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報消息】人的生死雖然天註定,但如果人做了好事或行了惡事,命運也會發生變數的。 清朝同治年間,湖南某個舉人通過大挑,被任命為江蘇鹽城縣令,此後官運亨通,先後做過太守、道臺,後代理兩淮都轉鹽運使,加二品頂戴。數年間,他不僅官運亨通,而且憑借票鹽,積攢下了巨額資產。他把家安置在揚州,其膝下有好幾個兒子,闔家生活幸福美滿,外人都非常羨慕。 然而,突然間,這個道臺和幾個兒子皆都暴亡。這是怎麼回事呢?有知情人透露了其中的因果。 道臺的長子早年即被保舉為候選知府三品銜,負責鹽務和一切轉運事務。同時他操持整個家務,各種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算無遺策。道臺非常欣賞長子的才能,對他言聽計從,還為他聘下黃太守的女兒為妻。 黃太守為人忠厚。一天,官衙中丟失了五百兩銀子,調查後得知是府中的一個老僕人偷走的,老僕遂被驅逐出府。出府前,老僕請求黃太守給自己寫封推薦信。黃太守同意了,說只要找到合適的東家就行。老僕便說道臺家會收留自己,黃太守便寫了推薦信。老僕到道臺家後,也深受一家人的信任。 後來,道臺的兒子與黃太守的女兒成親。成親幾個月後,老僕偷偷告訴道臺的長子:「小的在黃家多年,他的女兒不貞潔,我頗有所聞,你應該為自己的名聲考慮啊。」還說:「你可以先讓她回娘家,之後千萬不要接回來。」 當時太守的女兒已經懷有身孕,但道臺的長子卻不以為意,反而對老僕之言深信不疑,他不知道的是老僕因為害怕盜銀之事被黃家小姐揭露,而故意冤枉她。道臺的長子有個寵妾,十分聰慧,她認為千金小姐,斷不可能有此等事情,因為竭力為黃家女辯白,但卻反遭呵斥。 黃家小姐回到娘家一段時間後,想要回婆家,但卻遭到道臺長子的拒絕。隨即,道臺長子還讓弟弟代寫一封休書,並向黃太守說明原因。黃太守十分氣憤,隨即前往與其理論。無奈道臺長子早已先入為主,根本不能挽回。 幾個月後,黃家小姐生下了一個男孩,黃家向道臺家報喜,說滿月後就回婆家,但道臺一家卻置若罔聞。 在孩子滿月後,道臺一家依舊音訊全無,黃家小姐知曉事情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便在一天晚上扼殺了嬰兒,自己也自縊身亡,而道臺一家並不知道發生了這樣的慘事。 第二天早晨,化作厲鬼的黃小姐來到道臺家。道臺看見後,高呼道:「你們說不接大少奶奶回來,大少奶奶已經回來了。」黃小姐的鬼魂附在道臺身上說:「我只要大家到案作證罷了。」這時,黃家報信的人來到,告知小姐慘死之事。 道臺於是擺下香案禱告說:「這總歸是我家誤信了他人之言,現在先為你設立牌位祭祀,隨後就將你的靈柩接回。以後無論哪房得子,都記在你的名下,作為你的子嗣。我們還會為你大作佛事超度亡靈,無論花多少都不會吝惜。」過了一會兒,黃小姐的鬼魂又借道臺之口說:「這些我都不需要,我只需要表明我的心跡。」 此後接連幾天,道臺的長子、次子相繼而亡。那個老僕早已臥病在牀,不停大喊口痛。又過了一天,道臺的三子也死了,他就是代寫休書、從旁協助之人。當晚,道臺突患疾病,次日清晨身亡。又過了數天,道臺的二兒媳也死了。只有那個老僕延遲了一個多月才死,在此期間,他日夜喊叫不絕,全身腫脹腐爛,有人說他還沒有死就在遭受冥府的刑罰了。真的太慘了。大概道臺命不該絕子嗣,所以他最小的兒子沒有被波及。 記錄此事的《勸戒錄》作者梁恭辰對此十分感慨,他認為老僕應該是罪魁禍首,長子則過於昏聵,輕信讒言。次子、三子明明是不幹己事,卻冒昧行事,不能勸阻兄長不說,還不知回避,連兄長的小妾都不如。這也是小妾為何安然無恙的原因。至於身為一家之長的道臺,本可排除眾議,先將兒媳接回,然後再痛斥兒子,並嚴懲老僕,向兒媳賠罪。如此這般,甚麼事不能挽回呢? △ (人民報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