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不少報紙或雜誌,常會有一個有趣的欄目叫做「歷史上的今天」,這個名稱,仔細一想,是有些矛盾的。歷史,指的應是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而今天,不是正在發生嗎?但再換個角度想,這樣一個名字也深具寓意,似乎在提醒着人們,歷史的發生,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循環,過去發生的事,今天仍然會發生,只不過可能只是以不同的樣貌出現在人們面前。舉個例子,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戰爭,何以自古以來不斷的出現,而每當有人主戰,就必有人反戰,善惡相生相剋的道理,運用於此,似乎再貼切也不過了。

史正這篇「再談春秋戰國時代--神講法、傳道,奠定人正信、正行的時代」,充分解釋了這個內涵,而更點出春秋戰國在整個人類歷史上所站的關鍵制高點。

從遠古記載的大洪水過後,華夏古國經歷了三皇五帝、夏、商及西周,歷史進入了一個重要階段──東周的春秋戰國。

在之前朝代中,人類文化尚未「恢復」(因爲一切皆被大洪水沖垮了)到可以有效地記載或敘述歷史。而春秋戰國時,各方面恢復發展(包括文化),開始有能力以文字的形式記載,描述各種事物而流傳至後代。但隨着人類的繁衍,社會、文化、技術等的發展,人類又漸漸地忘卻了神因爲人的敗壞而懲罰人的大洪水的教訓。很多人只是把它當作傳說,對神的信仰也開始動搖,致使人類的道德也開始下滑,每當人類處在這樣的情況時,神總會安排覺者下世傳法、講道,度人回升,同時保持人類的道德規範不至下滑得太快。從全世界看,東方的釋迦牟尼、西方的耶穌、中國的老子都在這一時期下世傳法。所以這一時期是人類得法、得道,回覆人對神的正信,奠定人類文化思維,對修煉的了解以至重新開始修煉的時期。

對於這樣的詮釋,您是第一次聽聞嗎?對於歷史意義的解釋,不同流派的史學家各有其論述,但追究歷史的過去,仍是現在還活着的人,或許您會問,歷史就是過去的事情了,何必追究?展望未來不是更重要嗎?但是,如果真是這樣,何以歷朝歷代,史官是連皇帝都不敢得罪而必然存在之人?何以史官要將君王的一言一行予以記錄?若將時空拉回近代,1994年,臺灣社區總體營造運動興起後,老照片的故事、耆老訪談、人人寫村史的活動,一個鄉鎮接一個鄉鎮,如火如荼的舉辦着,似乎不把那斷裂的歷史縫補起來,人就無法活的心安。個人以爲,那是人尋求自身在歷史洪流中的定位的內在需求,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那邁向未來的步伐因無所依循也勢必猶疑不定。

再來看看本文作者如何詮釋春秋戰國羣雄爭霸、百家爭鳴所蘊涵的意義。

覺者度人、講道使神傳文化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大大地加強,同時也帶動了社會、文化、藝術、經濟、技術、思想、軍事、信仰、修煉等各方面的發展。許多中國傳統文化、道德以及做人的規範都有了全面的文字表示與說明,爲人類應有的正信、正行奠定了必須的基礎。而後世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都在重演這段史實,比如道、儒開傳,春秋五霸迭起、戰國國家興衰,在這過程中,有聲有色地揭示了仁、義、禮、智、信的內涵,諸子百家的出現體現了相生相剋的理等等。

依作者所言,這些歷史的發生,包括文字的發明等等,似乎都是有目的的安排,例如,要讓人了解何爲仁義道德,所以孔子周遊列國卻不得志,但著春秋以傳後世。此種論點,首當衝擊的是「人定勝天」的無神論者,再繼之則是相信達爾文進化論者。

不過,何妨給彼此一個機會,來了解另一種詮釋的可能。畢竟,對於「何爲歷史的真實」,一直是人類共同的追求,還原歷史的真相,也不是爲了論定誰的功過,人們不常說「溫故知新」嗎?如果我們想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得先確認那歷史的解釋是否可信。

就像當年的八年抗戰,到底是誰打的,真正走過那一段歷史的人都知道,根本不是共產黨人打贏的,但是當前的中共卻篡改了這一段歷史,目的何在?

明白真相的人,才能真正從歷史中學到應懂的道理啊!如果前人留給後世的盡是謊言與欺騙,真是情何以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