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栏目 › 文化 › 文章: |
老祖宗的治病智慧(图)
【人民报消息】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著名的医书,书中记载了古人对于疾病的认识与医治手段。 《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治病工具,简要的说有:「毒、药、镵、石、针、艾」。 实际上,《内经》指导古时的医师们看病,并非以看病、治病为目的,而是希望医生们最好能做到「上工治未病」,也就是说,让人根本不生病。 一次,黄帝问歧伯,上古时期的圣人们发明且制作了「汤液醪醴」,可在制作了这些治病药物后,却不须使用? 有趣的是歧伯的答复。它涵盖了上古和中古的人民生活情况。歧伯云:自古啊,圣人们制作了「汤液醪醴」,只是为了预备不时之需而已。虽有那么好的治病之药,却只是预备了,并不服用;只摆那儿,一旦有人生病时,就能立刻获得汤药服用。 歧伯话锋转了一转,又清楚地阐述了中古人们服药的情况,云:中古之世,由于道德稍衰,所以就容易感染到病的邪气,但是他们服用了那些汤药,也可以万全。 黄帝赶紧接着问他们当时的情况,云:现在的人们,吃了同样的药汤,仍不好病,究竟甚么原因所致?(「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歧伯答复:现在的人们,一定要使用毒药、针灸等,内外兼治才行,可见,「当今」的人们之道德,远差于上古和中古:「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 古人的治病次序和现在的人不同,认为用药是最后一步考虑的。他们大部份先考虑,如果可以用石头摩娑一下身体、用针灸刺激一下穴道等,能治好了就不必服药。因此有「一砭、二针、三灸、四用药」的说法流传下来。 毒.害人的草 很多人都听过「是药三分毒」的说法;《黄帝内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可见,只要用药,就一定有毒。只是大毒、小毒之分而已。 药.用音乐或快乐的方式 药的意义就是以乐器,将声音组成乐音而治病的方式,后来加上草字头,就有了治病草的意思了。 治病使用的药,虽然是草药为多,可它们做成了治病的制剂时,却包括了「汤、液、醪、醴」等,都可用以萃取药物精华,而提高疗效。 「汤」的本义是热水,在中医制药学中,它就是以水煮过药物之后,萃取了药物精华的「药汤」。汤的效用比起其它各种制剂,如丸药、膏滋药剂等有较快速的疗效,医学上有句形容汤药的:「汤者汤也,丸者缓也」,是说汤有汤涤的、快速的效果,而丸药则只有很缓慢的效果,用以治疗缓慢性的疾病。 「醪、醴」,《说文解字》云:「醪 ,汁滓酒也。醴 ,酒一宿孰也。」醪,是还未经过过滤的浑浊的酒,而醴却已经经过一宿,是熟酒,经过处理的、比较清的酒。 现代人都知道,酒精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可用以萃取药物精华,而具有特殊药效。 镵石.磨尖金属及石头刺激穴道 古时候,将金属磨尖、石头磨尖,在人的穴道上面刺激用以治病。磨尖了的金属,叫作「镵」,磨尖了的石头,叫作「砭」。 《黄帝内经》云:「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根据《说文解字》解释,「镵」就有尖锐之义。属于「金」部首,是金属所成的、尖锐的治病工具,相当于现今的手术工具。 古时用以治病的「石」,是「砭石」,《说文解字》云:「砭,以石刺病也。」古人治病,首先考虑「砭石」,次考虑「针、灸」,最后考虑「药物」,可见砭石刺病疗效必然很好的,只是年代久远以来的失传,以致了解它的医生愈来愈少了。 针.用针刺激穴道 在镵、石这两种尖锐治病工具的基础上,以后发展出「针灸治病」。古籍中记载的针有九种,包括了镵针、圆针、𫔂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火针。 针灸是两件事情,可有的人弄不清,常以为二者为一件事。「针」是用针在皮肤中的穴道刺激,而「灸」是用艾绒在穴道上面的皮肤点燃烧灼,让热从皮肤传入穴位,以达到刺激治病的效果。 艾灸.烧灼艾草刺激穴道 「艾」,《说文解字》云:「艾 ,冰台也」。段氏《说文解字注》云:古时用冰块削成圆镜状,引太阳的光影,点燃艾绒,以之烧灼刺激治疗病人的穴道。这就是「冰台」的由来。 「灸」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说是「灼也」,又查《说文解字》中对于「灼」的解释是「炙也」,是说烧灼、烧烤的意思,用烧灼艾草的热度进入皮肤,以达到刺激穴道而有治病之功。(有修改)△ |
|
|
相关文章: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