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政策不见成效 中共央行或在二十多年后重新购买国债
【人民报消息】近日出版的一本新书意外揭露,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去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指示,中国人民银行应将购买国债的选项纳入金融工具箱,若是政策落实,这将代表北京当局祭出了二十多年未见的金融刺激政策。外界关注习近平的这项指示背后涵盖著什么意涵?这又将对中国的经济情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据南华早报报导,近日出版的新书《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揭露了习近平去年十月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在会议上指示,中国人民银行(即中共央行)需丰富金融工具箱,逐渐增加在公开市场中对中国国债的交易。
报导指出,习近平授意人民银行购买国债是个罕见且出乎外界意料的指示,因为北京当局在二十多年间未曾使用过这项作法。若是意图刺激货币流动,中共央行常规的做法是降低银行准备金率以及使用再贷款工具。据自由亚洲电台此前报导,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初已经宣布将银行准备金率下调0.5%,为市场注入一万亿元人民币的货币。
综合国际媒体报导,中共当局在过往避免透过央行购买国债的原因是担心这将导致财政赤字货币化,不仅有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也会坐实外界对于当局不得已必须祭出强力刺激政策的猜测。
学者:修补工具箱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
美国民间机构「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就此表示,习近平会做出这样的指示代表北京当局正在找寻新方法扩充工具箱,希望能实践长期的量化宽松。
李恒青说:「(中国经济)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利因素,就是十三到十四亿人口两极分化非常严重,现在还有六亿人月收入不到一千块,实际上在贫困线底下挣扎。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进行大规模放水、投放钞票,会引起大规模恶性通货膨胀,这是执政当局不愿意看到、非常担心的。所以,他们现在在寻找新的工具,寻找如何在可控的情况下进行资金的投放,来活跃市场。」
不过,李恒青认为,如今民众面临就业形势艰难的挑战,民营企业也缺乏投资信心,因此,只要当局不应对根本性的结构问题,不论中共当局如何祭出金融刺激政策都将无法取得成效:「大家不敢消费,整体经济下行,挣的钱不断在缩水。……商家都步履维艰非常困难,很多的企业在倒闭、关门,就业形势压力重重。老百姓手里没有钱,你怎么能扩大消费、扩大市场流动性?」
据南华早报的报导,为了祭出更有效的财政刺激,北京当局在2020年和2023年额外出售了一万亿人民币的政府债券,此外,当局也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首次出售价值一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不过,在习近平对人民银行高级官员做出前述指示后,中国人民银行在过去几个月内,尚未出现购买国债的交易。
对此,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市场学教授谢田告诉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若是人民银行至今都没有行动,那便显示习近平对人民银行的指示更像是政策指导,并无太大的实际影响:「这五个月来他也没有什么动作,所以他只是说一说。……他如果指点要购买(国债),完全是政策性的指导、指引方向。」
知名投资家:若不立即处理债务问题中国经济将面临「消失的十年」
与此同时,坐拥亿万身家的对冲基金桥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本周三在社群平台领英(Linkedin)上指出,中国正在面临一场「百年一遇的大风暴」。他表示,中共政府需要即刻解决债务问题,否则加上房地产市场倾颓、就业困境、劳工薪酬下跌、股票价格下跌等诸多挑战,中国很可能与1990年代的日本一样,面临非常严重的经济停滞。
据自由亚洲电台此前报导,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三月举办的中共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表示,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GDP为5%。不过,他承认中国经济如今面临房地产、地方债务等诸多风险,想要达到经济增长目标并非易事,对此,他不仅要求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也强调当局将继续「发债救市」。△(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3/29/81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