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死亡早产儿奇迹复活的秘密(多图/视频)
 
许灵
 
2015年3月15日发表
 
今年5岁的杰米出生时被宣布死亡。
杰米比龙凤胎妹妹艾米丽早出生2分钟。
杰米和妹妹艾米丽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

【人民报消息】去年,日本妇产医生池川明有两本很吸引人的著作《在云彩上看到妈妈时》和《妈妈,我是为你而来的》,福岛大学副教授饭田史产也有一本,题目是《我记得哟!在妈妈肚子里的那段时间》,这3本书里面记录了很多学龄前儿童对出生前的记忆的真实叙述。书中记载的故事,读起来像神话故事,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医学实例。 去年11月6日,英国《每日邮报》有一则报导,詹娜和吉利安5月出生在俄亥俄州阿克伦城,在母体内,她们共享一个羊膜囊和胎盘,这是怀孕双胞胎中最稀有的一种形式,机率一万对双胞胎中只有一对。看来这对双胞胎真的很珍惜这份奇缘,一出生就将双手紧紧牵紧,让见多识广的医生及护士都惊呼神奇。 今年3月13日,英国《每日邮报》报导了另一个神奇的故事,濒死早产儿在父母怀抱中奇迹复活。故事发生在2010年。母亲凯特受访谈及当时的情景,仍然激动落泪。 5年前,澳大利亚一对年轻夫妻戴维·奥格(David Ogg)和凯特·奥格(Kate Ogg)期待着龙凤双胞胎的出生,并已经给孩子们起好了名字,男孩叫杰米(Jamie),女孩叫艾米丽(Emily)。 这小夫妻俩是初次做父母,非常兴奋和期待。但怀孕半年后,凯特面临早产。 2010年3月25日,杰米比艾米丽早出生2分钟,成为哥哥。妹妹艾米丽一落地就哇哇大哭。但杰米浑身青紫,虽然张着嘴,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凯特回忆说,当时产房里有约20人,围在杰米身边试图帮助他恢复正常,但杰米的呼吸渐渐减弱,随后心跳几乎停止,他们被医生告知,新生儿没有了呼吸,无法存活。20分钟后心跳也听不见了,医院告诉他们,决定放弃抢救。 凯特夫妻俩都很爱孩子,但结婚几年都没有怀孕,很着急,没想到一怀孕竟是一对龙凤胎,家里已经准备好儿子和女儿所需的一切物品,现在……儿子没有了,夫妇俩伤心欲绝。 凯特受访时说:她当时要求其他人都从产房出去,只让丈夫戴维留下来,和她一起拥抱这个没有生命体征的儿子。戴维脱下T恤,两人一起抱着冰冷的小宝宝,肌肤贴着肌肤来温暖他。 凯特对儿子说,他们一直盼望着杰米能成为家庭的一员,还告诉他说他有一个妹妹。并问他说:「Are you ok ?!」凯特哽咽的说,自己当时一直边流泪边诉说对儿子的不舍。 结果,奇迹发生了,小夫妻俩发现儿子肢体在活动,而且开始呼吸了,而且呼吸越来越强。杰米抬起手抓住了爸爸的手指。俩人兴奋的大叫,医护人员赶来继续抢救杰米…… 现在杰米是一个可爱健康的5岁男孩。凯特和戴维后来又有了一个男孩,一家五口人其乐融融。 凯特说她特别享受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甚至孩子的小手去抓她的头发都感到是一种幸福和作为母亲所特有的幸运。 视频的最后是一行字:每个宝宝都可以从爱抚中获益(Every baby can benefit from a loving touch)。 池川明医生表示,很多孩子都说,他们出生之前在柔软的云彩上面,与天使和仙子们一起生活,并在全世界找寻他们认为无人能够代替的最优女性作为人世间的妈妈,然后离开舒适的天上,飞到妈妈的肚子里去。而且,孩子在妈妈肚子里面就已经有了感情、感觉,还能做判断,还能跟妈妈沟通,而胎儿所经历的这一切,他们出生后都能够记住。 有个10岁的小女孩说,在云彩上往下看的时候,看到妈妈很温柔,就决定飞入妈妈的肚子里。一名6岁的男孩叫作小龙,他还能记得出生前如何排队挑选母亲,以及出生前在天上的详细情景。小龙跟医生说:「妈妈看上去很寂寞,我觉得我来了妈妈就不会寂寞,所以就选择去妈妈的地方。」 根据池川明医生的统计数据,对年龄平均4岁的1,620名幼儿进行的调查显示,33%(534人)幼儿有胎内记忆。另外有21%(335人)还保留着诞生过程的记忆。池川明医生表示这些统计数字之外的孩子,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记忆,而是他们的父母没有问过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如果每位妈妈都问问自己的孩子,也许都会从天真的孩子们那里听到令你意想不到的话。 凯特没有问过杰米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毫无疑问是妈妈对杰米的爱和不舍使他做出了最终的选择。 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是真实的,为什么现在这种新闻层出不穷,会不会是为打破我们固守的旧观念而出现的?!△

凯特闻听儿子无救,悲痛欲绝。
夫妻俩一起抱着冰冷的小宝宝,来温暖他。
奇迹发生了,杰米的小手举了起来!
杰米握住爸爸的手指!
戴维抱着死而复活的儿子幸福的笑了!
幸福的凯特对着镜头秀出自己健康的一双儿女。
杰米和双胞胎妹妹艾米丽感情好的不得了!
凯特抱着自己的宝贝儿子杰米。
杰米亲吻疼爱自己的妈妈!
这个不可思议的故事是真实的,为什么这种新闻层出不穷呢?!
(人民报首发)
 
分享:
 
人气:194,45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