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小提琴家石家灃先生。 |
---|
【人民報消息】新唐人全球系列大賽最先登場的「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即將在本月25至27日在紐約舉行。香港著名小提琴家石家灃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歡迎系列大賽爲華人提供傳統藝術的交流平臺,同時預祝系列大賽圓滿成功。大紀元記者林怡7月9日香港報導,石家灃是香港首位主修小提琴演奏的音樂藝術博士,曾在德、英、美三國深造,目前擔任香港城市室樂團第二小提琴首席,並於演藝學院和浸會大學任教,在2005年創辦香港市域青少年樂團,擔任音樂總監。對於新唐人電視臺大力舉辦「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等正統藝術比賽,石家灃高興的說:「我知道這次新唐人電視臺舉辦了不同項目的比賽,除了小提琴比賽以外,還有武術啊、舞蹈啊,都是針對全球華人,我覺得這是很有創意的想法,而且是一些很有意思的比賽項目,可以讓全球的華人有交流的機會,所以我希望這次大家知道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踊躍去參加,希望這次每一個項目都可以舉辦成功。」 贊大賽曲目素養技巧並重 他讚許這次小提琴大賽選用的參賽曲目,除了極具代表性之外,曲目的編排也很特別,由初賽的莫札特作品到複賽的巴哈、貝多芬作品,不但技巧上有要求,特別對參賽者的音樂素養要求很高,而一般比賽是先看參賽者的技巧。他說:「莫札特的作品是很清楚,一板一眼的,旋律也很鮮明,所以稍微有一點的瑕疵就很明顯,所以這方面對參賽者的要求是蠻高的,相反到進入決賽以後,才聽到一些帕格尼尼這些技巧高的曲目。」 石家灃並指出,初賽和決賽的曲目都很具挑戰性,「由第一輪莫札特的協奏曲,跟第二輪巴哈的無伴奏,也是要求的技巧也是很高的曲目,跟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也是非常的難。尤其是貝多芬的協奏曲,第一他的篇幅蠻大、很長,另一方面,這個曲目可以說是橫跨古典時期和浪漫時期的橋樑,這兩方面都要兼顧,它的格式是根據莫札特的格式寫成,但是它表達出來的情感是很浪漫,音準方面的要求也是很高,所以要透過這兩輪的比賽可以進入決賽的話,肯定參賽者對音樂這方面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水平。」 培養學生 受益良多 8歲時,石家灃便莫名的喜歡上小提琴,從此結下這份緣。他說音樂可以陶冶性情,學琴可以鍛鍊一個人的耐力和毅力,而在教琴的過程中,自己更是受益良多。 「我覺得作爲一個好的老師,他的演奏水平一定要有某一個程度,不然的話你教一些水平比較高的學生的話,如果連示範一些比較困難的曲子都應付不來的話,那就有問題。很多時候可以從學生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因爲每一位學生他們的個性都不一樣,他們面對拉琴的問題不一樣,包括技巧上和音樂處理上都有不一樣的問題,所以透過教學,自己本身對演奏的體會是蠻深的。」他說。 石家灃博士是一位多元化的音樂家,集小提琴演奏、教學、指揮、樂評於一身。問他最喜歡哪一樣,他表示這些都是有關連性,自己這四個方面都很喜歡。在訪問過程中,看似拘謹的他,一說到音樂就滿面神采。他說自己最喜歡莫札特的作品,因爲音樂中都透着歡愉的訊息。 目前,他多年來練就的精湛技藝,已經傳給了自己的下一代:3歲大的女兒現在開始學「小」小提琴了,但不是他教,而是由他的太太教。原來,他的太太也是一位小提琴老師。好一個音樂家庭!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賽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