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中國學者致人大公開信 反對江澤民三個代表入憲 (圖)
 
【人民報消息】在中國快要將江澤民「三個代表」入憲之際,中國互聯網上正廣泛流傳着一封中國學者孟令偉的公開信。該文章呼籲中央領導要「慎重對待三個代表入憲的建議」。由於這封信件時值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之際,事件特別讓外界感到矚目。

亞洲時報記者王楚3月8日報導,該文指出,「三個代表」考其本由,歸根結底是對中國共產黨的要求,「將此具有特定針對性、鮮明黨羣性、突出教育性的要求性表述寫入憲法,作爲國民根本大法的指導思想,實難免不倫不類之嫌。」

文章又認爲,「三個代表」從理論的廣度深度及社會功能看,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並列還勉爲其難,作爲同等的憲法指導思想也就顯得牽強。

文章又反對在憲法裏出現「人格化」的理論,矛頭直指被傳希望把自己名字搬入憲法的江澤民。

文章指出:「憲法來自西方,而西方國家不允許將人格化的理論寫進憲法(認爲這樣做帶有宗教色彩,不符合憲法精神),不管這種理論公認度有多高,社會影響有多大。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憲法--清廷頒佈的《欽定憲法大綱》,規定了皇權的至高無上性,並沒有人格化的思想和教義。辛亥革命後的幾部民國憲法,雖然良莠不齊,也沒有人格化的指導思想。」

可圈可點的是,該文直指「三個代表」不能和馬列毛思想看齊,並質疑「三個思想」未經歷史檢驗。該文說:「我們儘管可以說『三個代表』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但卻很難說『三個代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經受了劃時代的歷史檢驗。」

該文作者又援引清朝歷史,指出把「三個代表」入憲,可能發展成爲「荒謬」局面。

該文指:「從中外歷史看,人格化的理論、思想入憲並不是慣例,而恰恰是特例。在一定的情況下,特例也許是必要的。但如果將特例延續下去成爲慣例,就會發展爲荒謬。」

孟令偉曾撰寫一本名爲《中國農民宣言》的書,據報道,他也曾在《改革內參》上發表了《反腐不靈說明了甚麼》一文,指出反腐成敗的關鍵在政治體制改革,而在原有政治體制框架中治理腐敗已接近於緣木求魚。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4/3/9/30245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