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兒自殺後父親臥底"約死羣" 揭開恐怖面紗(圖)
 
兒子才加入羣組短短3天就赴死,讓胡建國心痛不已,決定潛入約死羣組,了解這羣年輕人究竟在想些什麼。

【人民報消息】一位45歲的中年男子痛失愛子後,爲了解兒子突然自殺原因,潛入網絡上一個特殊的羣組,發現一個恐怖的世界。他的故事在11月4日衝上微博熱搜榜第二,再度引發公衆對「約死羣」這個黑暗角落的關注。 據《冰點週刊》報導,2020年5月12日,徐世海17歲的大兒子徐浩宇毫無預兆地突然跳樓自殺了,家人對此都感到萬分震驚與不解。 在徐世海和其他親戚朋友的記憶中,徐浩宇是一個陽光開朗的孩子,他身高 186釐米,皮膚白皙,樣貌帥氣。他會在爬山時幫同伴背最重的包,拉着生活費花完了的同學一起吃飯。徐浩宇在家長面前一直表現得很正常,喜歡畫畫的他還曾經對父母說,自己將來想當服裝設計師或自媒體人。 然而,這個一直表現很正常的17歲的孩子卻突然跳樓自殺了,事先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徐世海悲痛之餘,開始仔細翻看兒子的遺物,試圖從中找到他跳樓自殺的理由。他想不通,完全無需爲生活擔憂的孩子爲什麼會放棄自己的生命。他翻遍兒子的所有遺物,卻始終找不到答案。 直到一天,他偶然翻看兒子生前在QQ上的聊天紀錄,才意外發現網絡世界中一個他從不知曉的隱祕角落——約死羣,這裏就像一個無底的黑洞,裹挾了大批心靈空虛、迷茫的青少年。在這個羣組裏,滿屏都是死亡訊息,加入約死羣的成員們,每天都在羣裏談死亡,交流各種自殺的方法。更令人感到恐怖的是,約死羣體中還會有人替那些有自殺念頭的人準備好安眠藥、封死門窗或點燃木炭。 徐世海隨後僞裝成中學生,加入這個平均年齡十四、五歲的約死羣,一旦看到有青少年表露出輕生的念頭,就提交好友申請,通過私聊進行勸導,並想辦法提供幫助。 往往羣裏有人說了想死的話後,就會有數十條慫恿其實施自殺的信息冒出來。這時候徐世海發言,勸想死的年輕人打消自殺的念頭,但往往會遭到其他「羣友」的圍攻,甚至被踢出羣。 在一年半的時間裏,他至少6次被踢出羣。徐世海先後挽救了一些孩子,但拯救失敗的時候,只能眼睜睜看着孩子去死。 這個故事在網絡上傳開,引發公衆對「約死羣」這個隱祕角落的廣泛關注,該事件迅速衝上微博熱搜榜。 據公開的信息,另一箇中年男子胡建國,也有與徐世海類似的經歷。他21歲的兒子與另外兩名約死羣中的網友一同燒炭自殺。 胡建國安葬好兒子的遺體後,在墓前燒掉兒子的遺像,回到家學會如何使用QQ,然後加入一個叫「煌川河」 的約死羣,他的兒子生前就在這個羣組裏受到慫恿而走上輕生之路。 第一次進入這個羣組,看得胡建國背後冷汗直流。他驚訝地發現眼前手機滿屏都是「死」,有文字的,有圖片的;約死羣內有背景樂,是喪樂。 這個羣組竟然有475位成員,多數是90後的年輕人。胡建國進羣不到5分鐘,就有近百條訊息上來,「誰真的想死的一起走」、「割脈需要40分鐘,太慢了」、「我覺得電死應該沒有痛苦,最好有麻醉針」。 除了討論自殺計劃,約死羣內主要談論的是生活困境和內心苦楚。往往有人訴苦就會引起另一個的傷心事和抱怨,看似彼此間在抱團取暖,但其實在不知不覺中相互牽引着墜入死亡的深淵。 胡建國費了一些時間才搞懂,這個羣組裏的成員聊天中所說的「燒烤」是指燒炭自殺,「蹦極」是跳樓,「盪鞦韆」是跳崖,「潛水」是跳河。在這裏,每一個死訊都是鼓勵,像是在羣內吹起的號角,給了下一個人輕生的勇氣。 這些故事在網絡上傳開後,人們開始反思:爲什麼會有這樣黑暗的羣組存在?爲什麼大人眼中正常的孩子會選擇放棄生命?△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1/11/6/7345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