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超长期国债孙辈支取意义何在?
2024年5月15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中共财政部周一(5月13日)公布了有关今年发行一万亿元人民币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计划,其中期限最长的为五十年。但有民众抱怨说,五十年的国债要孙辈才能支取,有何意义?也有人产生了疑虑,中共政府在经济面临挑战之际发行超长期国债,背后的政策逻辑是什么?
「一万亿国债」,这个名词在当下的中国似乎已不再能引起人们的惊讶。就在两个季度前的2023年10月底,中共国务院就宣布了增发一万亿国债的消息。而本次宣布发行的国债数额同样是一万亿,只是前面多了「特别」两个字。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今年三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强已经在报告中提到,从今年开始将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当时他还指出,这些特别国债将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特别国债不特别
一位在中国南方城市生活的投资经理人告诉自由亚洲电台,政府的一万亿特别国债从去年就开始造势,地方上早有准备。这位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匿名的金融人士表示,「我们的客户会接到地方政府的通知,让他们填写申请国债资金的表格。这些资金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包括一些公共项目和尖端技术的企业等等。」他暗示,在他看到的项目中,还包括一些涉及国家安全的内容;但这笔国债资金具体投入的方向和企业,政府不会公开。
这位经理人还指出,中国国债的资金形式也多样化,「很多是给的低息、无息贷款,也有以补助的形式出现。」
虽然这些特别国债是投向具体项目和企业,但外界多认为,这次国债的发行和中国经济遇困有直接的关系。
在此之前,中共政府曾发行三次特别国债,包括1998年特别国债2700亿,2007年1.55万亿,以及2020年1万亿。曾任中国某商业银行支行行长的张杰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分析说,从以往三次特别国债看,分别对应著三次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以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
张杰认为,当局这次发行特别国债同样是为了给经济疏困,因为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看来已经有两架失灵,「现在唯一能采取的方式也就是投资。」他指出,其他两架马车问题很多,消费有通缩迹象,出口又遇到美国、欧洲的警惕,拜登政府正采取措施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
张杰强调,中国在去年才发行了一万亿国债,今年又开始发行特别国债,说明这个特别国债并不特别。但他认为,即使发行这么多国债,对提振经济也未必有显著效果,「主要还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现在出现这么多过剩产能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旅美经济学者、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程晓农则分析说,发行特别国债的一个重要目的还是解决财政困难,「中国现在地方政府的债务已愈来愈严重,中央政府靠税收的财政收入赤字非常大。」他指出,如果中共政府在形式上依靠扩张财政赤字来解决财政困难,会遇到一些障碍,「扩大财政赤字会违反中国的财政法关于财政赤字不能超过GDP5%的比例,突破这点对中共的形象会非常难看」;在这种情况下,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就成为了中央政府新的统筹来源。
按照惯例,中国的特别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其收支列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国媒体澎湃新闻网引述金融分析人士测算,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约相当于2023年126万亿的名义GDP规模的0.8%,这意味著,中国今年实际目标赤字率会在3.8%(3%+0.8%)左右,基本与去年计入1万亿增发国债后的目标赤字率持平。
但张杰认为,即使是这样,外界也很难知道计入国债之后的赤字到底占名义GDP的多少比例,「中国的经济数据都是有水分的,表现出来的数据可能都是不实的。」
谁来买国债?
据中共官媒发布的消息,这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期限分别为20年、30年、50年,首发日期为5月17日,11月中旬发行完毕,付息方式为按半年付息。
就这种近年少见的超长期国债,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郑政秉对自由亚洲电台分析说:「这对中国(中共)政府有很多好处,比如不用还本金,可以20年、30年、50年之后再还,把现在手上没有现金的部分拖到很后面。现在利率很低,发行国债成本低,又可以取得资金,对解决经济需求面、供给面的刺激都会有很多的好处。」
但这种超长期国债市场前景如何,外界保持了质疑。出于安全原因,上海一位要求匿名的某银行员工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表示,老百姓不太会直接去买这种国债。他有些无奈地笑笑,说:「反正我不会买,五十年后人还在不在都不好说了,钱肯定没能力花了。」他分析说,虽然国债是可以转让的,但并不如想像的那样方便,「那是对于银行之间同业可以流通,但个人买家交易未必方便。」
这位银行职员透露,从他的经验看,中国的商业银行会比较热衷买这种国债,「主要是卖给银行的,就是对冲一下国内太高的存款比例;(这些银行)就是太多款放不出去,才会去买这种长期国债。」他提到了一个背景,中国民众目前普遍不消费,钱都存银行。而最近,很多银行都取消了大额存单的业务。
央行的角色?
这次特别国债的发行总额为一万亿元,与去年的增发国债数额持平。但外界认为,这个发债量并不特别巨大。
前述那位银行职员分析说,这个数额以目前中国的体量来说不多,他以美国的情况做比较,「比如美国发个2000亿美元国债,算多大事?算,但是不算大事。而且中国的广义货币量(M2)比美国多一倍。」
根据中共官媒人民网财经板块的解释,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钞加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构成的货币供给。言下之意,中国的广义货币量足以吸收这部分超长期国债。
另据《中国证券报》报导,从多方面释放的信号看,在超长期特别国债启动的同时,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也将加快。有专家认为,各路资金配合有助于重大项目资金的保障,促进经济的回升。
但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导,市场比较关注中国央行在此次债券发售中扮演何种角色。去年十月,习近平在一篇有关金融工作的讲话中呼吁中国央行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但根据中国有关的法律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在一级市场上交易政府债券。央行在过去二十年来,一般也不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外界猜测,习近平的讲话可能促使央行利用债券交易来积极增加流动性。
但经济学者程晓农认为,让央行认购以中央财政部名义发下的国债,等于释放相应数量的货币补贴财政部,这会给央行带来危机。他指出,中国现在财政缺口大,各个商业银行因承担地方政府的债券已经被搞得精疲力尽,商业银行的资产已无法承受;现在由发行货币的中央银行来承受,相当于要大量增加货币发行,这早晚有一天会变成通货膨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