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奇聞 | 要聞 › 文章: |
這些發現讓科學家驚到掉了下巴(多圖)
【人民報消息】現代人認爲現代的科學很發達了,認爲古代人都是吃着生肉、披着獸皮,住在山洞裏。其實這種觀念都是達爾文的進化論搗的鬼。在這種無神論的教育下,科學家們形成了固執的觀念,但是事實並不隨着這種僵硬的觀念而存在。 ◎巴比倫古電池燈的發現 40多年前,德國考古學家柯尼哥(Wijhelm Konig)在伊朗博物館發現人類古老工業用電的證據。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近郊一座叫克久拉霍的著名小山,有一座帕斯安城(Parthians)遺址,由博物館研究人員進行挖掘。 挖掘中發現了一個奇特的東西,有許多陶土製的粗口瓶子,瓶頸部位覆着瀝青,有根鐵棒插在鋼製圓筒裏。柯尼哥認爲它看上去很像現在的電池,後來人們稱其爲「巴比倫電池」。 科學家發現,大約公元前250年到公元224年之間的這些遠古時代使用的老電池,是由巴格達地區的帕斯安(Parthians)人制成的。 ◎電燈圖形就在壁畫裏 在19世紀,考古學家諾爾曼(Norman)在考察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時發現裏面雕刻有精美的壁畫,他感到疑惑不解的是,雕刻壁畫一定得有照明設備才能看得見,古埃及人在雕刻壁畫時用的是什麼照明工具?考古家們在洞穴裏沒有發現任何火把燻黑洞壁的痕跡,莫非遠古時期的埃及使用的不是火把或油燈,而是電池燈之類的照明工具? 經過一番查找之後,考古學家在埃及大金字塔的一個壁洞裏,發現在壁畫上留下使用電燈和電池的記錄,雕刻的壁畫中,明顯可見有類似古老電池和一盞電燈的圖形。 有些學者判斷,早在4,000多年前,埃及在建造金字塔時就已經使用巴比倫古電池燈了。其實,埃及的大金字塔並不是古埃及人建造的,大金字塔是古埃及人來到這塊土地之前就已經在那裏了。古埃及人研究發現它不是個擺設,而是有着不可思議的功能,於是他們就又仿造了一些,後來人認爲第一座大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我們得知,其實不是。 據報導,研究人員做了各種研究和比較後,他們發現古埃及人做的燈泡,很象是利用「克魯克斯管」組合做成的。 克魯克斯管這種玻璃管內空氣非常稀薄,是高真空管,玻璃管兩端封有電極,如果將高壓施加到兩端電極上,就會在兩極中間出現一束跳動的光線。科學家研究發現,玻璃管內的空氣稀薄程度不同,通電後產生的顏色不同。 ◎科學家模擬遠古電池 成功通電 第二次大戰後,在美國馬薩諸塞州Pittsfield 的通用電氣公司工廠,一位叫葛雷(Willard F. M. Gray)的科學家在高壓實驗室裏比照二千年前的做法,模擬複製了一個巴比倫電池。當他把古電池模型連上電流計,打開開關時,真的產生了電流! 葛雷先生複製的這個二千年前電池的模型,是在陶土瓶子裏裝進葡萄酒、銅硫碘、鹽硫酸等古代居民用於發電的溶液。結果顯示,這個模型產生的電壓爲半伏特,持續工作了18天。 葛雷先生的電池模型使用硫酸銅的效果很好,因此他推測古代人使用醋酸或檸檬酸,電鍍效果應該更好。他介紹,酸性越大,濃度越高,電鍍的效果越好。 這一類似巴比倫電池的實驗證明了巴比倫人真的使用電。有電就可以製作電鍍首飾,在衆多發現的雕刻中都有記載,法老時期的婦女幾乎人人佩戴飾品。在埃及豔后的古墓中發現的大量精美飾品中有許多合金首飾就是採用電鍍技術來完成的。這無可辯駁的證明,當時的古人確已使用電力。這個事實不是違背了達爾文的進化論了嗎?巴比倫電池、金字塔裏雕刻的壁畫,還有埃及豔后古墓中的發現都無可辯駁的證明達爾文進化論是胡言亂語。 此外,考古學家還在今天伊拉克巴比倫的古巴比倫城遺址,挖掘出了更多的電鍍物品,安.托馬斯在書籍《失去的文明》中說,蕭列特博士發現了古埃及使用電氣裝置的證據。但頭腦固執的絕大多數考古學家在事實面前硬着頭皮說「推測」在那個遠古時代已有電鍍技術。爲什麼這麼愚昧呢?這麼死較勁呢?因爲他們不相信有神,只相信科學家前輩們的學術研究。 ◎萬年不滅的燈 世界各地發現的古墓中,最令人驚奇的就是裏面的照明燈,其中有很多照明燈直到被發現時仍然在發光。這不但是自認爲是宇宙中最聰明的現代科學家做不到的,而且對於他們,這簡直就是神話。 在許多地區的古老神殿遺址,考古學家發現裏面有許多經久不熄的燈。被尊爲「聖徒」的聖奧古斯丁(Sanctus Aurelius Augustinus)曾說,連風或水都無法使它熄滅。太不可思議了! 書籍中記載,羅馬第二個國王努瑪.龐皮留斯(Numa Pompilius)在聖殿的圓頂上點亮着一盞燈,萬年也不熄滅。 那麼這不可思議的萬年燈是如何蓄電的呢?很顯然,這不是人可以辦的到的,只有神可以輕鬆辦到。 龐皮留斯國王不是神啊!對,我們現代人類不是聽說過「祈禱」這個詞嗎?也知道是向神祈禱,而不是向人祈禱。那麼,答案就出來了,龐皮留斯國王不是神,但他信神、敬仰神、倚靠神、向神祈禱,因此得到了神的垂聽。(文/旖林)△ (人民報首發)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