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讓子彈一直飛……
 
碎葉城外
【人民報消息】最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賀歲片《讓子彈飛》的熱評當中,而且各方解讀精彩紛呈,妙趣橫生,讓碎葉也忍不住想來湊湊熱鬧,說上幾句,順勢也助子彈飛。討論的人越多,子彈就飛的越久,才不負導演的一番苦心。

《讓》片從敘事結構、攝影、剪切、對白和表現技巧來看,並沒有特別大的創新,而是吸取了一些中外好片的精華之處。片中很多手法給人似曾相識的感覺。美國電影《諜影重重》般利落的動作畫面剪切,吳宇森的招牌動作飛身開雙槍,還有《低俗小說》式的黑色幽默對白等等,均能在此片中找到影子。姜文是一個非常善於學習的導演,這一點從其拍《陽光燦爛的日子》時期就可以看出來。而給人的驚喜之處在於,他很多時候把一些借來的手法運用的比開創者更出彩。如,《讓》片中葛優飾演的師爺在衙門口追着大鼓喊「鼓,鼓……」的情節其實是多年前的一部港片中一個人找車的橋段,在片中轉用的相當有無厘頭效果。

影片最大的亮點,也是最爲人們熱議的,自然還是其情節中對政治的隱喻。對此,衆多影評人已發表不少有深度的解讀,本文只着重談一些不同的看法和幾處未被抖開的包袱。

《讓》全片的故事線索並不複雜,套用主人翁張麻子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土匪」如何除「一個惡霸」的故事。這臺詞說得很貼切,張麻子實際上並不是好人,是一個以搶劫爲生的強盜,但強盜尚且盜亦有道,而以黃四郎爲首的惡勢力壟斷鵝城,窮兇極惡,毫無原則,還不如強盜有道義,所以這裏不言而喻是在影射當今的共產黨政權。影片開始的時候出現一個小細節,張麻子大喊:「弟兄們,上任鵝城!」,然後就勢將一個鬧鐘丟上天,衆人一起開槍射之,此處是讖言將用子彈給暴政送終。

片中小六子的形象是一個非常鮮明的喻指。張麻子們初到鵝城時還沒有徹底想跟黃四郎拼得魚死網破,只是想讓鵝城實現「公平,公平,還是公平」,可以說他們開始還只是「改良派」。而小六子是「改良派」和惡勢力兩派力量相較中的犧牲品。他單純,耿直,爲保住他們在鵝城倡導的新理念、爲表明自己沒有對粉店老闆不公不義,在 「講茶大堂」當衆開膛剖腹而死,證明了自己的赤誠,「講茶大堂」上的鄉民之後卻因恐懼惡勢力而無人敢說一句公道話,紛紛棄之而去。所以,小六子這個角色其實是暗指六四學生。而小六子的死徹底將張麻子們從「改良派」變成了「革命派」。這裏也影射了八九學運之後很多民間力量的思想轉變。衆弟兄拜祭小六子墓牌時紛紛表示要給小六子報仇,並在故事的結尾實現了諾言,這裏喻指革命力量將來必定會給六四亡靈討回公道。

張麻子在影片中跟師爺交底,說他原名叫張牧之。師爺脫口而出, 「多好的一個『牧 』字」。牧羊人在宗教中有心靈指導者的說法。此處的「牧之」寓有開啓民智之意。正如影片中張麻子的言傳身教。他告訴集體下跪喊「青天大老爺」的鄉民們: 「站起來,不準跪!」,要他們正視自己,明白自己不是奴才,而是生而平等的人。

近年中國各地屢屢發生集體下跪的事件,而對政府下跪行爲的 「流行」並非一個簡單的現象,它一方面會在無形中加重下跪者本人的「奴性」意識,另一方面也給社會其它成員一種潛移默化的示範影響。影片中的「牧之」是在啓發今天的跪民們:工作與勞動自然就應該得到報酬,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就應該得到維護,這些不是當權者的施捨與恩惠,是你們應得的,「站着也能把錢掙了」。

另外,從張麻子與黃四郎在「鴻門宴」上過招時的對白,張麻子向師爺講述自己曾追隨蔡鍔將軍的對白,還有黃四郎對辛亥革命黨高層機密的祥知情況所透露出的背景信息可知,黃四郎和張麻子都曾是「革命黨」,後來走上不同的路。黃四郎以革命者的幌子出道,得勢後反過來剝削和虐殺百姓,正是影射中共當年坐大的過程和奪權後的暴政。黃四郎向手下佈置殺人計劃時,有一句被特別設計的臺詞,提到「老三步」和 「新三步」。這裏的「新三步」明顯是譏諷中共所謂的「新三民主義」。

黃四郎霸據鵝城,多年來讓自己的手下化妝成麻匪在鵝城周圍搶劫,然後以剿匪保護鵝城之名盤剝鵝城百姓。這些「造敵」和煽動仇恨的手法也都是中共歷來慣用的伎倆。

黃四郎家黑色的大鐵門在片中出現了不短的時間,在電影手法中,通常爲特別強調與象徵一個事物時才這樣做,而其爲何意,衆說紛紜。在碎葉看來,鐵門與冷戰時期的常用象徵「鐵幕」爲同意,子彈在上面打出驚歎號,借代對共產黨暴政的震驚與憤怒,問號代指對其所謂「主義」的徹底質疑。張麻子發現,民衆不敢反抗惡勢力的根本原因在於觀念。當張麻子殺掉黃四郎的替身後,民衆立刻不再害怕,敢走出來反抗張麻子本人,碉樓很快就被攻破。「牧羊人」是在點醒民衆,障礙人的是觀念,暴政沒有看起來那麼強大,打破觀念才能消除恐懼,精神的覺醒決定着國人的命運。而每一顆覺醒的心、每一份覺醒的力量都將是一顆射出的子彈,在暴政的鐵門上打出一個彈孔,當「把所有的子彈都射出去」,「鐵幕」終將被瓦解,頃刻就能衝破。

《讓子彈飛》上映後,隨着引發的觀衆評論與日俱增和各方的解讀愈加有深度,影片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相信任何一部好片的成功,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結果。很多人說,這部片子能通過電影審查真是奇蹟。至於如何通過了審查,我想,不必過高估計審查機構的智商,另外,也別低估了很多審查人員的智商。因爲,越到最後,黃四郎不是越衆叛親離?

寫出此文,只希望多少也能助影片一點力,讓子彈飛得更久一些。恰如影片片頭的電腦設計所要表達的寓意,開始的片名是「讓子彈飛一會兒」,旋即一顆子彈劃過,射掉「一會兒」,只留下——「讓子彈飛」。那麼,就讓子彈一直飛吧。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讓良知的子彈橫飛 2011/1/7 (20,033次)
《讓子彈飛》原來是「亡共片」(圖) 2011/1/1 (25,850次)
爲何古月走的急 姚明傷的慘? 2010/12/31 (29,676次)
「讓子彈飛」到底涉及了什麼敏感話題(圖) 2010/12/23 (28,583次)
南京大爆炸 確實發生過…… 2010/7/31 (25,472次)
爆炸恆星發射「宇宙子彈」(圖) 2010/5/26 (33,853次)
高牆倒塌前的選擇(圖) 2009/12/18 (14,244次)
那個美!《難忘今宵》25年後改詞(視頻) 2009/1/29 (41,317次)
中共在成都市大逮捕、大鎮壓親歷記 2007/11/12 (30,803次)
五角大樓狗竇大開!中韓特戰隊訓練大比拼(多圖) 2011/1/7 (35,402次)
爲何重慶晚報着着實實火了一把(多圖) 2011/1/7 (60,347次)
爲何高智晟屢被「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圖) 2011/1/6 (34,506次)
中共的這倆名牌必須一起秀(多圖) 2011/1/5 (51,168次)
巴親共執政黨一省長遭其護衛擊斃(圖) 2011/1/5 (39,424次)
波斯灣海底之迷!考古是人類最苦的差事(圖) 2011/1/5 (39,276次)
緊跟中共 巴基斯坦政府垮臺(多圖) 2011/1/4 (37,997次)
這樣求婚遠不如老江的方式奏效(多圖) 2011/1/4 (48,172次)
大英博物館:爲何馬克思有一雙神奇的腳 2011/1/4 (50,543次)

鐵證!人類不是猴子變的(圖) 2011/1/3 (42,167次)
對這徵文啓事…你屬於哪一類很重要(圖) 2011/1/3 (34,553次)
懸崖勒「馬」!建國百年 國父孫女車禍的啓示(圖) 2011/1/3 (122,209次)
科學家的發現越來越令人沮喪(圖) 2011/1/2 (46,902次)
2011年第一天新華網就製造笑話(圖) 2011/1/1 (42,114次)
2012總統?普京絕對沒戲的原因(多圖) 2011/1/1 (37,576次)
外星人與總統接觸 議員提立法阻泄密(多圖) 2010/12/31 (41,493次)
老婆給薄熙來佔了一個死卦(多圖) 2010/12/30 (83,734次)
半笑話:「大義滅親」權威新解(圖) 2010/12/30 (108,849次)
懇請網友答疑:這是朝鮮網還是古巴網?(圖) 2010/12/29 (41,134次)
爲何李寧鳥巢轉悠完中共立馬中斷訂單(多圖) 2010/12/28 (46,161次)
遭了,中共中央所在地被美宇航員拍攝下來了(圖) 2010/12/28 (40,400次)
毛這句話要了中共的老命(多圖) 2010/12/27 (72,551次)
新華網今日玩你3個大傻(圖) 2010/12/27 (95,088次)
命令是下了!但中組部決不敢動真的 2010/12/26 (50,169次)
沒好日子!姚明傷病史觸目驚心(多圖) 2010/12/26 (98,406次)
小笑話:記者與薄書記的精采對話(圖) 2010/12/26 (51,351次)
爲何李寧損失35億的新聞上了排行榜首(圖) 2010/12/25 (43,303次)
聖誕節 今天神曾以人像誕生於世(圖) 2010/12/25 (33,014次)
中華民國駐日代表這話抽了中共骨髓(圖) 2010/12/25 (45,848次)
返港沒?580萬保金 曾偉獲准回京4天 2010/12/24 (32,776次)
爲何黨害怕青藏公路邊驚現狼羣(圖) 2010/12/24 (40,458次)
曝光毛澤東罕見的同居重婚照片(多圖) 2010/12/24 (82,707次)
收5張球票罰6萬 紐約州長急成豆雞眼(圖) 2010/12/23 (44,665次)
王克勤振聾發聵的致詞引發的聯想(圖) 2010/12/23 (33,632次)
毛岸英之死是遲早的事(多圖) 2010/12/23 (65,284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