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聖誕晚會首場演出 觀衆好評如潮(多圖)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記者辛菲、李佳12月20日紐約報導)12月19日晚新唐人百老匯聖誕晚會首場演出,觀衆現場反饋好評如潮。他們當中不少是特意在聖誕期間來觀賞具有東方神韻的中國傳統藝術表演,有藝術界、科學研究人員、教育工作者等各界人士,有的是新唐人歷屆晚會的老觀衆,有的是通過親朋或媒體慕名而來的新觀衆。

劇場座無虛席,觀衆們正在等待精彩的演出。

演出很精彩

紐約每日新聞(Daily News) 副總裁John Campi說,「這個演出真的很精彩。中國文化如此之美。」

諾基亞(Nokia)手機公司主席Harry Santamak說,我很喜歡中國文化,這是第一次在聖誕節觀看中國文化演出。我非常喜歡這個演出。豐富的色彩、美麗的動作等,聖誕節上演中國節目非常有意義。

帝國皮包公司亞裔事務主管、南韓人David Kim說,「我是在廣告上看到晚會消息的,覺得很有意思。南韓也很崇尚中國文化。」

了解更多中國文化

紐約中城高中四位老師帶着52個學生前來觀看演出。其中一位數學老師Liam O'neill說,我們來看節目,是想了解更多的中國文化。我很喜歡中國文化,我大學時的專業是中國文化。我本人已經看過新唐人晚會好幾次,覺得演出越來越專業。

從西雅圖和父母一起趕來觀看表演的斯蒂文表示,因爲錯過了去年新唐人的表演,所以今年一定要來看。而斯蒂文的父親卻透露,兒子交了一位中國的女朋友,所以想通過晚會了解多一點中國文化。斯蒂文的母親Linda Miele是一位教授國際商務英文的老師。她說:「我有不少學生都是中國人,這是一個好機會讓我多了解中國,下次我會帶我的學生一起來觀看。」

Carol Nelson 是一位語言演講指導專家(Speech Pathologist), 她說:我非常喜歡中國的文化,雖然這是在西方的聖誕節期間,但我想能夠欣賞到不同音樂、藝術和歷史的文化,同樣是件非常快樂的事情,我會將這個節目介紹給我的學生。」

社會工作者Alexander Trujillo說,這是第一次來這裏,非常豐富多采,非常好。以前沒有看過,在百老匯上演中國文化節目是非常有意義的,聖誕節分享其其它族裔文化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很感激晚會給我們提供這個了解中國文化的機會。

不尋常的聖誕節

大學生Ashley Maignan說,「這是一個不尋常的聖誕節,這裏開始了一個嘗試。以前的聖誕節,都是家人、朋友聚會,這次有了中國藝術表演,真的很不一樣。」

化學工作者Delia Bishop說,是男朋友告訴我這個演出的,我很喜歡中國文化,尤其喜歡這臺晚會的色彩、服飾等。真的很美妙。是一個很不一樣的聖誕節。

99年從中國大陸移民來到美國的葉光慶,從事餐飲業,他說:「節目非常精彩,我最喜歡敦煌夢的節目。演出的時間如果再能延長一點,場次再多一點,就會有更多的人來觀看,讓更多的人一起來欣賞和認識中華民族的文化。

最美的文藝演出

Valeutina & David Zagor夫婦表示,「我們曾經在泰國,曾看過其它很多族裔文藝表演,但是新唐人晚會是獨樹一幟的。節目很豐富多彩,令人難以想像。風格各異的美麗服飾,如此盛大的晚會,真令人難以置信。看了演出後,我對中國文化的感覺不同。中國文化是高層次的。我們看了很多文藝表演,但這是迄今看到最好的,非常好。」

來自波蘭的Ana Ilona Samuel 在建築界工作,她說:這是我一生中看到的最美的文藝演出,節目給人感覺非常特別,我吃驚有這麼多色彩豔麗豐富的戲服,我很喜歡那個滿清的宮廷服飾,還有音樂、道具一切都搭配得那樣好,我覺得我因該去學習中文多了解一些中國的文化。」

服飾頭飾很美

薩松 (Albert Sassoon)先生做服裝生意二十年,他和朋友約瑟夫.沙瑞(Joseph Sharahy)對晚會很是欣賞,這次是他們的一位中國朋友爲了讓他們體味傳統文化,特意請買票他們來看。薩松的國語講得很流利,他用中文說,晚會的節目 「頂呱呱」,晚會的服飾非常美。並說,很感謝他們的那位中國朋友,送給他們這樣好的聖誕禮物。

髮型師Hector Santiago說,以前曾經看過新唐人晚會,但感到今年比去年更好。我很喜歡中國文化,我尤其喜歡那些女孩子們的頭飾,非常漂亮。晚會傳播多元文化,給人們提供更多的慶祝聖誕的選擇。

Pesiree Zelman 曾是一位服裝設計師,她說,不知道是誰將一張新唐人晚會的宣傳單放在我家附近的一個長椅上,我被上面的圖片給深深的吸引,服裝的?色和類型都非常好看,在加上在大學裏我曾學過中國歷史,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我還知道老子和孟子。所以我就想這場晚會一定非常有意義就來看了。

演員都很用心

從臺灣來的陳聯華先生說,「今年很精彩,比去年進步很多。我尤其喜歡蒙古、藏族、滿族各種民族舞蹈。演員都很盡心盡力,都有民族的風味,令人回味無窮」

老華僑餘先生(Carlos Yu)說,晚會真的很好,後半場尤其精彩。演員都很用心。


Raisa Abramov (左三)帶一家人和朋友一起來看表演。

含蓄平和 以人性爲基礎

大紐約僑聲廣播電臺的袁繽帶父母和女朋友一起來看晚會,他的母親項女士說,「我看過06年新唐人新年晚會的DVD,感到在海外特別是在紐約這樣的大都會能夠看到這樣一種以人性爲基礎的表演非常特別。新唐人的節目讓人覺的和諧又輕鬆。」

Francois Michael 在紐約的一家體育俱樂部工作,他表示,非常喜歡扇子舞,絢麗多彩,舞蹈組合的圖像也很漂亮。他說:西方的文藝表演和中國的很不一樣,我發現今天的晚會無論是音樂和服飾非常悠揚、含蓄和平和,我喜歡這種感覺。」

曾經在高中教授自然科學的Ronala Beckett 說自己剛剛從亞洲回來,也觀賞過那些國家的藝術表演,但他表示:「中國的文化總是給人感覺非常神祕,有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


惠特尼·詹森(Whitney Jenson)表演芭蕾舞。


很正統的文化

福利工作者Meira Yehuda說,我是從以色列來紐約旅遊的。看到晚會的消息就來看了。演出很精彩,我尤其喜歡那些舞蹈,這和我以前了解的中國文化不一樣,這個更正統,更中國化。

Jastin在長島從事商務電子工作,他說:「在西方社會,像百老匯這樣的地方能夠上演我們自己中國傳統文化的節目,我很高興,這是很正統的文化,演員的藝術的功底也好。感覺就是非常的親切。」

從臺灣來紐約訪親拜友的 江輝煌先生,通過新唐人網絡電視購得晚會的票, 他表示:「我是第一次在紐約過聖誕節,能有這樣的機會在異國他鄉看到中華傳統的文藝表演感到特別高興。 」

Raisa Abramov 帶一家人和朋友一起來看表演,她表示在聖誕節日期間觀看中國傳統文化的節目是一種全新的聖誕體驗,這種純東方的舞蹈和音樂讓他全家人感受到了全新的中國文化氣息和感受。


來自韓國的 Liza Kim 和獅子合影。

藝術界人士反饋

畫家袁先生說,晚會很好,各個節目都挺好的。紐約本身就是各民族的大家庭,東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別具匠心。希望這樣的演出今後多多發展傳播,這對傳播中國文化有好處。

來自遼寧歌劇院的鄭明君表示,「新唐人的工作人員,憑着自己的信念將晚會辦成今天這個樣子,特別是能打入百老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美國這樣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裏,能夠將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文藝表演表現出來,真的是華人中的一件幸事。」

電影投資者Stuart Kroth說,我很喜歡中國的武俠電影等。今晚的演出如此精彩,以至於想去中國。

來自韓國的 Liza Kim 移民美國已5年了,是一名專業的芭蕾舞蹈老師,入會場時被引賓的傳統中國舞獅吸引,她非常驚喜,忍不住和獅子合影。

新年晚會還會來看

住在曼哈頓上城西區的傑西卡.卡萊爾(Jessica Calise)說:「節目非常不可思議
!我太喜歡那個豎琴和長袖子的舞蹈(指藏族舞雪山白蓮)。以前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演出。」她和先生斯科特 (Scott Calise)是從事市場推銷工作的,當得知新年晚會的節目是不同內容時,他們都表示二月份還要到無線電城去看。

(大紀元圖片)

聽我的,19日至24日看新唐人晚會,
你將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新唐人晚會精彩簡介
購買新唐人聖誕晚會票
購買新唐人中國新年晚會票
各國文字介紹併購買新唐人中國新年晚會票
簡短錄像片看過之後,還想看,請點擊Watch Again就可以再看。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6/12/20/4259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