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正體 - 手機版 - 電子報

人民報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從羅馬統治者尼祿看江澤民的下場
 
飛鳴
 
【人民報消息】使史學家感到驚訝的是,尼祿統治的最初幾年竟是羅馬歷史上最繁榮興旺的年代中的一部份。從童年時代起,尼祿就表現出藝術才能。他從事繪畫、雕塑,尤其對音樂很感興趣,很有天資。他能講流利的希臘語和拉丁語,他的詩寫得非常流暢,人們甚至以爲是詩人替他寫的。他僱傭了羅馬最好的歌手教他唱歌,並常常在街上,在皇宮花園裏露天劇場邀請平民聽他彈琴演唱。在節日裏,他舉辦有獎演出並親自參加。這一切都博得人們的好感。

[注:江澤民的藝術細胞顯然遠遠比不上尼祿,但他的表現欲卻遠遠超出尼祿。七十多歲的他居然在出防冰島時硬要給主人賣唱,假如尼祿活到七十歲的話恐怕也做不到。]

但是好景不長。尼祿的罪惡本性很快膨脹起來。他開始揮霍浪費,用驚人的賭注打賭,外出野遊時由1000輛華麗的馬車列隊護送。國庫空虛時,他把私人財產充公,他曾殺死北非和西班牙幾十個土地主,掠奪他們的財產。他還廢除了早年制定的減稅法以及對老人和窮人的補助法,霸佔寺廟財產,貶值貨幣。很快,他激起了人民的反對。

[注:江澤民花費一億美元爲自己買專機,專機內的佈置極爲豪華。他花費百姓的血汗錢到處出遊做秀。他讓自己的兒子下海經商,大發橫財,還提拔他爲科學院副院長。他藉口反腐敗殺死政敵,卻包庇自己的大貪官親信。工人下崗,農民苦於苛捐雜稅,民不聊生。]

公元64年7月18日夜晚,羅馬城發生了大火,整整燒了一個星期。城中14個區有三個全部燒光,七個嚴重毀壞。火災之後,尼祿大興土木,爲自己建造了金碧輝煌的宮殿。人們對他更加反對了。公開說他放火是爲了自己建造皇官。面對這種指責,尼祿選中了基督徒來承擔責任,先是指控他們縱火,後來又指控他們「仇視人類」。因爲當時這些基督徒大都是窮人、奴隸和異鄉人,迫害他們最容易。但是尼祿殘酷屠殺基督徒的行爲最終引起羅馬人民的反對。

[注:江澤民和他的親信羅幹在天安門炮製自焚慘案,栽贓陷害法輪功。]

這時尼祿對周圍的人不斷產生懷疑,他認定有一個陰謀集團在反對他。在極度瘋狂和恐懼中,他宣佈全國進入戒嚴狀態。整個羅馬籠罩在一片恐怖氣氛中。只要他提出一個人的名字,就可以把他處死。許多元老院議員、名人和衛隊官員都被處死了。一些人被斬首,一些人被勒令自殺,還有些人被切開動脈血管。甚至他的教師和顧問森尼卡也被砍下了雙手。

[注:江澤民也處於極度恐懼中,他揚言要把所有的所謂「不穩定因素」扼殺在萌芽狀態,近日還散佈說黨內有陰謀集團,「天安門文件」使他嚇得要死。當然,他最害怕的是和平善良卻堅強不屈的法輪功。]

尼祿的恐怖統治、瘋狂屠殺和對基督徒的殘酷迫害,激起了元老院的反對,人民大衆的奮起反抗。尼祿的雕像被玷污,牆上出現咒罵他的塗寫。最後,羅馬軍隊起來造反,北非和西班牙的軍隊也暴動,各路軍隊向羅馬挺進,地方官員紛紛宣佈背叛尼祿。軍隊和百姓圍住王宮要和尼祿算帳。

面對四面楚歌和衆叛親離的危境,尼祿要求宮廷衛隊幫他逃走,也遭到拒絕。他寫了一封信,要求人民寬恕他,但他不敢走出宮廷交給人民。最後他在半夜穿了一件斗篷,帶著四個僕人騎馬落荒而逃。逃到羅馬郊外一個叫法恩的家奴房子裏。他坐在地下室裏,讓僕人在房子後面爲他挖掘一個墳墓。這時一個信使送來通知:元老院宣佈尼祿爲人民公敵,並判處鞭笞死刑。

絕望的尼祿望著兩把鋒利的匕首,沒有勇氣自殺。他要求一個隨從先自殺,給他作示範,但誰也不服從他。天快亮時,遠處突然傳來人喊馬叫聲,他藏匿的地方被發現了。尼祿把一隻匕首放在一個隨從的手裏,然後抓住這隻手向自己的喉嚨刺進。他大叫一聲,倒在血泊裏,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注:江澤民的下場比尼祿還要慘,我們馬上就可以見證。]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02/6/27/21662b.html
打印機版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分享至: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打印機版
 
 
 
 
 
 

 
 
 
 
 
 
 
  
  
  九評共產黨
  歷史驚變要聞
  神韻晚會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
  魔鬼在統治著我們世界
  祕卷玄學系列
  高層祕聞內幕
  時事評論
  奇聞怪事
  天災與人禍
  政治小笑話
  環宇遨遊
  三退保平安
  還原歷史真相
  江澤民其人
  焦點專題
  神傳文化
  民間維權
  社會萬象
  史前文明
  官場動態
  國際新聞
  控告江澤民
  活摘器官與販賣屍體
  精彩視頻
  談東談西
  聚焦法輪功
  精彩網語
 
 
本報記者
 
 
專欄作者
 
首頁 要聞 內幕 時事 幽默 國際 奇聞 災禍 萬象 生活 文化 專題 寰宇 維權 視頻 雜談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