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美國政界示警中國企業滲透 敦促國安合作
 
2024年9月26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美中戰略競爭持續升級,但在涉及人權、貿易、南海等摩擦之外,在美中國企業的角色也日趨受到華盛頓的關注。本週三,美國國會兩黨議員對此發出警告,呼籲加強國安合作,切斷中國企業獲取美國技術和資金的渠道,以避免關鍵基礎設施遭受攻擊。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2000年9月,中國獲得美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並以此推動美中貿易和投資迅速擴張,爲中國最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鋪平了道路。 華盛頓當時普遍寄希望於通過貿易推動中國社會實現民主化,並且鼓勵中共開放對社會的控制,遵守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然而事實證明,中國並沒有朝著更爲民主自由、更爲保障公民權利的方向發展,反而是對社會的控制愈加專制。伴隨多部涉及所謂國家安全的法律和法規出臺,中國企業與政府及軍方的關係更引發外界擔憂。 在本週三(9月25日)由美國企業研究所(AEI)主辦的研討會上,國會兩黨議員共同呼籲加強與志同道合國家的聯盟,以維護美國國家安全。議員們指出,從華爲電訊設備到無人機、港口起重機等領域,中國企業不僅通過貿易和投資滲透美國市場,還可能成爲北京的「特洛伊木馬」,從而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 衆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CP)主席、共和黨籍衆議員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特別提及華爲、TikTok(抖音海外版)及大疆(DJI)等中國公司對美國構成的重大風險。他表示,美國應採取更加主動的應對措施,而不是等到威脅顯現時才採取行動。 穆勒納爾說:「國會於2020年通過了《安全可信通信網路法案》,其中除其他事項外,還制定了一項拆除和替換計畫,以從我們國家的網路中移除華爲和其他中國設備。4年半後,拆除和替換工作仍在進行中,納稅人法案已投入近50億美元,而且還在增加。更糟糕的是,我們沒有從華爲的例子中吸取教訓,我們的國家安全和財政健康要求我們在爲時已晚之前,解除這些『上膛的槍支』。」 他警告說,中國企業華大基因、中芯國際和振華重工等分別在基因數據、半導體和港口起重機等領域,對美國構成潛在安全威脅。他敦促美國政府實施市場監管政策,以切斷中國企業獲取美國技術和資金的渠道,並與盟友協調相關行動。 外界注意到,中國近年來不僅通過貿易和投資等方式竊取美國知識產權,還利用對美貿易順差帶來的經濟財富增長其自身的軍事實力。部分美國企業甚至成爲中共當局的外國代理人,遊說美國政府以左右決策。 中共在去年7月1日正式實施《反間諜法》,賦予國家安全機關查閱、調取企業和個人數據的權力。目前,美國經濟在涉及電信和製藥等多個關鍵戰略領域仍依賴中國市場。而在中共嚴厲的國安法規下,在美中方企業是否會成爲「特洛伊木馬」的問題尤其引發美國政界的警覺。 在週三的研討會上,該委員會資深成員、民主黨籍衆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特別指出,中國公司與其他國家競爭對手的不同之處在於,按照1993年《中國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每家中國公司都必須設立中共黨支部。此外,中共的國家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也要求企業協助政府進行情報收集。他還特別提到中國電訊設備巨頭華爲。 他說:「由於華爲是一家中國公司,中共在其最高管理層中設立了黨支部,而且由於華爲的業務遍佈全球,並嵌入各種電信系統,因此華爲必須在其產品中爲中共及其情報部門提供後門,以備中共及其情報部門想要竊聽、監視或收集對手或任何人的信息及情報時使用。這已經發生了。對某些人來說,這可能是一把『上了膛的槍』;但在其他地方,這已經成爲『確鑿證據』。」 克里希納莫提強調,儘管並非所有中國公司都構成威脅,但習近平確定的十大戰略行業,尤其是涉及航空、無人機、電信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的風險巨大。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即便中共控制的是舊款晶元市場,但這些晶元仍被用於美國的軍艦、飛機和導彈系統,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他指出,美國港口對中國起重機的依賴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此外,克里希納莫提提到「伏特颱風行動」(Operation Volt Typhoon)——這是中共政府試圖在美國關鍵基礎設施中植入惡意軟體的行動,旨在破壞電網、公共設施、水系統和港口等基礎設施。爲此,他呼籲美國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建立聯盟,共同應對中共帶來的威脅。△
 
分享:
 
人氣:4,470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中共商務部部長要說服歐盟改變關稅立場的希望渺茫 | #人民報
中共商務部部長要說服歐盟改變關稅立場的希望渺茫 | #人民報
中共打壓下 中國金融業敗象頻現| #人民報
中共打壓下 中國金融業敗象頻現| #人民報
習近平病後遭重大挫敗| #人民報
習近平病後遭重大挫敗| #人民報
北京現狀觸目驚心 蕭條到處可見| #人民報
北京現狀觸目驚心 蕭條到處可見| #人民報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