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谭(136)天使城 火中的奇迹
刘晓
【人民报消息】自1月7日起,在美国南加州洛杉矶爆发的大火,迄今为止已经造成至少28人死亡,约16000栋建筑被毁。随著紧急救援人员在灰烬中的搜寻,死亡人数预计还会上升。有报导指出,此次大火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高达2500亿至2750亿美元,或成为美国史上损失最为严重的灾害。
然而,在无情的大火中却出现了一些神迹。不久前,旅居美国的演员吕丽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组火灾后的照片,并配文表达了对灾难中奇迹的思考。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在一片废墟中,惟有一座粉红色的教堂屹立不倒,因此格外引人注目。吕丽萍因此感概道:「每一次悲剧中都蕴藏著希望,有时甚至会出现令人思考的奇迹!」
还有两度获奥斯卡提名、三度荣获艾美奖的保守派好莱坞明星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在洛杉矶大火中的经历也堪称神奇。起初,他被告知他位于太平洋帕利塞兹社区的房子被烧毁,他为此伤心落泪。然而,当他回到家中,却发现自己的房子仍屹立在那里,而附近的大部分房子都被烧毁了。他惊叹道:「奇迹发生了。」
此外,还有洛杉矶居民分别在被烧毁的家中发现完好的圣母玛利亚像、《圣经》。这不是神迹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在中外很多次大的灾难发生后,人们都或多或少发现了神迹。比如2011年中国传统新年期间,沈阳万鑫大厦发生大火,两栋楼几近被毁,不过大厦内一尊木制佛像却完好无损。中国歌坛「天后」、信佛的王菲对此在微博中感叹:「无以言表,不可思议,顶礼遍知佛尊。」
同年3月,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后,在宫城县名取市,一尊地藏菩萨像岿然矗立在被海啸摧毁的废墟上。
2008年,四川发生大地震。一个在北川的军人抢险时拍到了令人震撼的照片:一座坍塌的一塌糊涂的寺庙中,却有一座菩萨像毫发未伤,矗立在废墟上。
2005年,东南亚发生特大海啸,造成了二十多万人死亡。可是,在斯里兰卡、泰国等地均发现了矗立在断垣残瓦上、矗立在滚滚洪流中不倒的佛像。尤其在泰国普吉岛,一尊完整的木雕佛像与一间被完全毁坏的潜水商店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1993年洛杉矶也曾发生大火,当时曾焚毁了700栋房子,18万8千亩土地成为焦炭,但废墟中有一栋房子几乎完好无损,就连院子里的植物也没有被烧到,唯一损失的是两块玻璃。《洛杉矶时报》称其为「奇迹」。屋主是越南裔工程师贝涂,他和德裔太太班德尔斯有四个孩子。贝涂的父亲出家为僧,贝涂也信佛,而班德尔斯虽没有固定信仰,但她相信轮回,也相信因果。
还有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曾参与2001年9月11日的「联航93」客机失事调查的前美国联邦调查局探员李奥纳蒂(Lillie Leonardi),在退休后于2012年出版的新书《徽章下的阴影:一部灵异回忆录》(In the Shadow of aBadge:A Spiritual Memoir)中记载了两件惊人的事情。
一件是她和两名同伴在飞机残骸中发现了一本毫发无损的《圣经》。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突然之间一阵强风吹来,翻开了圣经的书页。我记得刚好是翻到《诗篇23》:『神是我的牧者……』。」
另一件是她在布满浓烟的现场看到了一大群像军团似的「守护天使」正在守护著现场。她在书中写道:「然后白雾开始形成具体形状。它移动著,渐渐变成奇特的白光。突然之间,它变成了完整的形状。我看到了一群天使,他们站在坠机现场左边的空地上。他们有好几百个,排成队形。后来有一群天使从雾中升起;他们是有著翅膀的大天使,正缓缓飞向天际。」
当然,李奥纳蒂并没有把看到的告诉现场其他人,因为她担心别人会说她「疯了」。是李奥纳蒂的幻觉,还是真的有天使的存在?或许完好无损的《圣经》以及上帝借由风之手打开的那一章节,可以证明这并非幻觉。
按照常理来推,当飞机爆炸起火后,纸质的书籍是根本不能幸免的,然而现场那本没有一丝一毫损害的《圣经》却又明白无误地告诉众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的确存在。而《诗篇23》所要传递的意思是:只要全心全意地信赖并追随、仰赖上帝,必会得到上帝的保护和恩赐,「必不致缺乏」。也许,当「联航93」客机上的乘客选择用生命阻止歹徒行恶时,他们的大善之心业已得到了神的垂爱。
神佛一再在大灾大难时显现神迹,目地就是借此点醒人类,传递某种信息。东南亚海啸后,斯里兰卡的一名叫苏马纳的僧侣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的解释是:「自然界惩罚了这些人,因为他们没有遵循佛的指引。人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另一个名叫哈夏的斯里兰卡人也表示认同,他说:「民众并不认为这只是一场大灾难,这更像是上天在告诉他们,是该改进他们的行为的时候了……斯里兰卡人在海啸过后都变成得更好了。」
是啊,神佛要点醒人类的就是:人要仰望、信赖神佛,并遵循神佛的指引,做一个善良、道德高尚的人。如果背离神佛的指引,并且无度的做坏事,那将必然遭到天谴。
文章转自干净世界《天地人》频道 △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2/9/88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