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將仇報失德反骨 中共活該眾叛親離
顏純鈎
【人民報消息】今年以來,中共對內對外都處於有史以來最艱困的境地,在外只有俄朝伊三家邪惡兄弟,西方民主國家一面倒都與中共割席,美日等國在貿易﹑外交和軍事上,都在做與中共長期對抗的戰略部署,連菲律賓這樣的小國家,都敢與中共較量了。
對內經濟上遭遇空前困境,台資港資紛紛撤走,中小企躺平,政府出台再多鼓勵政策,民間都反應冷淡。與此同時,人口問題爆煲,地方政府財困,民眾與政府離心離德,對政府的施政採取軟對抗態度,經濟下沉之勢深不見底。
曾幾何時,中共的改革開放順風順水,當其時得到內外不同方向蜂湧而來的同情與支持。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訪美,戴牛仔帽扮親善,當時要求美國代為培養五千個留學生,美國一口答應。四十餘年來,美國為中國培養的知識精英以百萬計。
在政府的鼓勵下,美國企業大舉到中國投資,美國也在經濟和科技上對中國敞開大門,美國又支持中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予中共最惠國待遇。當其時,美國幾乎對中共有求必應,即使六四大屠殺,美國也原諒,在台灣問題上,美國默認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說法。
八十年代初鄧小平訪問日本,參觀日本鋼鐵廠,對人家的規模和科技目瞪口呆,要求日本協助中國發展鋼鐵冶煉。結果日本不負所托,提供資金和技術,幾乎從無到有,為中國的鋼鐵行業打下紮實的基礎。中國今日鋼產量世界第一,沒有日本,就沒有中國的第一。
從1979年到2010年,日本援助中國的總金額為2900億元人民幣,排名全球第一。至2010年底,日本援建的項目共有144個,包括北京首都機場﹑京秦鐵路電氣化改造﹑南昆鐵路﹑上海寶鋼﹑上海浦東機場﹑武漢長江第二大橋﹑北京污水處理﹑中日友好醫院等。
改革開放之初,中共以香港為跳板與世界接軌,當年港商已大量接美國訂單,在香港生產電子錶﹑收錄音機﹑相機﹑製衣等輕工業。八十年代初,港商響應改革開放,到珠江三角洲投資,打造出深圳與東莞﹑佛山這些改革開放排頭兵,由珠江三角洲向北輻射,影響全中國。
與此同時,台商借福建為跳板,也大量到大陸投資,後來更形成江蘇昆山為主的產業集群,帶動長江三角洲的產業起飛。中國取得美國代工訂單的大頭,成為世界電子產品的生產基地,都是拜台商之力促成的,富士康便是其中代表。
因為港台商人到大陸投資,帶進資本主義的僱傭關係﹑管理模式﹑企業精神﹑外銷巿場等等優勢,使中共一改老土封閉﹑落後孤立的處境,自此建立起厚實的基礎。可以說,沒有港台兩地的協助,中共根本走不到今天。
問題不只是投資和生產方面的進益,更重要的是巿場經濟觀念﹑法治的環境﹑開放的文化,這些資本主義體制的要素,在幾十年間深刻影響了中國社會,在中共黑暗窒息的鐵屋裡,開了幾扇透氣的窗,使整個社會活了過來。
在此期間,大陸內部的個體商戶也趁巿場經濟的東風迅猛成長,中小企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在國企半死不活的年代,撐起國家經濟的半壁江山,為國家和民間積累財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私企承擔僱工﹑外貿和繳稅的大頭,為四十年來的迅猛發展提供主要動力。
中共在西方先進國家與港台資金人才的幫助下,借助民間資本和人才的奮發圖強,渡過改革開放之初那些艱難的日子,此後便再接再勵,意氣風發。中間雖經六四打擊,但西方和港台也都不離不棄,中小企也不失初心,繼續為中共鳴鑼開道,直至四十年後,中共揚眉吐氣。
中共一朝發達即語無倫次。自習近平上台以來,開始鼓吹中國發展模式,滲透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經濟﹑文化﹑外交與軍事上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分庭抗禮,毫不掩飾爭霸的野心。
對內中共擺出蠻橫的面孔,大力扶植央企和國企,壟斷原材料與巿場,制定不公平的政策,排斥外企和民企。中共在緩過瀕死的關頭後,仍舊死抱馬列毛那一套政治敘事,以共產主義為口實,把持一黨專政的權力,拒絕作政治上的改革。
想當初,如果不是得到國內外開明先進社會力量的支持,中共早已經倒在老毛文革的廢墟上了,豈有今日耀武揚威的風光?但中共恩將仇報,對美日等民主國家反攻倒算,又鎮壓香港人的民主訴求,以國安法和基本法二十三條窒息香港;對台灣則日日以武力要挾,對民間私企極力排斥打壓,其結果便是外企私企撤離,美日等先進國家割席,朋友星散,仇敵環伺,落入眾叛親離的境地。
美日等西方國家一再上當,港台人民與大陸百姓不斷被騙,終有一天大家都認清中共的邪惡本質,自此與中共分道揚鑣,從此各走各路,徹底了斷。中共今日內憂外患,本就活該,舉目無親,自掘墳墓。
(轉自作者臉書)△
文章網址: https://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9/16/9236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