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家奴”景俊海被捕为哪般?
新高地
【人民报消息】在中共高层政治的迷雾中,消息总如惊雷般炸响。2025年11月11日,前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突然传出被调查的消息,海外媒体和自媒体迅速跟进,称其已被“带走”或“被捕”。
这位曾被视为习近平亲信的“陕军”代表,仕途一度青云直上,却在63岁时被迫退居二线,如今又卷入风暴。被捕缘由尚未官方证实,但结合其背景与过往事件,不难窥见权力斗争的冰山一角:是反腐利剑的常态化,还是派系博弈的牺牲品?抑或,过度“忠诚”带来的反噬?
景俊海的从政之路,本是技术官僚的典型样本。1960年12月生于陕西白水县的他,早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2年留校任教,1992年才正式转入政坛,从西安高新区起步,逐步攀升至陕西省副省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他的陕西根基深厚,被外界贴上“西北系”标签,却在2012年习近平上台前夕,迎来关键转折。那年5月,刚任宣传部部长的景俊海主导了对习仲勋陵园的大规模扩建工程。
习仲勋陵园位于陕西富平县,原为习仲勋故居,2005年启动重建,但规模有限,仅15亩左右。 直至2012年,工程才急剧升级:从故居扩建成占地逾4万亩的“陵园”,规格堪比秦始皇陵,甚至被海外媒体讽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 此举耗资巨大,涉及征地、园林和纪念设施,引发当地民众不满——数千亩农田被占,农民补偿问题频发。 景俊海亲自主管宣传,巧妙地将工程包装为“红色旅游”和“革命教育”项目,避免敏感词如“陵墓”,改称“关中革命纪念馆”。 工程于2015年9月完工,正值习近平巩固权力之际,景俊海随之平步青云:调任中宣部副部长、北京市委副书记,直至2020年出任吉林省委书记。 外界直指,此乃其“投效”习近平的“投名状”,一跃成为“习家军”中的宣传干将。
然而,景俊海的“忠诚”并非一帆风顺。网传其在2021年李克强考察吉林时,曾公开顶撞时任总理。 据境外媒体描述,李克强视察松原、长春时,强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但景俊海在陪同中对某些经济政策提出异议,甚至“为习出气”。 此事虽无官方记录,却在海外流传甚广,被解读为景俊海借机表忠,间接对抗李克强主导的“团派”路线。 顶撞事件后,景俊海仕途未受阻,反倒更得重用,执掌吉林八年,期间吉林经济虽有起色(如汽车产业回暖),但也曝出环保和债务问题。 这一传闻,凸显了中共内部的派系张力:宣传口官员往往游走于“维稳”与“改革”之间,景俊海的选择,显然偏向前者。
转折发生在2024年6月28日。时年63岁的景俊海突然被免去吉林省委书记职务,“另有任用”。 接任者黄强(前四川省委副书记)上任后,吉林政坛风向微变,强调“亲民”形象,如参与查干湖冬捕仪式。 直至9月13日,景俊海的新职才尘埃落定:任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个典型的“二线闲职”,远低于预期。 此前,境外分析认为其或将入局中宣部或国务院,甚至传闻“顶撞李克强有功,将任国务委员”。 但现实远非如此:从一线省委书记直降闲职,年龄尚轻,却提前“养老”,引发猜测——是健康问题?还是高层清洗的前兆?
如今,2025年11月的“被捕”消息,更如火上浇油。海外YouTube频道和自媒体爆料,景俊海在北京被中纪委“双规”,涉嫌腐败、权钱交易,甚至牵扯陕西旧案。 与之呼应的是,同期火箭军政委王家胜、秦树桐等“习家军”成员也传出异常,如被贬或抄家。 分析人士指出,这或与中共二十一大前夕的反腐行动相关:习近平虽强调“自我革命”,但内部不满情绪高涨,陕西“染缸”旧账(如陵园工程的资金黑洞)可能被翻出。 更有甚者,将其与“剪裙边”论调联系:针对习家亲信的精准打击,旨在平衡派系。
景俊海的落马,折射出中共政治的荒诞与残酷。一方面,他是“家奴”式的忠诚典范:修陵博宠、顶撞表态,皆为上位铺路;另一方面,这份“忠诚”往往建立在资源浪费和民生代价上——4万亩陵园,换来的是陕西农民的失地之痛。 若被捕属实,其罪名恐不止腐败,更可能涉及“政治忠诚”的双刃剑:在权力顶峰,过度依附一人,便易成箭靶。 中南海的权力游戏,从未缺席背叛与清洗;景俊海,不过是又一枚棋子。未来,更多“陕军”或将警醒:忠诚有价,过犹不及。真相待官方澄清,但在这场无声的博弈中,唯有旁观者才能窥见全貌。
(来源:作者 X 账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