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兩年來對300多名幹部進行職位調整 意欲何為?
2025年2月1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2月10日,微信公眾號「中國組織人事報」發表《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組織工作綜述》文章指出,內蒙古要重視不作為問題,幹部要能上能下,提出要完善這方面的實施詳細規定。而且還披露,兩年來對不適合擔任現職的322名幹部進行了職位調整。
根據澎湃新聞2月10日的一篇文章,在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就曾發布《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實施細則》。該細則明確列出15種情形,結合內蒙古的實際情況,詳細指出不適合擔任現職的情形。例如「政治能力不過硬」的情形中,涉及到「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交給內蒙古五大任務上存在明顯差距」等問題。
那麼「政治能力不過硬」在中國的政治環境中,背後的潛台詞是什麼?為什麼要在內蒙古實施這樣的措施?內蒙古推進實施這樣幹部能上能下的舉措,是否預示在全國其他地方也可能採取類似的政策?
「政治能力不過硬」背後有潛台詞?
澎湃新聞文章提到:「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的難點是解決能下的問題,主要是怎樣把那些存在一定問題,但還不到嚴重違紀違法程度的幹部調整下來「。
曾經擔任中共中央黨校校刊「學習時報」副編審的鄧聿文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表示,這裡所提到的「政治能力不過硬」,同貫徹習近平的指示和推動習近平給內蒙古提出的五大任務掛鉤,說明這裡提到的政治能力範圍可能比較廣:」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類似的(規定)這是各個省市的細化。所謂政治能力,也可能是把業務能力也包括到政治能力裡面去了。可能包括對時事任務的把握。雖然可能也包括一般理解的政治忠誠,但是這裡的(政治能力)範圍可能更廣」。
中共黨魁習近平主政後,大力反腐,在民間褒貶不一。批評的聲音多集中在習近平利用反腐,打擊異己。目前旅居美國的獨立媒體人蔡慎坤告訴本臺,這是一種把他們不喜歡的幹部趕下去的方式:「過去換幹部主要是通過反腐,中國共產黨這個體制,只有通過反腐才能把幹部拉下去。但是現在,通過一輪反腐之後,還是有一些官員他們不喜歡,或者是過去的領導培養提拔的。他們在腐敗上面沒什麼問題,工作能力上也沒什麼問題,要把他們趕下去,只能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看到,他要通過組織部門,通過一些新的辦法,把這些人趕下去。這種做法,今後可能會成為一個常態」。
內蒙古出臺的《實施細則》還具體提到,「在『擔當意識和鬥爭精神不強』情形中,充實了『為官不為,不敢負責、不願做事,不敢直面矛盾、不願動真碰硬,平常時候看不出來,重大鬥爭中站不出來、豁不出去』等內容。
關於這些具體的信息,鄧聿文認為,這些可以說是針對「躺平」官員的。他說,即使這些幹部工作中沒有大錯誤,但是如果縮手縮腳,不是本著解決問題的角度去工作,(《實施細則》)就是針對這樣的幹部的。
引入注目的是,內蒙古出臺的《實施細則》有下列具體表述:「政治能力不過硬,缺乏應有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在不折不扣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以及落實自治區黨委工作要求上存在明顯差距的;理想信念動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差,在涉及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等重大原則問題上立場不堅定、態度曖昧,關鍵時刻經不住考驗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樹得不牢,不能完整準確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在民族工作中缺位、錯位、不擔當不作為,造成不良影響的」等。
蔡慎坤就此告訴本臺,這主要還是個忠誠不忠誠的問題:「當然主要還是不忠誠。說實在的,中國的官場不需要什麼能力。能力越強的可能越難出頭。除非後面有人,否則能力再強,也得不到提升。」
分析:在內蒙古進行幹部調整主要是清除胡春華的力量
中共官方《人民網》提到,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三次到內蒙古考察,五次參加人代會內蒙古代表團審議。那麼,內蒙古聚焦解決幹部不作為問題,完善領導幹部能上能下實施細則,是否還有另外政治意涵?
蔡慎坤對此分析說,這樣的舉措,也是要清除胡春華當年的人馬。因為胡春華在內蒙做書記時,提拔了一大批官員。胡春華已經是一個被廢棄的,過去的一個潛在的接班人。「過去以來在內蒙反腐,主要就是針對胡春華的人馬。現在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說是能力不行等等,把剩下的胡春華時期的中下層的幹部進行清洗,這是一種嘗試。」
而根據中共官方信息,胡春華2009年到2012年在內蒙古自治區擔任黨委書記。
這種清除異己的方式會成為常態?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組織工作綜述》文章說,要解決不敢為問題,要把這樣的幹部選用常態化。蔡慎坤告訴本臺說,不止是內蒙古,還會有其他省份。主要是所謂的純潔幹部隊伍。在國務院已經一輪又一輪的清洗了。凡是過去李克強重用的幹部,基本上都被清洗出局了,包括經濟上比較有認知的官員。所以這樣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比較漫長,常態化的過程。△(轉自自由亞洲電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