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五年後 習近平重新踏上這塊土地(多圖)
 
黎梓
 
2016年1月7日發表
 
1月4日下午,習近平在重慶兩江新區果園港了解現代化港口羣佈局情況。 左一重慶市長黃奇帆,左二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
1月4日下午,習近平在重慶兩江新區果園港看望現場作業人員。

【人民報消息】2016年,習近平首站到地方調研,去了重慶。這也是他自2010年12月6日到9日在重慶的調研之後,五年來首次踏上這塊土地。 2010年是時任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最瘋狂的一年,自從2008年6月他把王立軍連升三級後調到直轄市重慶來當公安局長,重慶就成了人間地獄。薄熙來想讓誰死,誰一定活不下去。後來,薄熙來想把他的前任一個個的都否定、都整死。搞的中央里人心惶惶,連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原重慶市委書記賀國強都坐立不安。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僅僅在重慶當過2個多月書記的汪洋也被迫回重慶一次,以緩和薄熙來對他的強烈妒忌。

2010年習近平去重慶考察,薄不服氣。
2010年12月7日,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去參觀重慶打黑除惡資料展時,時任公安局長王立軍親自彙報。薄熙來站在遠遠的地方,氣的把臉扭到一邊去,滿臉寫着的都是對習近平的「不服氣」。現場所有官員、包括習近平在內都明晰是怎麼回事,沒人露出一絲笑意。 記者問薄熙來:胡錦濤是否力挺重慶唱紅打黑,胡爲什麼沒有來重慶?薄熙來詭異的回答說:胡錦濤一定會來重慶的,他還一定會說支持重慶。 當時記者沒有聽懂薄熙來的話,但薄熙來的心腹們聽的很懂,薄的意思是,薄周宮廷政變成功後,押着胡錦濤到重慶,胡不能不在記者面前按照薄的意思表演。 五年過去了,各人都在自己應該在的位置上。 據新華網報導,1月4日到6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和中央委員、市長黃奇帆陪同下,深入港口、企業考察調研。 1月4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兩江新區果園港視察,隨後步行前往碼頭前沿平臺,視察長江航運和港口裝卸作業。
習近平在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觀看企業產品展示。
離開果園港,習近平來到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指出創新作爲企業發展和市場制勝的關鍵,核心技術不是別人賜予的,不能只是跟着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鬥、敢於突破。年輕一代要有歷史機遇感、責任感、使命感,努力在創新上脫穎而出。 考察期間,習近平聽取了重慶市委和市政府工作彙報,然後說了很多指定方針,並敲打了那些還幻想着能再度與薄熙來「如魚得水」的市委幹部。跟薄熙來一起工作,感覺「如魚得水」這句話是薄熙來當市委書記時,黃奇帆對記者說的。實際上,十八大習近平當政之後黃奇帆才當上中央委員,他應該心裏有個數。 習近平說,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甦低迷開出的藥方。 必須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要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環保行動,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使重慶成爲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習近平談到,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調整,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行爲要堅決糾正,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的發展理念的做法要徹底摒棄。同時,五大發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相互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促進,要一體堅持、一體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習近平說,扶貧開發成敗繫於精準,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症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脫貧摘帽要堅持成熟一個摘一個,既防止不思進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長、圖虛名。 安全穩定工作連着千家萬戶,寧可百日緊,不可一日松。面對公共安全事故,不能止於追責,還必須梳理背後的共性問題,做到一方出事故、多方受教育,一地有隱患、全國受警示。 習近平還說,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在「三嚴三實」上發揮表率作用。不能把理想信念只當口號喊,嚴格紀律規矩必須架起高壓線,依法辦事才能正確用權,求真務實要經得起歷史檢驗。 習近平說,領導幹部要把理想信念時時處處體現爲行動的力量,樹立起讓人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理想信念標杆。嚴格紀律規矩,不僅要有內容完善、針對性強的法規制度,而且要有堅持原則、不打折扣的執紀過程。領導幹部要把依法辦事作爲重要準繩,思想上時刻繃緊這根弦,行動上時刻對準這個表,任何時候都不濫用權力、以權謀私。領導幹部要腳踏實地、實幹苦幹,求真知、說真話、辦實事、求實效。 2016年1月7日,習近平離開重慶的第二天,新華社以《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譚棲偉因受賄一審被判刑12年》爲題報道說,河北省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7日一審公開宣判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譚棲偉受賄案,認定被告人譚棲偉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人民幣100萬元。 習近平該說的說了,該做的做了。接下去,誰想走哪條路,那誰就是準備去哪兒。△ (人民報首發)
 
分享:
 
人氣:116,70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