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新唐人推介晚會節目-《尋道》(多圖)
【人民報消息】新唐人聖誕晚會將於12月19日至24日在紐約百老匯彼康劇院(Beacon Theater)上演。

此次晚會旨在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神韻,通過各種舞蹈、舞劇及歌唱傳頌東土神傳文化之精華,讚美人性和生命,表達中國人「敬天知命、重德行善」的生活態度。晚會節目雖內涵豐富深刻,但形式上卻通俗易懂,因此無論老少婦儒,無論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能看懂。

最近在紐約,新唐人精選過去的舊節目給新聞界、財經界、評論界和政界舉辦了推介節目晚會,讓觀衆了解新唐人節目的特點和品質。以下是新唐人推介晚會的節目精選,選該節目內容之一《傳道》的演出片段供讀者欣賞。

故事提要:

一位求道人得遇名師,師父在傳道後即離去,此時羣魔齊至,色魔化作數名盛裝美女誘惑修道人,修道人在天人交戰之際苦苦支撐,師父此時歸來,出手降魔,最後帶弟子乘鶴飛昇。

求道人渴望求道。

求道人得遇名師,在師父的指導之下潛心修煉。

師父離開,羣魔齊至,修道人心生戒備。

色魔化成美女引誘修道人。

色魔化成美女引誘修道人。

修道人抵制羣魔引誘,苦苦支撐。

修道人抵制羣魔引誘,苦苦支撐。

師父歸來,出手降魔。

弟子謝師恩。

師父稱讚弟子修煉圓滿。

師徒二人乘鶴飛昇。

(大紀元圖片)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小笑話:進中央政治局的條件(圖) 2006/11/11 (31,703次)
機會不多!一張留給人極深刻印象的圖片(圖) 2006/11/10 (32,739次)
中共每走一步都掉進《黃禍》的圈裏 2006/11/10 (27,282次)
新華網兩個頭條泄中共絕密(多圖) 2006/11/10 (31,834次)
帶來死亡潮!不必特意記住這個名字(圖) 2006/11/9 (32,380次)
老住持預言:疫情將爆發 幾十億人亡 2006/11/9 (39,066次)
挪威博物館和中共文物搜救(多圖) 2006/11/9 (17,238次)
江想咬死韓正!這仨麻煩事大了(多圖) 2006/11/8 (46,003次)
時辰到了!錦濤繞道斬長春(圖) 2006/11/8 (46,035次)

12年代價 村民終於覺悟(多圖) 2006/11/8 (16,984次)
脣齒難相依!江齒漏風已鬆動(圖) 2006/11/7 (32,096次)
她當世衛祕書長 英國三百萬個屍袋不夠(多圖) 2006/11/7 (25,268次)
這帖清醒劑成爲賈甲周密出走計劃的鑰匙(圖) 2006/11/7 (24,541次)
阿扁,抓住這次機會臺灣將受益無窮(圖) 2006/11/6 (30,710次)
中共對賈甲實施的最新陰謀 2006/11/6 (31,743次)
小胡夠辣!曾慶紅燙的滿嘴大燎泡(圖) 2006/11/5 (43,760次)
薩達姆終審判決刺激江澤民(多圖) 2006/11/5 (30,262次)
不給胡錦濤面子 非洲患難忒絕情(多圖) 2006/11/4 (35,037次)
一張圖片!爲何北韓敢要求日本退出六方會談(多圖) 2006/11/4 (34,219次)
中共挑上的都是這副揍像(圖) 2006/11/3 (30,625次)
老天把今年最大的濃霧給了成都(圖) 2006/11/3 (28,514次)
第三次神奇走脫!賈甲成功進入泰國睡個好覺(圖) 2006/11/2 (34,251次)
溫家寶日收六千狀書 江綿恆隨時準備逃亡(多圖) 2006/11/2 (43,945次)
爲何十六大九常委公開亮相推遲38分鐘(圖) 2006/11/2 (44,153次)
磚拍何祚庥!網民斥之「何時休」(圖) 2006/11/2 (17,571次)
誰闖過這一關 誰擁有一片天(圖) 2006/11/1 (28,593次)
一個大陰謀!中共正逼迫港府執行 2006/11/1 (37,416次)
放走自己人!羅幹曾慶紅互整對方材料(多圖) 2006/11/1 (36,831次)
不新奇 新聞辦主任來美國睜眼說瞎話(圖) 2006/11/1 (17,277次)
太荒謬 傳手機短訊被拘留50多天(圖) 2006/11/1 (15,803次)
北京奧運「良好面貌」的背後(圖) 2006/11/1 (19,226次)
一個真實故事:鬼魂附在武裝部長老婆身上 2006/11/1 (20,878次)
中央政治局有人退黨 2006/10/31 (33,514次)
刮你沒商量!八萬港商哭都找不到墳頭兒(多圖) 2006/10/31 (19,045次)
頭破血流!南韓才知道該下什麼藥(多圖) 2006/10/30 (29,436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