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中共误导国民曲解 南周还原一个真实孔子
【人民报消息】1月30日,南方人物周刊发表署名“秋风”的文章,表示大陆长期以来对孔子的话语断章取义,而罔顾孔子思想的基本结构,民众受到严重误导。作者几年来研读《论语》、研究西周、春秋历史后,从几个基本方面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文章称,君君臣臣的涵义与今人所理解的正好相反,它强调:君与臣民之间是契约关系,而非命令-服从关系,如果君对臣民提出契约之外的要求,臣民可以拒绝,如果君侵害了臣民的权益,臣民可以反抗;这种反抗必然会得到上天的支持,因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是儒家天道主义信仰的根本要旨。而且封建制也非今人所认识的那样,而是伟大的扩展能力的社会治理体系;孔子并打开了平等之门,通过自由办学,创造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社会。

你可能不认识的孔子

近期,天安门广场旁边、历史博物馆北门树立了一尊面向长安街、天安门的孔子雕像。此事引起人们对孔子的关注,以及争议。在大陆,只要上过小学,都认识孔子,但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人们的看法恐怕高度分歧:

文章称,上了年纪、经历过文革的人很可能以为,孔子是鼓吹复辟奴隶制的反动分子。知识女性听到孔子,可能马上联想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会觉得他是个令人厌恶的男权主义者。

而关心自由的人士听到孔子,很可能联想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会认为孔子鼓吹等级制和专制。热爱市场的人士马上会联想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会认为孔子鼓吹平均主义,据说中国的平均主义观念和制度源远流长。

在过去十年中接受教育的年轻人很可能客气地认为,孔子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好像他鼓吹“和谐”,但他离这个时代似乎过于遥远而无干了。

作者这些年来研读《论语》、研究西周、春秋历史后,形成了新认识。一幅全新的孔子形象逐渐浮现,这形象让作者本人也大吃一惊,他向各位描述这位你也许非常陌生、从来不会想像到的孔子。

封建制:伟大的社会治理体系

文章表示,欲理解孔子,必须正确地理解封建制。因为,孔子就生活在封建制开始松动的时代,而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坚守封建的理念,并将其予以转换提升。

20世纪的理论家们所讲的封建社会,恰恰是古人所讲的封建的对立面。今人所讲的封建社会,恰恰出现在古人所讲的封建制崩溃之后,也即战国、秦。事情很明显:古人和今人中间,必有一个在撒谎。我当然相信古人,古人有什么理由欺骗两三千年后的我们?

古人早就说了,战国以后是郡县制,西周、春秋是封建制。查阅《尚书》、《诗经》、《春秋》三传灯文献,周人自己就是这样说的。

作者研究结论:封建制借助一种最简单的人际关系单元组织了一个高度复杂、具有伟大的扩展能力的社会治理体系。

设想两个自由人面对面站着,一个人俯下身来对另一个人说,我把我的人身交给你,全心服事你。是为臣。另一个人说,我接受你,也保护你,我赐给你一块土地作为你的报酬。是为君。周人把这个过程称为“策名委质”,如果是周王封建诸侯则叫“策命”。由此,这两人订立契约,形成君-臣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孔子周游列国的涵义。孔子先祖是宋国的大夫,遭遇内乱,流亡鲁国。孔子虽生活于鲁国,但只要鲁侯未封赐他为大夫或委他以公室官职,他与鲁侯根本没有关系。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爱国主义”,孔子之所以愿意定居鲁国,也许仅仅因为,周王室已经衰落,“周礼尽在鲁”。其实,孔子是自由人,他可以与任何诸侯通过订立契约,建立君臣关系。

封建君臣关系是自由人间订立的契约,这一点也决定了,君臣二人的权利-义务当然是不均等的,却是相互的。臣对君有义务,但君对臣也有义务。双方的权利-义务相互依赖。任何一方不履行对对方的义务,另一方可解除契约,甚至起而反抗。这被视为后者的一种权利。

复礼为什么

文章认为,孔子的历史意义,也正在于,在王权专制即将降临华夏大地的时候,坚持封建的美好原则。孔子所设想的通往优良治理秩序的方案是“复礼”,也就是复封建。

一提到礼,有人马上想到吃人的礼教。但这个才是吃人的谎言。周代没有今天人们熟悉的法律,维系社会秩序的就是礼。这样的礼治也许是人类所能设想的最好的规则之治。

礼是什么?礼就是西人所说的法(law)。请注意,不是律。它们不是某个至高无上的人一次性制定出来的,而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透过实践自发形成的。其主要来源有二:第一,普遍的社会习惯,这也就是孔子说的“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的含义。第二,周的历代先王在封建诸侯时所发布的策命书和其他文诰,比如《尚书》所收的文献,被后人视为具有永恒约束力的先例,并且也转化成为习惯。

总之,礼就是习惯法。因此,礼就像空气,无所不在。自由人间的君臣关系主要靠礼来界定和维持。至关重要的是,礼制规则是客观的,所有人都平等地受它的约束,包括君。尽管君臣的权利是不均等的,礼却平等地约束君臣。

也因此,礼治就是自由的保障。礼为君对臣可以行使的权利划定一个界限,从而划出一片属于臣的自由空间。双方都可以根据礼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并自行寻找救济。其他人也可以依据礼向那些遭受损害者提供救济,惩罚侵害者。

君君臣臣-契约关系

与复封建相关,孔子主张“正名”,也就是让很多现代人不满的“君君臣臣”云云。关于这一点,《论语.八佾篇》中孔子说过一句意思更为清楚的话: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对封建君臣关系的性质最为精准的概括。

孔子所说的“礼”是习惯法,它明确规定了臣对君的义务,也明确了这一义务的限度。君只能在此限度内要求臣。归根结底,这里的“忠”,不是忠于君本人,而是忠于契约所规定的义务。

一旦君对臣的命令超出了礼所划定的合宜性之范围,臣就可以拒绝履行。孔子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潜台词:“君使臣不以礼,臣事君不以忠”。如果君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强行对臣主张某种权利,臣完全可以拒绝。如果君侵害臣,臣完全可以拿起武器反抗。

孔子的言外之意,孟子后来十分清楚地说了出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这样的君没有履行君的职守,也就丧失了君的名分。人民推翻桀、纣,乃是“诛一夫”,人民是按照礼制处死践踏了与人民订立契约的那个人。

因此,按照封建原则,领主怎么样对待封臣,封臣就可以怎么样对待领主。封建君臣关系的这一基本伦理恐怕正是孔子所树立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儒家根本原则的社会背景。孔子将理想的封建君臣关系予以抽像化、普遍化,确立为处理所有人际关系的一般性伦理原则。

因此,君君臣臣的涵义与今人所误解的正好相反,它强调:君与臣民之间是契约关系,而非命令-服从关系。如果君对臣民提出契约之外的要求,臣民可以拒绝;如果君侵害了臣民的权益,臣民可以反抗。这种反抗必然会得到上天的支持,因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是儒家天道主义信仰的根本要旨。

打开平等之门

文章表示,作为孔子最重要思想贡献的仁,也与封建的君臣关系有一定关系,但孔子对其作了平等主义的超越。

封建君臣双方的权利-义务是相互的,彼此都把对方当成自由而有尊严的人来看待,相互以礼相待,尊重对方的权利,履行对对方的义务。而《中庸》所记孔子的一句话最为精练地呈现了“仁”的内涵:“仁者,人也。”汉代大儒郑玄注曰:“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问之言。”也即,人相互把对方当成人对待。

由此也立刻可以看出,孔子突破了特定的君臣关系,而从“人”的角度讨论“以人意相存问”。孔子希望所有人对待所有人都以对方是跟自己一样的人那样。经由这样的转换,平等之门被孔子打开了。

阿克顿爵士说过,封建制是自由的,但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缺陷:等级制。孔子坚持复礼,也即坚守封建的自由。但他也意识到礼制的等级性,并注意到有人利用强势地位强制他人。因而,孔子同时提出仁的理念,把所有人置于一般的人的地位,从而,自由的人也获得了普遍的平等。

当然,人们立刻会提出两句话,证明孔子或者儒家坚持等级制。首先是《论语》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通常标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意思当然是鼓吹愚民政策。但其实,这句话应标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郭店楚简《尊德义篇》中几句话正好为此做了注解:“尊德义,明乎民伦,可以为君”。“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民自有其意,意愿和意志,君必须秉持民意而行。如果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民,强民所难,成为人民的敌人。所谓“知之”,就是教养之。这与《论语》重“教”、重“学”的精神相一致。

证明孔子主张等级制的另一依据是《礼记曲礼》中的一句话:“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仪是繁琐的,也需要各种物品。庶人花费不起,所以不能要求庶人履行这些礼仪。至于刑不上大夫,意思只是说,对大夫不能仅靠刑罚来治理,首先应当以礼仪约束他们。而一旦他们违礼,也照样予以惩罚,古史清清楚楚地记载贵族被流放、被关押、被判处死刑的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说孔子愚民、歧视,均源于对孔子的话语断章取义,而罔顾孔子思想的基本结构。仁和礼是孔子观念的核心,仁的根本含义是人人平等相待,孔子也在实践这一点,这就是“有教无类”。

自由学术的创造者

人们常常说,孔子让学术流入民间。其实,在孔子之前没有专业的学术。封建时代的君子都是通才,拿起剑戟可以打仗,放下武器可以管理领地,还可以在聚会场合吟诗赋乐。那个时代已经有了周易、诗、书等经书,但没有人想到从事学术活动。上古的文献构成礼法,它们是贵族的生活本身,而不是研究的对象。

因缘际会,孔子创造了学术。孔子一直寻找参与封建治理的机会,最终学术成为他的志业。孔子有意识地整理上古文献,不是为了自家的治理,而是为了传承文明。他对实践中的礼法进行了思考,由此创造出了带有哲学色彩的思想。在整理文献和论述思想的过程中,他创造出了学术。

教育也就随着学术而诞生了。拜封建制之赐,孔子所从事的学术和教育事业都是自由的。在封建制下,每个人通过君臣契约,被礼制划出一片自由活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他的活动不受干预。没有人会疯狂到去干预别人的事情,只要别人没有违反礼法。孔子就拥有这样一个空间。

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想像孔子的活动,就会感叹,那是一个奇迹。孔子可以自由地收集文献,整理文献。孔子可以自由地收留弟子,教育弟子。他的所有这些学术、教育活动,没有受到过任何人的干预。孔子可能是落魄的,但他是自由的。

于是,孔子的身上渗透着自由。他也对这个自由进行了反思与抽像。自由让孔子的生命力向上而挺拔,让他雍容而温和,自由让孔子天真而纯粹。其实,在春秋时代有很多这样的君子,孔子最为典范。今人如欲寻找理想人格的典范,孔子就是。

民间社会的构造者

文章认为,孔子通过自由办学,也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社会。封建的治理秩序是没有政府与社会之分。准确地说,在孔子之前的时代,政府和社会这两样东西都不存在,因而也就不存在政治,不存在权力这样的东西。

到孔子时代,封建秩序严重松动。有些强势大夫开始具有权力意识、政治意识,他们开始从事构造政府的工作。这些努力在孔子之后持续,到战国时代,中国形成了王权制政府,出现了官僚制、郡县制--这些东西不是到了秦始皇时才有的。

熟悉现代历史的人们都会知道,一旦政府出现,则人民为了保卫自己,就必须构造社会。如果出现了一个政府,而人民处于原始状态,那就不可能对政府的权力构成约束,政府就可以为所欲为,人民必然成为权力的工具。人民要保卫自己,就必须组织起来。人只有组织起来,结成会社,才形成社会。社会就是会社的联合体。

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工商业不够强大,没有有效组织起来,并没发展出欧洲的“市民”社会。万幸的是,有孔子,有孔子创造的学术和教育,中国出现了另外一个社会,这就是儒者、士人组成的会社。

在此后两千多年历史中,坚持孔子理想、具有道德理想精神的真儒者,活跃在政府之外,他们思考“道”,维持着一个判断权力之正当性的超越性标准。他们“志于道”,成为专横权力的批判者、抗争者。概括而言,他们构成了一股宪政主义的力量。这些历史说来话长,就此打住。

从上面几个角度重新发现了孔子之后,作者相信了古人的说法:孔子是圣人。他是今人思考和追求人的尊严与优良治理的出发点。

(大纪元)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穷途末路 孔子被“为中共站台”(图) 2011/1/21 (19,193次)
天安门,势不两立的孔像与毛像 2011/1/19 (20,089次)
孔子在天安门真的能“站”起来吗 2011/1/15 (20,896次)
中共恐惧《三字经》 网民改编嘲讽 2011/1/2 (22,502次)
从孔子和平奖闹剧看中共智商(图) 2010/12/15 (17,873次)
孔子学院有感 2010/7/27 (27,686次)
史上最贵网站──中共网路孔子学院 2010/2/12 (16,006次)
《孔子》入党,不败奈何?──毛泽东一语成谶 2010/1/28 (17,531次)
中共打压《阿凡达》 《孔子》票房惨淡 2010/1/26 (15,399次)
启示录!新版出埃及记惊现兔年前夕(多图) 2011/2/2 (46,217次)
陈光标快回来!北京有人急需用钱(图) 2011/2/1 (63,470次)
这些奇闻还真能看出点东西来(多图) 2011/2/1 (50,296次)
陈光标,你在干最坏的事!(多图) 2011/1/31 (78,872次)
深刻启示!中共老朋友独裁30年一夕打住(多图) 2011/1/29 (41,142次)
曾庆红的爹:毛主席是最大的汉奸(图) 2011/1/29 (96,233次)
几年前用这眼神看宋祖英 郎朗就没命了(多图) 2011/1/28 (51,600次)
更乱套!郎朗白宫演奏的是杂交曲(多图) 2011/1/26 (50,304次)
大凶兆!云火烧 玉兔倒(多图) 2011/1/25 (105,844次)

要出更大事!中共派郎朗在水牛城对抗神韵(图) 2011/1/25 (64,130次)
不同藤上的瓜:郎朗与马友友鲜为人知的故事(多图) 2011/1/23 (49,070次)
郎朗的“中国琴童”黑色故事(图) 2011/1/23 (45,624次)
中共近日与日本较量又处劣势(图) 2011/1/22 (38,316次)
一个不醒目新闻必须引起世界关注(图) 2011/1/21 (34,621次)
胡访美 奥巴马有一重大外交失误(图) 2011/1/21 (43,909次)
刘翔把自己作践到这份儿上了(图) 2011/1/20 (38,058次)
巴政府傍中共 人不管天管(图) 2011/1/20 (100,005次)
直接参与迫害高智晟的人就在耿和身边(图) 2011/1/20 (60,365次)
只这一点 曾庆红就趴下了(图) 2011/1/19 (66,350次)
天象到了!代总统总理退出突尼斯执政党(图) 2011/1/19 (40,548次)
朋友谈刘晓波得诺奖的真正原因(多图) 2011/1/18 (52,204次)
郑重道歉!国父孙中山从未主张“联俄联共”(图) 2011/1/17 (66,159次)
海水两分异象 香港在危险中(图/视频) 2011/1/17 (137,354次)
薄重用的人被一刀毙命(多图) 2011/1/17 (52,243次)
新生儿带牙出世 决不是豆腐渣(图) 2011/1/17 (46,430次)
江的军事"监督员"刘华清能闭上眼睛了(多图) 2011/1/15 (69,385次)
薄被通知十八大进不了政治局常委会 2011/1/14 (77,591次)
新华网:毛感动世界的28句名言(图) 2011/1/14 (39,542次)
半笑话:最严格的调控为何继续(图) 2011/1/14 (99,025次)
新华网首页又犯原则性错误(图) 2011/1/13 (35,598次)
金钥匙!解动物集体离奇死亡之迷(多图) 2011/1/12 (62,011次)
美国防部长来 新华网抛出两颗核蛋(多图) 2011/1/11 (36,764次)
杨洁篪为胡打前战 花絮绝对惊人(图) 2011/1/11 (59,697次)
巴黎的中国拉面拉死中共(图) 2011/1/11 (47,748次)
中共歼10空中加油第一人非死不可(图) 2011/1/10 (109,039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