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證」改稱「創業證」 廣東民眾:政策也在與時俱進
【人民報消息】中國經濟走下坡,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如何降低失業率成為一大「學問」;在廣東,有網民表示去街道辦打印失業證,工作人員說「現在不叫失業證了,改叫就業創業證」。分析認為,中共當局已無法控制疫後失業情況,改以政治方式處理,減輕人民對施政不力的質疑。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有網民在社交平台X「李老師不是你老師」帳號發文稱,「上周到街道辦事處打印失業證,工作人員說『現在不叫失業證了,改名叫就業創業證啦』。我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原來政策也在與時俱進,政府鼓勵失業人員去創業。」
有關措施被指已實施多年,根據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頁的資料,過去比較早期的叫法是《勞動手冊》,後一度叫作《就業失業登記證》,而如今已改名為《就業創業證》。
在《百度》有多條影片介紹如何申請《就業創業證》,其中「法理縱橫」網站指出,申請後可領取一次性創業社保、政府職業培訓等補貼,降低創業風險,還能享有失業保險待遇。
法理縱橫:「別急著去辦,它也有壞處,辦理流程讓人繁鎖得頭疼,要準備一堆材料,還要跑多個部門審核。再說這證可能限制你的就業範圍,只能在特定行業裡找工作,職業發展可能就受限了。還有,辦理過程中要提供個人信息,萬一洩露了那可就麻煩。所以辦理就業創業證是福是禍,還是看你自己的情況跟需求。」
分析:為掩蓋失業的事實
臺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認為,失業證更名,顯示當局已無法控制疫後失業情況,改以政治方式處理,減輕人民對施政不力的質疑。
賴榮偉說:「他們(中共當局)想要用這種正面表列的方式,來掩蓋失業的事實。因為如果按照一般民主國家慣用的經濟指標呈現的話,中共黨政執政的缺失就一覽無遺。所以他已經在擦脂抹粉,用各式各樣的方式模糊失業率的數據。現在乾脆把這個欄位拿掉,以後就沒有人可以用這個方式,來批評中共黨政治理不當的缺失,也可以有利於他製造國內的大內宣。」
臺灣教授協會會長陳俐甫表示,中共並不是第一次遇到人民沒飯吃的情況,但今次以改名處理,讓人覺得現在的領導人,比毛澤東搞人民公社都不如。陳俐甫說:「當年共產黨、左派搞人民公社起碼還是因為很多人沒飯吃,所以就搞成大鍋飯大家一起吃,至少讓完全沒飯吃的人有飯吃,只是吃到最後大家一起吃不飽而已。共產黨現在是面對即將餓死跟吃不飽的人,他的做法竟然是給他另外一個名詞而已,這樣完全比人民公社的大鍋飯還不如。跟當時他們要推翻的國民黨,已經淪落成一樣。國民黨當初被共產黨打敗退到臺灣,不敢說撤退,都說向臺灣轉進。」
賴榮偉並指,失業證更名將掩蓋中國失業數據,讓人不知道當地的經濟情況,導致企業無法瞭解市場真正情況做錯誤決策,可能使經濟惡化加速。△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5/2/25/8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