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历代明君敬天信神的故事(图)
 
2017年7月12日发表
 
中国传统文化敬天信神,相信人的善恶行为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 因此历代许多君王善于纳谏、勇于自责,从而化解危机,解决困难。

【人民报消息】中国传统文化敬天信神,相信人的善恶行为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因此历代许多君王善于纳谏、勇于自责,从而化解危机,解决困难。 据《商史》记载,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即位后,天不下雨闹大旱七年之久,成汤于是来到桑林之野诚恳地向上天祈祷,他以六件事自责道:「是因为我的政令无度;或是我使得臣民有违职责;或是我的宫廷生活奢侈腐化;或是我任由后宫弄权乱政;或是我吏治不严使贿赂盛行;或是我听信谗言以使小人得势?」话还没有说完,方圆数千里便下起了大雨,这就是历史上的「汤祷桑林」。 商汤祷雨开启历代明君修身和善于纳谏、勇于自责的先河。在皇帝即是法律的时代,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更显天威。 唐太宗罪己广为人知,当时御史向唐太宗告发广州都督党仁弘贪赃枉法。太宗心想:「他跟我多年,东征西讨,很有才能,怎会犯这样罪呢?」 唐太宗懂得若不惩治贪官污吏,邪风会蔓延,百姓要受苦,朝政会乱法度。于是下诏大理寺拘捕归案,秉公审理。 大理寺依据把党仁弘判成死刑,禀奏太宗。唐太宗觉得党仁弘是个难得的将才,为自己立过汗马功劳,应该给他悔过的机会,于是御笔改为罢官流放。 唐太宗反思随意改判,损害法律的尊严,对贪污者是纵容。唐太宗沉痛地说:「朕徇私乱法,理应受到惩戒。现在我要到南郊去,身居茅庐,沐浴斋戒,向上天谢罪三日。」群臣跪下劝阻。唐太宗看看跪在地上的满朝文武,沉痛地说:「众爱卿能原谅朕,朕不能原谅自己。我可暂不到郊外对天谢罪,但要颁发诏书,向天下昭示自己的罪过。」说罢,提笔写了「罪己诏」,令大臣速向全国臣民颁布。 唐太宗曰:「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为了百姓宁愿上天把灾难都降在自己身上。海纳百川的唐太宗胸怀天下、开明纳谏、忘我至诚之德是成就大唐帝国、百国朝圣的灵宝,乃厚德载物! 据《清史稿》记载,清朝嘉庆帝即位后,下诏求言献策。洪亮吉任职上书房,写下千言的奏折,直言朝政之弊端,言辞激切,触怒嘉庆。下狱并定死罪,随后嘉庆后悔,又下旨改为流放伊犁。 洪亮吉被流放伊犁后,这年四月,北方大旱,地方官们祈雨,不下;嘉庆祈雨,不下;设粥场赈济饥民,不下;下令赦免人犯,还是不下。 嘉庆忧心忡忡,自己想到可能是冤枉洪亮吉,激怒了上天。他亲自抄写平反的诏书,当他写完「钦此」最后一笔的时候,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紧接着雷声大作,大雨从天而降!嘉庆感叹道:「天鉴捷于呼吸,实可感畏。」人之所为,神目如电。人的善恶行为能够被天所感应到,即「天之照人,与镜无异」。 从周具文武,到康乾盛世,诸多明君敬神、罪己、济民,天道慈悲神圣。「老百姓是衣食父母」,诸多明君「罪己诏」恩泽百姓,广施德政,推崇佛法,佛光普照人心,正气风尚,长治久安,经济走向空前繁荣,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百国来朝。△

 
分享:
 
人气:41,13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