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新唐人漢服大賽搶先看(二)(圖)
 
2008年10月15日發表
 


華裔模特戴小姐(Shirley Dai)10月12日在試穿
新唐人漢服大賽的漢服。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記者徐竹思10月15日紐約報導)新唐人電視臺舉辦的首屆「全球漢服迴歸設計大獎賽」決賽及頒獎典禮,將於10月19日在曼哈頓東27街15號的喬治王子宴會廳舉行。10月12日,模特們熟悉和試穿2百多套進入決賽的服裝,好不熱鬧。大紀元記者有幸到模特試衣現場,在這些琳琅繽紛、充滿傳統氣息的服飾中遨遊了一番,也採集了不少模特們對平生第一次穿上傳統漢服並將在世界時裝之都舞臺上亮相的真實感受。

12日來試裝的模特中有將展示大賽服裝的職業模特,也有來試鏡的中學生、大學生,有華裔也有西人,他們都有中國舞的基礎並且非常熱愛中國文化。大家紛紛表示,穿上這些傳統服裝的感覺真太好了,不僅自然舒適,精神面貌都要體現古人端莊恭敬等道德風範,能參與這一以迴歸純善純美的漢文化爲目地的大賽,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僅用中國元素不同於真實迴歸傳統

戴小姐(Shirley Dai)曾於三藩市穿着Joseph Domingo等著名設計師的服裝走臺,她認爲,那些服裝與這些中國傳統的漢服設計真是完全不同,「那些服裝一般都很曝露,而漢服大多有很多層,裹來裹去的,在穿衣上體現了古人的自尊,與現代人有很大分別。」

現代時裝秀也不時在刮「復古」風,或者帶有東方化。戴小姐認爲,「那些現代時裝秀的所謂迴歸其實都不是真復古,都是服裝潮流,幾個月或一個季節就過去了,然後又是現代的了。」

她以自己曾走臺展示過的好萊塢知名華裔時裝設計師Colleen Quen設計的一套「金木水火士」系列爲例,「服裝僅二層,用的不過是中國文化裏的幾個元素,並不是真正的傳統文化。再看這次漢服大賽的設計者,做得非常用心,從頭到腳,服裝的層次、搭配的手飾等都是那麼細緻、高雅,體現也是真正傳統理念。」

現代服裝講時尚,如果僅迴歸漢服,不會太單一了嗎。喜歡漢服的戴小姐說,「不會呀,中國有五千年文化和那麼多的朝代,可以一個一個地迴歸嘛,一輩子也用不完。當然,要使漢服融入現代人開車、上班等生活方式,在設計上也要顧到這些。」



華裔模特戴小姐(Shirley Dai)在幫助其他模特整理衣服。

現代青年會喜歡與接受傳統漢服

來試鏡的Angela Zhao和Lily Ko還經過了幾年的中國古典舞訓練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在美國長大的她們興奮地表示,穿漢服感覺真好。

Lily說,「我覺的自己是生活在中國古朝代的人。我的同學和朋友只知道現代的潮流服裝,如果他們有機會看到今天這些漢服,相信他們也一定會喜歡。很多這些服裝也都能適合現代生活,如果大家都能這樣穿衣,就太好了。」

Angela最喜歡她試穿的最後一件有着暗紫花朵和配搭頭飾的漢服,「不是很複雜,卻非常華貴。如果可能我要買下它,下次學校的舞會派對,我就穿這套衣服,一定驚豔全場。」

Angela認爲,現代青年往往追求頹廢的服裝潮流,傳統漢服從身體和精神上都帶給人舒適感覺,應該讓同齡人都形成穿漢服的風氣。

漢服讓我思考生活

西人模特Zenon試穿衣服中,有古代百姓的日常服裝,也有貴族和國王的服裝。他表示,「日常漢服非常舒適,讓人精神放鬆,它讓我自然思考生活的意義,讓我反思自己的行爲。穿上漢服,人就自然要保持一種正直與端莊的姿態,否則會感到不配穿這樣的衣服。因此,漢服也是教人如何做人。」

身爲西人,Zenon對中國文化有濃厚興趣,爲了展示漢服,他也從中國朋友那裏了解許多岳飛等中國古代的故事。他認爲,漢服也如果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爲西方社會的時尚將是一件大好事,「人們可以從中學習自信與尊嚴的平衡。不過這一天的到來,可能需要中國人先領導穿漢服的潮流。」

William Chen爲能替大賽展示漢服感到「非常榮幸」。他說,「這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的機會。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有着豐富的文化底蘊,新唐人大賽將把中華文化的精髓帶給現代人,用不同的觀點啓發他們的思想,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William說,「現代服裝往往是這裏或那裏掏一些洞,或者一個毯子披身上再露個肩等,都沒有什麼內涵。而穿上傳統漢服使內心平靜,展示漢服,需要古人那種不驕不躁的心理素質,腦海中浮現的也是中國古文化中那些仁、義、禮、智、信的故事。」

全球漢服迴歸設計大獎賽10月19日在紐約登場

購票電話:877-683-7469
購票網站: http://HanFu.ntdtv.com

(攝影:徐竹思/大紀元)



***************************************************************

新唐人2008年全世界系列大賽公告


 
分享:
 
人氣:14,14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