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奉公愛民 節操自守的楊萬里(圖)
楊萬里一生憂國憂民,溫厚慈仁,臨事則勁節凜然,凌大寒而不改。

【人民報消息】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自幼勤奮好學,其父常以聖賢之道勉之,青年時進士及第,後官至祕書監。一生憂國憂民,「溫厚慈仁,臨事則勁節凜然,凌大寒而不改」,力主抗金,收復失地,以正直敢言、不畏權勢、敢於爲民請命而著稱。 楊萬里最初授任永州零陵縣丞。當時,宰相張浚因堅持抗金被貶居永州。楊萬里欽佩其爲人,三次前往拜謁而不得見,於是寫書信力請,表明自己心境,張浚看了很受感動。接見之後,張浚勉勵楊萬里效法先賢的「清直之操」、不隨波逐流,並勉之以正心誠意之學。此後楊萬里便自號「誠齋」以明己志,並「終身厲清直之操」。 不久,楊萬里任隆興府奉新知縣。時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楊萬里上任時見牢中關滿交不起租稅的百姓,官署府庫卻依然空虛,深知是羣吏中間盤剝所致。於是他下令,全部放還牢裏的百姓,並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後發給每戶一紙通知,放寬其稅額、期限。結果百姓紛紛自動前來納稅,不出一月,欠稅全部交清。他不擾民的做法受到百姓稱讚。 面對當時中原淪喪、江山唯餘半璧,百姓流離,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與金國戰戰和和的局面,楊萬里主張恢復中原,反對屈辱求和。他向朝廷上書《千慮策》,包括君道、國勢、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選法、刑法、冗官、民政等共30篇文章,深刻總結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直率批評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整套治理國家的方針策略。 宋孝宗看文章切中時弊,任他爲國子博士,後遷升吏部郎中。他勸諫孝宗姑置不急之務,精專備敵之策,堅決反對一些人提出的放棄兩淮、退保長江的誤國建議,主張選用人才,積極備戰。 宰相王淮問他「宰相何事最急先務」,楊萬里以「人才最急先務」爲答,並遞上《淳熙薦士錄》,舉薦朱熹、袁樞等十六人,都是正人端士。 宋光宗即位後,楊萬里任祕書監,連上三札,要求光宗愛護人才,防止奸佞,做到「一曰勤,二曰儉,三曰斷,四曰親君子,五曰獎直言」。 一次,他因地震而上書朝廷,給皇帝提了十條意見,提醒光宗要正心誠意,杜絕朋黨,將國家命運系之於人民,節財用、薄賦斂、結民心,民富而後邦寧、興國,觸怒了光宗,被貶爲江東轉運副使。 紹熙二年,朝廷下令江南諸郡行使鐵錢會子,楊萬里以爲不便民,上書諫阻,拒不奉詔,忤宰相意,再降知任贛州。他未去赴任,辭官歸鄉。 楊萬里是南宋傑出詩人,寫了大量愛國憂時的詩篇。他在江、淮等地,親眼看到淪喪於金國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遺民父老,心中鬱滿國家殘破的恥辱和悲憤,寫了「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初入淮河四絕句》) 他寫的《憫農》:「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裏閏添長。」此詩於其貶謫途中所作,他不爲個人際遇而憂慮,當看到因天旱而水稻歉收,蕎麥又因早霜而絕產,偏又趕上這年閏十一月,想到農民們該怎樣捱過這艱難的時光啊!寄寓了對農民的深切同情。 他的詩文或寄託家國之思,或呼籲抗戰復土,或歌頌抗金將領,或諷刺賣國權奸,或寫出人民對風調雨順、安居樂業的渴望。他寫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等詩句膾炙人口,以細緻深入的筆觸,描寫出自然、萬物的盎然生機。 宋寧宗時,韓侂冑依仗韓皇后的權勢爬上相位,大肆網羅黨羽,在朝中專權。韓侂冑建了一座南園,請楊萬里爲他這座園子作記,以讓楊萬里入朝做高官爲報酬。楊萬里爲人正直,一向鄙棄韓侂冑的爲人,堅辭不作,說道:「官位可棄,記不可作!」韓侂冑聽後大怒,只好讓別人執筆作記。 詩人葛天民稱讚楊萬里「脊樑如鐵心如石」。慶元年間,朝廷幾次封贈楊萬里,皆被他辭卻,以示其不阿諛權貴的態度。 楊萬里立朝剛正,遇事敢言,指摘時弊,無所顧忌,因而時常被貶。實際上他一生視仕宦富貴猶如敝帚,隨時準備唾棄。在作京官時就預先準備好回杭州老家的盤纏並鎖置箱中,又囑家人不許買一物,以免一旦離職回鄉時行李累贅,就這樣「日日若促裝」待發者。他從不謀私利,每次離任時,都會將自己的俸祿餘錢上交官庫。他離任江東轉運副使時,有餘錢萬緡,全部棄之於官庫,兩袖清風而去。 他歸鄉後,仍住在父親留下的三間茅屋裏,僅避風雨,每日躬耕隱讀,安貧樂道,人稱「其家採椽土階,如田舍翁」。當時吉州太守史良叔去拜訪他時,「入其門,升其堂,目之所見,無非可敬可仰、可師可法者,所得多矣。」史良叔見他家境如此儉樸、清貧,感嘆說:「蓋知謀國而不知營家,知恤民而不知愛身,其天性然也。」於是叫畫工將他家祖宅及清苦生活場景畫圖而去,報奏朝廷。 受楊萬里品行影響,其子楊長孺也以正道直行的操守聞名於史冊,他任湖州太守時,敢於抨擊權貴,爲百姓做主,寧宗稱讚他是「不要錢的好官」;任福建安撫使時,敢於秉公執法,對拒租抗稅、欺壓百姓的皇親強宗予以處罰;任廣東經略安撫使時,每日與家人粗茶淡飯,節衣縮食,卻把自己節約的七百萬緡俸金濟助百姓──「代民輸租」,深受百姓愛戴。他寫的《代民輸租》:「兩年枉了鬢霜華,照管南人沒一些。七百萬緡都不要,脂膏留放小民家。」記錄的正是此事。 楊萬里一生正義敢言,不事權貴,這與那些汲汲營求升遷、阿諛逢迎之輩形成鮮明對照。歲月滄桑,只有無私的境界和寬廣的胸懷與天地同在。 (參考數據:《宋史》《誠齋集》)△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歐陽修之母 苦心教子(圖) 2016/5/26 (22,576次)
光風霽月 人品如蓮的周敦頤(圖) 2016/4/22 (20,497次)
韓億爲公事當筵責子(圖) 2016/4/17 (21,024次)
歐陽修數進惠民良策(圖) 2016/4/16 (20,167次)
惟儉可以助廉 惟恕可以成德(圖) 2016/4/3 (21,197次)
剛正不阿 爲民造福的蔡襄(圖) 2016/2/20 (22,421次)
範質戒子詩 句句是金言(圖) 2016/2/18 (22,045次)
求學問也要從不說謊話做起(圖) 2016/2/11 (23,450次)
劉安世母子同心(圖) 2016/1/24 (24,830次)
逆邪黨而行 習近平一石激起千層浪(圖) 2016/5/30 (109,110次)
人需反省!埃特納火山噴發爆閃電(多圖) 2016/5/29 (242,930次)
塔羅牌占卜抓到殺人犯 英國警方大驚(多圖) 2016/5/27 (71,409次)
黨折騰!萬里公開真相 習登上黑瞎子島(多圖) 2016/5/24 (128,123次)
丹德拉神廟地下室的驚人祕密(圖) 2016/5/23 (82,574次)
折騰一年,最高檢還得乖乖面對終身追責制(圖) 2016/5/22 (112,508次)
習近平兩個講話讓江繫個個抖抖(多圖) 2016/5/20 (222,200次)
文革徹底歇了吧!紅太陽下的悽風苦雨(多圖) 2016/5/19 (479,873次)
歷史回顧:「五·一六通知」和「二月提綱」(多圖) 2016/5/18 (468,732次)

奧巴馬提名同性戀任陸軍部長 參議院一致通過(圖) 2016/5/17 (100,520次)
馬國的非常離奇新聞與江澤民有關(多圖) 2016/5/15 (463,276次)
讓醫學專家茫然不解的兩個罕見病例(圖) 2016/5/14 (63,710次)
小知識:什麼是"供給側改革"(圖) 2016/5/13 (471,868次)
一針見血!"習訪英時" 中國官員很粗魯(多圖/視頻) 2016/5/12 (208,430次)
朝鮮導彈發射失敗與江的命運有關(圖) 2016/5/11 (455,169次)
註釋神奇!三個男孩被車碾壓的故事(多圖) 2016/5/9 (74,275次)
貴州殺妻滅子案 坐牢冤 死者慘 爲哪般(多圖) 2016/5/8 (191,613次)
病情通報犬隔空遙視小主人將出事(圖) 2016/5/7 (60,799次)
瘋完鬧完之後 人還是嚮往這些地方(多圖) 2016/5/5 (258,312次)
準備處理江!一個不可忽視的前奏曲(圖) 2016/5/4 (123,676次)
中共官場隨便扒 六娃六爹同一媽(多圖) 2016/5/2 (516,907次)
中國近期要發生驚天動地的大事(多圖) 2016/5/1 (517,611次)
習近平打着紅旗反紅旗的具體表現(圖) 2016/4/30 (177,061次)
海軍前司令張定發說沒有就沒有了(多圖) 2016/4/26 (503,315次)
老江吹牛吹到哭的程度 習近平看鬧兒(圖) 2016/4/25 (463,827次)
腦瓜鏽住了!離奇島嶼愁壞科學家(多圖) 2016/4/24 (242,039次)
唾沫滿身 阻擋不了復興中華的腳步(多圖) 2016/4/23 (117,053次)
驚人新聞!女兒被救活 媽媽反倒痛苦(多圖) 2016/4/22 (73,456次)
習指揮聯合作戰體系 老江嚇尿不止(多圖) 2016/4/21 (472,004次)
兩元神搶一體 忽男忽女成奇聞(多圖) 2016/4/18 (78,949次)
正常!習中央允許朝鮮飯店13員工逃韓(多圖) 2016/4/17 (119,707次)
中美大事件透真機──救世主已來臨(多圖) 2016/4/16 (151,574次)
一個個世界最高獎靜靜的流入中國(多圖) 2016/4/14 (218,671次)
有預言能力的姐妹雙胞胎咋遭置疑(圖) 2016/4/13 (74,743次)
一天脫臼20多次…不是病(圖) 2016/4/12 (50,611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