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內幕: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共的認知轉變
2025年4月1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把北京單挑出來,作為本輪關稅打擊的首要目標,令人印象深刻。前白宮對華官員的最新文章,揭示了川普對中共的認知轉變過程。
週四(4月10日),曾擔任川普第一任期國家安全委員會副主任的博明(Matt Pottinger)以及國安會負責中國事務的主任麗茲‧托賓(Liza Tobin)在「The Free Press」上共同撰文分析這場最新的貿易戰。
他們表示,是中共把世界領到了十字路口,現在被川普一拳打臉,這是遲來的一拳,但該來的總會來。
週三(4月9日),川普宣布全球貿易戰暫停90天,同時再度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他取消了對數十個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卻將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到145%,並「立即生效」。
總統在社交媒體Truth Social上寫道:「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北京最終會意識到,剝削美國和其它國家的日子已經不可持續,也無法被接受。」
這兩位前官員透露,美中貿易戰更是一場爭奪21世紀主導權的競賽,他們分別由川普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代表,無論外界喜歡與否,「這場競爭幾乎註定是一場零和博弈」。
「中國(中共)被從世界其它國家中挑出來,成為川普怒火中燒的首要目標。」博明和托賓寫道,「這一刻姍姍來遲——但它其實一直在逼近。」
川普對中共態度轉變發生在2020年
作為曾經在川普身邊工作的官員,他們透露,在川普第一任期,總統大部分時間都認為自己可以通過談判降低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但在2020年,情況發生了變化。
由於全球經濟和2020年選舉受到COVID疫情重創,川普私下對一小群顧問們講,即使與北京達成「一百項」貿易協議,也無法彌補美國在疫情衝擊中遭受的損失——川普將這些損失明確地歸咎於中共的不法行為。
博明回憶,當時,他正坐在橢圓形辦公室的沙發上,聽見總統說,「我不確定我們還能不能和中國做生意了」,「或許是時候脫鉤了。」
博明認為,顯然,這個想法一直縈繞在川普的心頭。
川普:一切都結束了 遙不可及的橋
總統週二晚在公開發言時說:「我和習近平主席相處得很好。這些年來一直如此。但是,當COVID疫情來襲時,一切都結束了。就這樣了。那被稱為『遙不可及的橋』(the bridge too far)。」
「遙不可及的橋」來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的一項軍事行動,後來成為英語中的一個慣用語,用來形容一個超出能力範圍或忍耐極限的行為。
為何川普有時也給出混亂的合作信號
同時,川普總統也表達希望在中國短視頻平台TikTok交易上與北京合作,甚至可以考慮減免關稅來談判的複雜信號。
對川普似乎前後不一致的反應,博明他們也解讀了這一點。
「川普的交易本能是否可能再次抬頭,壓倒他的脫鉤本能嗎?他會給中方暫時的喘息機會,或者部分減免關稅,以換取習同意向美國實體出售更多TikTok股份嗎?這不會讓我們感到驚訝。但一項能夠擱置美中主要競爭的全面『大交易』從未如此遙不可及過。」兩位官員寫道。
「為什麼?因為根本就不存在任何能夠切實解決(美中)根本問題的協議:北京的經濟模式旨在成為在全球實現政治——不僅僅是經濟——主導地位的手段。」他們補充說。
將世界引到十字路口的是習 不是川普
博明和托賓指出,「是習近平,而不是川普,將世界引領到了這個十字路口。」
這兩位前官員指出,早在川普上任之前,北京就已經開始對美國發動一場單邊貿易戰。
他們強調,川普並沒有挑起這場貿易戰。這場戰爭本身始於25年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當時中共承諾開放市場,但卻將國家資源武器化,以控制戰略產業並阻礙公平競爭。
習於2012年底上台後,加倍對美國進行系統性知識產權盜竊、強制技術轉讓、提高市場准入壁壘,同時還提供巨額產業補貼打造冠軍企業,搶占全球市場。這種不對稱的美中經濟關係導致美國製造業基礎遭到重創,二十多年來造成數百萬個工作崗位流失。
博明們表示,經濟戰源於習更廣泛的意識形態計劃,構建其所謂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習要用中國共產黨取代美國全球主導地位的藍圖。
習認為,他正面臨百年一遇的重塑世界秩序的機會。
如他在中共內部公開的官方刊物中公開講的,「我們同西方國家的鬥爭和較量是不可調和的。」
川普的下一步會是什麼
博明他們認為,通過疏遠美國經濟與中國的關係,川普正邁出更廣泛對華政策的第一步,這將增強美國在科技和台灣等關鍵問題上的決心。
「川普可以通過孤立中國(中共)而不是疏遠大多數自由世界國家,以有利的方式結束這場對華貿易戰。」他們寫道。
比如:美國、歐盟、日本、英國和澳大利亞加起來約占全球消費的56%,這是一個龐大的經濟集團。相比之下,中國只占全球消費的13%,雖然是一個人口大國。
此外,印度和其它主要經濟體也渴望與川普達成協議。
「如果能夠妥善利用這種集體購買力,它將提供巨大的地緣政治籌碼。」兩位前官員建議道。△
(大紀元記者林燕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