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共爲何也《讓子彈飛》?
 
江源
 
2011年1月1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這部正在大陸熱映的片子,據官方消息,總票房已突破5億元,期待着破6爭7,熱辣辣的子彈飛過了幾億人,各種衍生的流行語也潮湧而來,這些年來,讓國人這麼興奮的國產片確實少有。它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按姜文自己的話說,《讓子彈飛》就是一個綁架案,但快節奏的劇情,精彩的臺詞,蒼涼而浪漫的畫面,與混雜的粗口、隱喻、幽默、血腥、英雄情結……種種元素揉合成的「姜文風格」,給人帶來了強烈刺激。

但最爲人稱道的,還是這部影片的「革命主題」,因此也引起了一股解讀風。雖然觀衆的許多「猜想」,或許並非導演的本意,但這部影片確實讓人聯想到中國社會現實,權貴勾結,貪腐遍地,騙子橫行。「馬拉火車」人仰馬翻,張麻子推翻了黑惡勢力黃四郎,「站着掙錢」的豪言等,都讓人拍手稱快,浮想聯翩。對社會現實的影射,是這部商業片引起觀衆共鳴的一個主要原因。

那麼,同樣引人關注的是,這部「煽動造反」的電影爲何得以審查通過?我們知道,中國的電影審查制度極爲嚴格,「電影審查委員會」「電影管理條例」等等,一直扼殺着藝術家的靈魂和良知,中共宣傳部是絕不許有任何「出格」的東西讓老百姓看的。韓寒的「獨唱團」剛露臉便成了絕唱,「讓子彈飛」也不可能成爲漏網之魚。但這部片子卻一路放行沒有關卡,且當局大力宣傳促銷,特別加映四川話版,人民日報刊文贊「認真做戲,用電影品質打動觀衆」,第二集、第三集也將陸續出來。

對此人們也有不同的說法,但我覺得,子彈能夠繼續飛的原因恐怕在於,這電影讓人看了解恨,卻對中共沒有威脅。你認爲它「號召推翻馬列」 也行,你可以任意想像,但它講的就是麻匪剷除惡霸的故事,且隔着歷史時空,距離今天遙遠。劫富濟貧,殺惡霸,睡寡婦,落草爲寇的張麻子,你把他解讀爲「推翻中共暴政」的「革命者」也可以,但說他是草莽英雄則更貼切……太多的不確定性及「猜測」「聯想」的空間,含糊着影片的主題。而「好看」「好玩兒」「給觀衆樂子」,這部影片的另一個商業特點起的作用,卻非小可。

當你看得過癮,期待於「槍在手,跟我走」的英雄出現,當你在現實中申訴無門,卻能透過電影得到滿足和泄恨時,大概不會再有那麼多的熱血沸騰了,像影片製片人說的:「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兒,看一遍《讓子彈飛》什麼煩惱都忘了。」好看的片子不僅有吸引人的劇情,還有斑斕的夢幻色彩,看完後還想進電影院繼續做夢。在全民皆歡的笑聲中,一個政權的罪惡可能模糊了起來,在擊節讚歎的沉迷中,對邪黨本性的認識可能弱化淡去……

我已不是在談《讓子彈飛》了,是在談對中國電影界的希望。「子彈」已經打破了沉寂,影片在描繪芸芸衆生的懦弱時,也給我們留下了考題:黑雲壓頂,敢不敢「站着」。「站着」不易,一黨天下,既要活,又要活出尊嚴,那種痛苦,我理解。「站着掙錢」是一份堅持;「站着說話」是一種境界。在沉悶的中國戲臺,《讓子彈飛》的出現讓人興奮,也讓人對出現真正「站着說話」的作品心有期待。不能總「貓匿」着,像開火又像滅火,既符合了大衆心理,也顧全了統治者的需要。子彈要飛,還要擊中目標。

這部電影裏的人物,也讓人印象深刻。霸氣的張麻子,狡猾的湯師爺,奸惡的黃四郎,個個有血有肉,鬥智鬥勇,性格鮮明。可靜下來時想想,你真正喜歡誰呢?什麼時候,我們已不再欣賞正統的作派,傳統的藝術,古老的牡丹,卻以土匪惡霸「展示民族性格和編劇智慧」;什麼時候,我們已不再平靜,不再渴望追求雋永恆久,比如信仰、人生道德的信守,而不得不以暴制暴,以俗反俗,推崇梟雄霸勇,寄望刀客大俠……世風日下,官逼民反,吾奈其何。但一個國家在瀕臨危境時所需要的民族品性,絕不是七情翻動,六慾洶湧,什麼時候,我們的文藝可以導正社會心態,提升民族品質?

子彈過後,繽紛落盡。多年後,當我們的兒孫回過頭來看這部電影時,希望他們看到的不止是一個社會的悲哀,還有我們誠實的思考、反思的勇氣。

 
分享:
 
人氣:20,747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