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一顆極具震撼力的不定時炸彈──中國媒體大爆假帳黑幕
 
【人民報消息】編者按:中國「地大物博」,以下報導的只是發生在中國青島的一真實事件……

工商時報7月8日報導,中國大陸頗有影響力的雜誌「南風窗」在經過青島等地的深度調查和採訪後,大爆海爾透過重複計算將二○○一年總銷售收入從三百億元人民幣灌水到六百零二億元,並利用多個關係企業與子公司之間的交叉持股與相互交易在財務報表上做假的黑幕,其中「青島海爾」根本只是一個做帳用的空殼子。此報導無疑對海爾這個中國第一品牌的神話投下一顆具有極大震撼力的不定時炸彈。

題爲「追問海爾神話」的報導先是戳破了海爾二○○一年全球營業額高達六百零二億元人民幣,足足比二○○○年增長了五○%的牛皮。報導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一九九九年以前,海爾在公佈自己的經營業績的時候,一直都是使用「工業銷售收入」這一字眼,一九九九年海爾的工業銷售收入爲二百六十八億元人民幣。

而到二○○○年,這一稱呼卻被改爲「全球營業額」,而數字也驟然增長到了四百零六億元人民幣。名稱的改變包含了許多玄機,其中包含了大量事實上的重複計算。同一件商品,從它採購生產到最終賣給消費者,其營業額在海爾內部可以被重複計算三次。報導說,海爾集團去年的總銷售收入也就在三百億元人民幣左右,也就是說它自一九九九年之後的兩年裏,其銷售收入的增長是十分有限的。而且這種增長還是在海爾增加了大量的新產品,如PC、手機、中央空調等的基礎之上。

海爾的股價背後也大有文章,因爲青島海爾這樣一檔著名的且回報突出的績優藍籌股,市場竟並不怎麼太感興趣。二○○一年報公佈海爾的稅後每股收益高達○.七七元,而海爾的股價卻只能長期徘徊於十四到十五元左右,明顯偏低。大陸著名的股市分析機構山東神光證券諮詢公司不久前就對海爾利潤的真實性給予了強烈的質疑,指出海爾的資產質量在下降,盈利的不確定性在增加,特別對海爾快速擴張資金、大量收購及青島海爾與海爾集團之間的關聯交易提出了強烈的批評。

「除非內部人員,任何人也難以弄清海爾電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海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都是些什麼性質的企業,他們之間不停地轉換相互持股、相互投資都有什麼意義」。報導指出,事實上,鼎鼎大名爲廣大股民所熟悉的、股市中著名的藍籌股-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在海爾集團內部日常的組織管理機構中,竟只是一個空殼子。

根本無法從青島海爾股份公司的財務報表中了解海爾真實的銷售情況,包括海爾股份在內的許多海爾的生產部門只要把產品生產出來,然後直接交給海爾工貿公司,就等於銷售出去。所以當海爾願意讓股份公司多盈利的時候,就可以以更高的價格收購股份公司更多的產品,從而給海爾股份公司帶來高額的利潤。

而一旦當海爾覺得應當讓股份公司也承擔虧損的時候,就可以以低的價格收購或者將庫存的產品退回給海爾股份,就可以帶來更多的存貨。再加上大量同類企業的交易,也就是說,基本上海爾集團可以隨意製造上市公司海爾股份的業績,不論好與壞,盈或虧。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7/8/21846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