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坠亡 中俄外长紧急会晤 中共两面手法对伊
【人民报消息】 中共、俄罗斯、伊朗在国际上被视为「新邪恶轴心」。近日,伊朗总统莱希意外坠机身亡,对轴心国中的中共的影响以及中共和俄罗斯的动向,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在此敏感点上,中俄外长紧急会面。专家分析中共的两面手法,不管伊朗总统换谁,中共、俄罗斯、伊朗邪恶轴心的战略关系不会改变。
敏感时间点 中俄外长会面
2023年10月,美国国会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在电视采访中曾表示,在俄乌战争和以哈战争等复杂全球背景下中国(中共)、俄罗斯、朝鲜和伊朗结为「新的邪恶轴心」。
伊朗总统莱希坠机的消息确认当天,5月20日,中共外交部长王毅在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期间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中共媒体的相关报导中,王毅称,双方要筹备好年内双边交往,继续加大相互支持,稳固合作基本盘等。此外,双方提到就中东局势交换意见。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钟志东21日对大纪元表示,中俄外长会透过外长会机制交换情报,对莱希坠机这个意外事故交流两国的看法。
同时他说,中俄外长会谈的主要内容是,习近平跟普京会面签了一大本的协议合作书,他们双边需要来落实,哪些事情可以来执行,怎么落实,这个应该是一个重点。此外,台湾的议题占了蛮大的篇幅。
「昨天新选出来的总统赖清德就任,北京借这个机会在拉著俄罗斯,一起来替『一个中国原则』背书,然后来对台湾来表态。」
对于两国外长会面,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战略与资源所所长苏紫云表示,「北京跟莫斯科这种大的架构对话,第一个是稳固彼此之间的核心利益,也就是莫斯科目前需要财务上的支持,而北京可以从莫斯科获得天然资源,还有一些市场,所以是一个战略上的交换。」
「第二个对所谓的乌克兰危机,普京也把国防部长换成经济学家,这就透露出莫斯科方面,他现在要处理的是战争的持续力问题,所以普京就任之后,就慌不迭地跑去访问北京,就是要稳固住这个钱袋子。」
他说,北京的钱袋子是控制在欧洲手里。「美国对中共又祭出了新的关税,所以欧洲的出口市场对中共来讲,就是变成不可再丢」,「习近平在普京来访之前,先跑了趟法国、匈牙利等欧洲国家。」
中共在处理伊朗关系时是两面手法
有「德黑兰屠夫」之称的莱希死讯传出后,中俄两国领导人都声称失去一个「好朋友」,并称许莱希在发展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积极作用。大陆百度百科将相关词条换成了中共领导人过世才用的黑白色。
3月中旬,中国、俄罗斯、伊朗三国在阿拉伯海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2023年3月,中共还帮助促成了伊朗和中东宿敌沙特阿拉伯恢复外交关系。中国还是伊朗受制裁石油的最大买家。
钟志东表示,伊朗和俄罗斯一样面临西方严厉制裁,中共在处理伊朗关系时是两面手法。
「中国(中共)因为透过伊朗来调停跟阿拉伯国家的问题,取得很大的进展,这也让中国(中共)借由伊朗展现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他说,「西方国家也希望中国能够透过它对伊朗的影响力,在中东议题上、还有核武的事情上面能够有所谓的影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中国(中共)在跟伊朗统一战线结合在一起,中国(中共)也不希望受到伊朗太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它(中共)想跟西方国家交往。不希望被伊朗牵累、来破坏、来影响它跟西方国家打交道。」
刚刚意外身亡的莱希与其前任比较更加反美。伊朗近期高调介入以巴冲突,不仅支持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胡塞武装、伊拉克亲伊朗民兵发动攻势,还一度与以色列互射导弹。
伊朗高层会变动 中伊俄邪恶轴心关系不会变
莱希意外之死使得伊朗最高领袖职位的填补出现了一个重大真空。伊朗要在50天内选出新总统,伊朗高层可能陷入权力角逐、内部权力重新洗牌的混乱时期。
钟志东认为,在伊朗的外交、国防还有安全议题上,基本上是最高领袖说了算,所以在这方面不会有大的改变。
他说,中共、伊朗还有俄罗斯的这个所谓的轴心结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不会改变。这三个国家基本都被国际社会孤立,「他们是所谓的抱团取暖,不管伊朗的总统换谁,这个都不会有所改变。」
苏紫云对大纪元表示,莱希之死会在伊朗内部造成一些变动,「毕竟在伊朗内部也是有不同势力,所以现在比较亲中俄的总统过世之后,要重新选总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伊朗的外交态度转变了,对北京跟莫斯科当然不是好消息,特别是北京有很多能源需要伊朗输出。」
不过他认为,目前看起来机会不大,「除非伊朗内部的改革派夺到政府的控制权,才会跟北京产生战略上的改变」,「所谓伊朗改革派指的是支持女性解放这一派,这会冲击到的是伊朗内部的所谓政教制度,也就是他们的宗教领袖,高于这个政治的运作。」
他说,昨天国际法庭对以色列的总理发出通缉令,「在这种情况下,新的伊朗总统很可能会有不同的思维,可能对西方的态度会稍微放和缓,但不会完全背离跟中共还有俄罗斯的相关合作,只是会让中东的局势稍微和缓,如此而已。」△
(大纪元记者章洪、骆亚报导)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5/23/8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