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報告:香港資訊自由明顯受限 記者被滋擾 編輯淡化敏感新聞(圖)
 
2025年4月17日發表
 
圖為2003年50萬港人上街抗議「23條立法」時所持的標語。(大紀元)
【人民報消息】「韌性創新實驗室」發表報告指,香港《國安法》及「23條」實施後,嚴重限制新聞自由及公民社會監督政府功能。報告結合去年進行的香港公民社會成員訪談,發現編輯以各種方式淡化敏感新聞內容,有自由攝影記者指收取香港媒體款項後家人被騷擾,亦有記者被不知名人士跟蹤,更有記者被「起底」後收恐嚇信。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由亞洲研究員及人權捍衞者創辦的韌性創新實驗室,周三(16日)發表「維護香港資訊自由:挑戰、機會與出路」報告,結合去年8月至11月與10名香港公民社會成員進行的訪談,包括5名記者、2名人權捍衞者、研究員、基金會職員以及財經分析師。報告長達43頁,顯示5個香港資訊自由的挑戰,包括缺乏檔案法和資訊自由法;記者被審查、簽證被拒、騷擾及被捕;港府增加數據移除;「23條」對「國家機密」和「間諜活動」定義模糊;以及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威脅。 報告引述記者Bernard指,編輯以各種方式淡化敏感新聞內容,經常有很好的新聞故事,但須先問高層,大多會被否決;即使刊登相關報道,亦不能發推播通知,或放在網站首頁。編輯亦決定不報道《如水》網站被封鎖一事,由於雜誌編輯團隊包括被港府通緝的流亡人士。 記者採訪國安展覽後被跟蹤 不少記者亦被系統性騷擾,有曾為多間媒體工作的自由攝影記者指,有銀行就他收取某香港媒體款項進行質詢,其家人亦遭騷擾,最終選擇離開這行業。另一名記者則指,在歷史博物館拍攝與國安展覽相關照片後,被不知名人士尾隨兩小時。而一名擁有大量追蹤者的獨立記者則稱,記者及編輯均被「起底」,恐嚇信件更會寄到其工作場所或親屬的學校。 匿名信不止針對記者,在香港私人基金會任職的X表示,其機構曾收到匿名信,指其資助的學術活動違反《國安法》,基金會其後決定不派代表出席活動。他認為,或與基金會曾公開資助調查土地用途及長期批評港府土地政策的組織有關。 披露財經資訊受限 對於財經資訊,報告指香港交易所在2023年取消企業申請上巿須披露與中國相關風險的要求,去年5月中國則首次中止披露「北向通」交易數據,有分析員指無法確定這些限制是否涉及國安考量,如香港進一步以國安為由限制披露公司資料,將嚴重損害投資者信心。 報告亦建議制訂符合國際標準的檔案法及資訊自由法,加強對香港記者及研究人員支援網絡,聯合國亦應持續監察及報告香港資訊自由情況。△
 
分享:
 
人氣:1,211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習牛糞心理暴露無遺;川普利用關稅談判孤立中共【 #曉坤話時局 】|
習牛糞心理暴露無遺;川普利用關稅談判孤立中共【 #曉坤話時局 】|
對中關稅最高衝到245% ……擊垮更多中國工廠;失業者比比皆是,
對中關稅最高衝到245% ……擊垮更多中國工廠;失業者比比皆是,
中共花費巨資操控媒體洗腦,掩蓋真相?全球媒體滲透有多深?
中共花費巨資操控媒體洗腦,掩蓋真相?全球媒體滲透有多深?
「新冠疫苗之父」成替罪羊;成都天橋驚現反黨橫幅【 #曉坤話時局 】|
「新冠疫苗之父」成替罪羊;成都天橋驚現反黨橫幅【 #曉坤話時局 】|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