 而此時,吳子恬夫婦卻靠辛勤勞動,持家有方,而變得衣食豐足。孫氏這時又勸夫說應該把無衣無食、窮困潦倒的繼母和弟弟接回家供養,併爲弟弟戒賭。 那位繼母和弟弟終於悔過自新,從新做人。 (參考數據:蔡振紳《八德須知》)△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9/25/73254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