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消息】
引言:
齐国宰相管仲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是周礼的继承和发展者,堪称「华夏第一相」。
最引后世关注的是管仲的治国理政的经济金融思想,他早于亚当斯密2500年即洞察了市场经济的资源分配功能,强调价格调节机制; 他推行「相地衰征」的财税改革、农商齐展的产业策略、「官山海」的盐铁经营、贫富有度的分配制度,利用货币和贸易战略,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名相。
(接上文)
敬天重德经世济民的「华夏第一相」(中)(图)
孔子评价管仲说:「桓公儿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也。 如其仁! 如其仁!」诸葛亮也曾自比管仲、乐毅。 可见管仲影向力的深远。 其称霸并非靠穷兵黩武,发动世界大战,而是靠主张和平竞争,不战而屈人之兵,平息战乱,从而达到称霸目标。 管仲提出君主称霸应「以人为本」。 他说,「无德而欲王者危」,「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齐桓公在管仲的倡导下,不搞建制部队,没有正规军,采用民兵制,目的就是不想在春秋各诸侯间引起军备竞赛,从而耗费国家财富,增添百姓税赋。 而管仲称霸的方式别具一格,他充分地发挥了自己先进经济思想的优势与财经攻略,以商代战、以商止战,其中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他的货币政策。
国家铸币,纵横轻重之术
美国于1913年成立美联储,基本功能之一是稳定币值和经济执行。 而早在2700年前的管仲,就提出国家铸钱立币,并调节用度,利用市场经济的价格杠杆机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管子·国蓄》中说:「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 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 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
意思说粮食是人民生命的主宰; 黄金和刀币是百姓交易的硬通货。 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要掌握货币权,这样百姓民力就会为国家所用。
管仲尤为强调金融轻重之术。 他说,「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是说治国,不懂得轻重之术,社会发展经济执行就无法合理控制;国家不能够调剂民利财富,就称不上大治。
管仲说,善治国者总是在民间物资不足时,把库存的东西供应出去;而在民间物资有余时,把市场的商品收购起来。 民间物资有余就肯于低价卖出,故君主应该以低价收购;民间物资不足就肯于高价买进,故君主应该以高价售出。 用低价收购,用高价于收购价抛售,国家既能盈利,又能平抑物价。
管仲的这种「平准」经济思想对后世影向非常大,贾谊、晃错的「贵粟」思想和桑弘羊推行稳定物价的「平准」政策、耿寿昌推行的稳定市场粮食价格的常平仓制, 都受到管子价格杠杆思想的影向。
管仲为了给齐桓公讲解轻重之术的重要性和历史渊源,举了尧舜的例子。 他说,「尧舜当政,之所以能把天下治好,是因为在北方取用禺氏的玉石,从南方取用江汉的珍珠,他们还在驱捕野兽时,使大夫参与其事。」
桓公问:「这是什么意思? 」管仲回答:「他们命令:『各国诸侯之子到本朝为臣的,都要穿两张虎皮做成的皮裘。 国内上大夫要穿豹皮袖的皮裘,中大夫要穿豹皮衣襟的皮裘。 』这样,大夫们就都卖出他们的粮食、财物去购买虎豹皮张,因此,山林百姓就会卖力去捕杀猛兽。 这就是说,国君只消冠冕堂皇地坐在堂上,猛兽就将被猎获于野外; 大夫们散其财物,百姓都可在流通中得利。 这就是尧舜曾经用过的轻重之术。 」
《礼记·王制》中说,「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邪降」,就是说通过市场可以看到民众喜好、民风的正与不正,就知道国家的治乱了。 《尚书·酒浩》也有类似的表述,国家要使百姓安居乐业、尽力劳作,勤勉侍奉父母,做完农事之后,要辛苦驱牛赶车,赴集售卖,以孝顺赡养父母。 管仲在《管子·乘马》中也表述了同样的思想,「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故曰:市者可以知治乱,可以知多寡,而不能为多寡,为之有道。 」意思是,通过市场,可以通晓社会的治乱兴衰,财富与物资的多寡,而财富物资的多与少是有规律的,不能强为。
可见,管仲将轻重之术视为治国理政之典制,表达了他对周礼德化天下之大道的遵从。
「石壁谋」与「菁茅谋」
利用价格机制赈灾,是管仲的一大发明。
齐桓公有一次问管仲:「齐国西部发生水灾而人民饥荒,齐国东部五谷丰足而粮价低廉。 想用东部的粮价低廉来补助西部的粮价昂贵,有办法吗?」
管仲说:「现在西部的粮价每釜百钱,每枢就是二十钱。 东部的粮食每釜十钱,每枢只是二钱。 请下令向每一口人征税三十钱,并要用粮食来缴纳。 这样,齐国西部每人出粮三斗就可以完成,齐国东部则要拿出三釜。 那么,一釜仅卖十钱的齐东粮食就全都进入国家粮仓了。 西部的百姓也就可以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无本者国家贷予陈粮,无种者国家贷予新粮了。 这样,东西两地得以相互补助,远近各方也就得到调节了。 」
《管子》一书中还记载著管仲帮著齐国增加财政收入的著名谋略。
齐桓公有一天对管仲说:「我想西行朝拜天子而缺少贡费,怎么办?」管仲说:「请下令在阴里筑城,要求有三层城墙,九道城门。 利用此项工程使玉匠雕制石壁,一尺的定价为一万钱,八寸的定为八千,七寸的定为七千,石珪值四千,石瑗值五百。」
石壁如数完成后,管仲就西行朝见天子说:「敝国之君想率领诸侯来朝拜先王宗庙,观礼于周室,请发布命令,要求天下诸侯凡来朝拜先王宗庙并观礼于周室的,都必须带上彤弓和石壁。 不带彤弓石壁者不准入朝。」周天子答应说:「可以这样做。」便向天下各地发出了号令。 于是天下诸侯都运载著黄金、珠玉、粮食、彩绢和布帛到齐国来购买石壁。 齐国的石壁由此畅销天下,而天下财富则尽归于齐国。 之后,齐国八年没有征收赋税。
这就是著名的「石壁谋」。 虽然管仲利用的是天子诏令天下的市场垄断权,但管仲利用天子权力进行市场营销的顶层策略,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以商止战的经典成功案例
管仲运用贸易金融策略战略不仅能富民强国、内安百姓,还能外伐诸侯、以弱胜强、以商代战。
齐桓公问管仲:「我想攻占鲁梁两国,怎样才好?」管仲说:「鲁、梁两国的百姓,从来以织綕为业。 您就带头穿绵綕的衣服,令左右近臣也穿,百姓也就会跟著穿。 您还要下令齐国不准织綕,必须仰给于鲁、梁二国。 这样,鲁梁二国就将放弃农业而去织綕了。 」
桓公说:「可以。」就在泰山之南做起绢服。 十天做好就穿上了。 管仲还对鲁、梁二国的商人们说:「你们给我贩来绫千匹,我给你们金子三百斤; 贩来万匹,给三千斤。」鲁、梁二国国君听到这个消息,要求百姓织绨。 13个月以后,管仲派人到鲁、梁探听。 两国人口都集中在城市里织綕。
管仲对齐桓公说:「是时候了。 您改穿帛料衣服,带领百姓不再穿綕。 封闭与鲁、梁关卡,与其脱钩。」10个月后,鲁梁百姓陷于饥饿,两国国君命令百姓停止织綕而务农,但远水解不了近渴,鲁、梁的百姓买粮每石要花上千钱,是齐国粮价百倍。 两年后,鲁、梁的60%百姓用脚投票,润到齐国。 三年后,鲁、梁的国君也都归顺齐国了。
齐桓公问管仲:「莱、莒两国燃料业(砍柴)与农业并举,如对付他们? 」管仲说:「您可率新兵铸币,高价收购莱国柴薪。」莱国国君得知此事后,非常高兴,让百姓弃农打柴,梦想著丰足国库战胜齐国。 管仲则命令隰朋撤回士兵种地。 两年后,齐桓公停止购柴并封关。 莱、莒的粮价高达每石三百七十钱,齐国才每石十钱,莱、莒两国的百姓70%移民齐国。 28个月后,莱、莒两国国君纷纷请降齐国。
齐桓公霸业初成之际,楚国时有滋扰,齐桓公欲发兵又恐力战不胜。 管仲献计说:「请重金购买楚国的鹿。」管仲首先让桓公通过民间买卖贮藏了国内粮食60%。 其次派左司马伯公率民夫到庄山铸币,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二千万钱到楚国收购生鹿。
管仲还对楚国商人说:「您给我贩来生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加十倍,则给您黄金千斤。」于是楚国的男人为猎鹿而住在野外,妇女为猎鹿而住在路上。 结果是隰朋让齐国百姓藏粮增加五倍,楚国则卖出生鹿存钱增加五倍。
管仲随即派人封闭关卡,深沟高垒,不再与楚国通使。 结果楚国发生通胀,米价疯涨,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楚国人口的十分之四。 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穿越春秋 千古垂名
管仲是古代贤相的突出代表,《韩非子·说疑》将历史上的「霸王之佐」列出了15位, 在管仲之前的仅5位:后稷、臯陶、伊尹、周公旦、太公望。 管仲辅助齐桓公, 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春秋时代,百家争鸣,管仲虽为法家代表,但其治国韬略中多能体现德为本、法为用,礼乐为典,财商为制的思想。
管仲一生的思想与理论多记述于《管子》一书中,《管子》共86篇,虽为后人根据管仲言行所编撰,但学界公认至少70篇左右为管仲真实思想。 在《管子》一书中,管仲治国理论与实践中,其经济改革创新与财富谋略尤为后人所称道,其中诸多经济思想历经了历史与时间的考验,值得后人我们去学习。
「管仲者, 集立德、立功、立言于一身也;其立说之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也。 」管仲的财经观,将传统的德、义、礼等伦理理念融入财经管理实践,其系统的经济金融发展糢式, 开启了中国古代德法并举,尊礼重乐的治国先河, 映射了国家经济生活中传统伦理道德与人文关怀的先导性与不可或缺,管仲经济思想的浩瀚与深邃, 恰恰折射出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与敬天重德、爱民亲民的宏大主旨。(完)△
(人民报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