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中共开足马力造势 “长征”神化外衣被剥开(图)
【人民报消息】近期中共搞“和谐”论的同时,大肆纪念宣传“长征”70周年。旅居英国的纪录片制作人孙淑芸在采访了超过40位红军老战士后,逐渐剥开裹在“长征”身上的神化外衣。

* “长征”70周年 北京书店一片红

近日北京书店一片红,据亚洲时报报道,书店特别为有关长征的书刊设置了专柜,报纸上都刊登着红军老战士的回忆,电视里则播放着以长征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记录片、大型文艺晚会,中共各媒体开足马力造势宣传。

中共于1934至1936年间完成了历史上最长的军事大逃亡。从江西瑞金到陕北延安,中共吹嘘全程长达两万五千里,故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共认为,这是他们对抗国民党政府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时至今日,中共的历史教科书中依然少不了“毛泽东率领红军、躲过蒋介石军队重重封锁、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在甘肃胜利会师”等的中共式文化灌输。

由于网络的发达,突破网络工具的使用,很多中国网民看到目前网络上流传的海外作家和西方作家对尚在人世的红军的调查和访问,目击者揭露中共歪曲“长征”真相,中共在“长征”中的一些不堪事实也被公开曝光。很多中国人看到这些调查后,非常痛苦,也很震惊。

上海一位陈姓大学生告诉她在海外的朋友:“你知道从一出生就被欺骗后突然发现被骗的感觉吗?你知道中国人突然发现过去被当作真理的东西原来是谎言的感受吗?‘长征’带给中国人的伤害比红军还要痛。”

* “长征”距离虚报

但2002至03年间,两位英国作家李爱德(Ed Jocelyn)和马普安(Andrew McEwen)重走了“长征”路,并访问多位老红军和目击者。在随后出版的《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一书中,他们指出:“出于自身的需要,毛泽东和他的追随者完全歪曲了‘长征’故事。毛泽东的作用被神化了;好像整个‘长征’中,就是他一人在挽救红军,瓦解蒋介石的重重封锁。”他们指出,毛泽东夸大了“长征”的距离,而实际路程可能还没有二万五千里的一半。

* 剥开“长征”的神化外衣

虽然“长征”已过去70年,中共随时拿来为其宣传。旅居英国的纪录片制作人孙淑芸 (Sun Shuyun)在今年出版的《长征》(The Long March)一书指出,中共利用神化了的“长征”在为其党宣传。

所谓“长征精神”灌输给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苦不苦, 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先烈受的罪。”这些话灌输给中国百姓就是要他们勒紧裤带为维护中共的利益而牺牲自己。

孙淑芸在采访了超过40位红军老战士后,逐渐剥开了裹在“长征”身上的神化外衣。她发现,隐藏在这段历史的背后的不堪事实。在那些老战士眼中的“长征”历史,却不约而同地与中共的版本出现了不一致、甚至是明显分歧。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 红军士气极为低落

首先,中共的版本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是,当时的农民非常踊跃,都是排着队要加入红军。实际上,红军没有这般魅力,绑架和威胁才是征兵扩充的惯用伎俩。甚至一些女性军官有时还不得不出卖色相来招募新丁,以免因不能完成自己的征兵任务而受到惩罚。当时红军士气极为低落;因此,虽然按军法逃匿要遭枪决,士兵依然大批地逃走。孙淑芸估计,在湘江的一场战役中,就有3万人下落不明,大部分可能是当了逃兵。

很多人相信,红军所到之处,均受到了当地百姓的夹道欢迎。事实远非如此。在长征中,红军不但受到国民党军队的追杀,还屡屡被地方军阀骚扰。在经过偏远村庄和贫瘠之地时,疾病开始肆虐,逃兵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都让红军更焦虑不安。

在粮食短缺、气候恶劣的中国西部,若用鸦片从当地村民那里换不来粮食,红军便直接动手抢。藏民们所受的苦难更为惨重,据说不少人因红军没收了牦牛和谷物而被活活饿死。即使中共作出帮助藏民翻身做主人的承诺,却始终未能驱走藏民对红军的憎恨。一位老红军对孙淑芸说,他们当时与藏民交战的次数,远多于对付国民党队伍的次数。藏民们受到如此深重的苦难,就连毛泽东和邓小平后来也承认红军(1946年改称人民解放军)亏欠他们太多。

* 最惨的莫过于女兵

不过,我们也绝对不能低估当年红军本身经历的困苦。孙淑芸说,红军战士的经历,甚至比中共历史所讲述的还要悲惨。

由于装备不够,很多人在严冬里被冻死。战士们不得不吃掉皮带和步枪的枪带,以免饿死。在如此的情况下,红军放弃了病号和少年兵,甚至还有婴儿。而最惨的莫过于女兵。

在北京的一次谈话中,孙淑芸流着泪讲述道,极端恶劣的条件令不少女战士不育,一些落在大队伍后面的女兵还被军阀部队强奸,这些事后来却被中共否认。

在孙淑芸的书中,最令人寒心的事实,要数中共(特别是毛泽东)在30年代进行的多次政治清洗。可以说,早在掌握政权之前,中共就已暴露出残忍的镇压倾向。 1931年的一次血腥清洗,夺去了约2万人的生命。孙淑芸认为,正是这些无情的清洗政策,大大削弱了红军的实力,以至于它无法在1934年保卫自己的瑞金根据地,并最终被迫开始长征。

* “长征”带给中国百姓的伤害更痛苦

孙淑芸书中写道:“随后40多年毛泽东迫使中国百姓进行的多次‘长征’,所带来的伤害远比红军长征更痛苦,且更持久。我们承受这些痛苦,部分原因是我们丝毫不知道红军长征的真实原因,也不知道瑞金根据地崩溃的真实原因。在被套上明亮的光环后,长征背后的教训并没有被汲取,直到今日仍是如此。”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中国教科书曝光中共大逃亡(图) 2006/10/25 (33,056次)
新唐人热点互动:重现长征内幕(四)(图) 2006/10/25 (18,380次)
新唐人热点互动:重现长征内幕(三) (图) 2006/10/25 (17,332次)
新唐人热点互动:重现长征内幕(二)(图) 2006/10/23 (18,641次)
新唐人热点互动:重现长征内幕(一)(图) 2006/10/23 (18,107次)
中共纪念“长征”70周年 “红军”已经走不动了 2006/10/22 (17,584次)
纪念长征70周年 解放军让中南海尴尬(图) 2006/10/17 (21,169次)
英国人揭穿中共又一大谎言──红军二万五千里大逃亡 2003/11/6 (20,154次)
红军长征真的是为了“北上抗日”吗? ----看共产党如何编造历史 2002/4/29 (19,682次)
好潇洒!世界应该围着这个视线转(多图) 2006/10/27 (30,215次)
中共迫害贾甲 港府面临选择(图) 2006/10/27 (30,286次)
胡锦涛不做有人做!大馅饼掉进台湾总统府(多图) 2006/10/26 (40,398次)
他信被禁返国 中共两眼熬红(图) 2006/10/26 (29,031次)
给中共当间谍都是这种命运(图) 2006/10/26 (31,035次)
小人和巨人曾分享我们的世界(多图) 2006/10/26 (29,133次)
中国教科书曝光中共大逃亡(图) 2006/10/25 (33,056次)
这个研究成果散发着血腥气(图) 2006/10/25 (18,974次)
中共在“红土地”上高唱“和谐” 2006/10/25 (17,332次)

今天我才真正看见政府和黑帮勾结(多图) 2006/10/25 (17,518次)
六中全会下药方 小胡举刀难下手(多图) 2006/10/24 (35,970次)
不幸生在中国和有幸来到挪威(图) 2006/10/24 (19,829次)
一个残忍至极的畸形恋谋杀案(多图) 2006/10/24 (22,103次)
美国越担忧,中共觉的越好办(图) 2006/10/23 (17,931次)
老江两天高调出来 胡楞没让他出镜(多图) 2006/10/23 (39,758次)
胡锦涛最近很头痛 2006/10/22 (30,808次)
上海收敛多了,这儿还真敢干(图) 2006/10/22 (35,568次)
遍体鳞伤!雅虎在中国遇到了奇虎(多图) 2006/10/22 (28,720次)
宇宙最新奇景!碰撞不是毁灭而是新生(图) 2006/10/22 (36,482次)
我哥们儿亮出退党证才移民美国 2006/10/22 (28,936次)
中共纪念“长征”70周年 “红军”已经走不动了 2006/10/22 (17,584次)
密闻!一次给高官做的形势报告 2006/10/21 (25,649次)
江急窜新华网头版头条的原因(图) 2006/10/21 (27,704次)
图片在此!这些奇景不怕你不信(多图) 2006/10/21 (42,933次)
曾庆红耍阴谋 黄菊威胁胡锦涛(多图) 2006/10/20 (52,351次)
大陆游客到泰国除了看“人妖”还……(图) 2006/10/20 (22,740次)
张戎的高见让中共颤栗(多图) 2006/10/20 (36,397次)
一伸手床漂在水里!一场不折不扣的噩梦(多图) 2006/10/19 (21,195次)
江胡激战 元老分两边 2006/10/19 (35,525次)
朱熔基惊揭十六大黑盖 陈良宇非斩首不可(图) 2006/10/18 (74,011次)
北京奥运陪葬娃英文名揭中共老底(图) 2006/10/18 (35,107次)
盖了帽儿的好消息来自泰国(多图) 2006/10/17 (31,923次)
新华社一脚踹在“伟光正”的腰子上(多图) 2006/10/17 (33,948次)
房管局有绝招,民宅改建公厕赚死你(图) 2006/10/17 (18,653次)
哈,科学家终于找到了证据(图) 2006/10/16 (36,814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