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怪了,這病用的還是抗SARS的藥
 
欣欣
【人民報消息】災有好多種,病也是一種災,而且特殊時期各種怪病是毀滅人類世界的災。

山西青年報12月30日報導了一個消息,山西聞喜縣的一所中學裏有六十名師生二十八日突然莫名其妙的集體發燒,醫療專家組認爲「可能是」這個「或」可能是那個。但最終診斷結果仍得不出。該縣教育部門決定,從二十八日下午起,二十個班的一千六百多名學生統統暫停上課,回家觀察。

全回家,這病災算不算大?

這還不算完,截至二十九日上午,聞喜縣的城關中學發燒學生人數新增十四人,累計已達七十四人,其中治癒出院十二人,住院治療的有五十七人,在家實施醫學觀察者五人。

住院的五十七人中,體溫高燒的患者共有五人,其餘患者體溫都在三十八度左右晃盪。但出現的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都是和呼吸及嗓子有關,嗓子是幹什麼使的?說話。

報導說,爲了防止在校工作學習的師生出現異常,當地醫療部門還準備了三百人份三天用量的板藍根、維C銀翹片、阿奇黴素和三百個口罩,分發到留校師生手中。

記的2003年SARS爆發時,板藍根等「解毒」中藥都成了搶不到手的緊俏貨,滯銷多年放在倉庫角落佔地方的口罩供不應求。

現在,又來了,人們發現,無論是SARS還是其它什麼怪病,最終還得使用咱老祖宗傳下來的「藥方」,所起的作用都是爲了「解毒」!

(人民報首發)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可憐的孩子 不要轉生到中共暴政下的中國(圖) 2007/1/2 (24,189次)
抱…抱?超過10秒中共跟你急(圖) 2007/1/2 (24,908次)
必然火候!醫院員工集體戴鋼盔上班(多圖) 2007/1/2 (23,824次)
從建對聯合國信任?難哪,潘基文(圖) 2007/1/1 (33,027次)
醫生已經向江綿恆提出警告(圖) 2007/1/1 (47,985次)
這張賀卡噎的老江哏哏兒的(圖) 2007/1/1 (45,612次)
薩達姆最後4小時還想耍花活(圖) 2006/12/31 (40,994次)
中共在西藏做這手腳的最大失算(多圖) 2006/12/31 (38,341次)
葉利欽此番談話是歷史的安排(多圖) 2006/12/31 (33,211次)

長頸龍腹中神祕頭蓋骨引出另一嚴重話題(圖) 2006/12/31 (41,151次)
這是一條破除冥冥之中定數的妙方 2006/12/31 (29,634次)
贈老江!兩張天下難尋的新年賀卡(圖) 2006/12/30 (43,367次)
這意味着什麼在慢慢來臨?(多圖) 2006/12/30 (42,126次)
千佛崖佛像向師生展示神蹟(多圖) 2006/12/30 (21,936次)
怪了,這病用的還是抗SARS的藥 2006/12/30 (28,784次)
這不是一個平常的新聞(圖) 2006/12/30 (19,419次)
薩達姆已吊 給老江劃上一個破折號(多圖) 2006/12/30 (32,340次)
絞還是得絞!這回先讓江崇拜的老薩玩窒息(圖) 2006/12/29 (29,579次)
兩張人豬熱吻照帶來的啓示(圖) 2006/12/29 (22,436次)
啥?中共擡出老子要賣道德藥 2006/12/29 (17,557次)
一曲歌罷淚雙流(在線收聽) 2006/12/28 (19,632次)
劉淇差點見閻王 徐光春黨費作獎金(多圖) 2006/12/28 (35,254次)
歌劇《秦始皇》爲何把色情當作一道主菜(圖) 2006/12/28 (22,719次)
江這軍事資本讓小胡不下刀子不行(多圖) 2006/12/27 (37,120次)
聖誕天涯寄思情(圖) 2006/12/27 (16,519次)
高智晟在等什麼(圖) 2006/12/27 (27,116次)
諾亞方舟無法揭迷的真正原因(多圖) 2006/12/27 (42,758次)
女兒在學校捱打後 2006/12/27 (16,105次)
內幕!高層決定給高智晟如此判刑 2006/12/26 (26,136次)
這個宇宙現象最重要的不是答案(圖) 2006/12/26 (40,092次)
二個悲劇!司機用手擋不住中共的臉(多圖) 2006/12/25 (24,978次)
新華網按遺照規格給韓正出消息(多圖) 2006/12/25 (35,522次)
平等!這則新聞影響中共吃火鍋(多圖) 2006/12/25 (20,001次)
33次遭暗殺!審計長李金華的誓言不值得(多圖) 2006/12/24 (36,897次)
怪怪,乖乖!胡曾八寶山同悼張定發(多圖) 2006/12/23 (46,079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