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谭(70)看戲曲堅定意志 寡母賢德三子功名顯赫
劉曉
【人民報消息】中國戲曲源遠流長,據說在春秋戰國時,便有戲劇表演。到了元代,戲曲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奠定了中國戲曲的藝術形式和表演風格。許多文人通過戲曲這種藝術形式,抒發抱負、針砭時弊、影射社會、傳播文化、弘揚正氣、教化百姓。
到了明清兩朝,戲曲更加普及,劇種更加豐富,已成為大眾娛樂的主要方式,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對社會生活影嚮極大。據說當時全國各地的地方戲種就多達三百多種,大大小小的劇團戲班不計其數,遍布邨鄉。
中華民族历史悠久,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這為中國戲曲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历史上的忠誠義士、豪傑英雄、清官廉吏、貞節烈女、才子佳人,都成了戲曲表現的主角,歌頌的對象。通過戲曲表演,他們的精神潛移默化的影嚮著觀眾。很多不識字的普通百姓,由此了解了中國历史,了解了甚麼是仁義禮智信,甚麼是善惡有報,因此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那就是敬天畏命,重德行善。
且說清朝時有一個昆曲傳統劇目《雙冠誥》,又名《雙官誥》,作者是陳二白,講述的是婢女碧蓮守節教子,一舉成名的故事。
故事說的是明朝山西大同人馮瑞與山西提學副使林翹有世仇,林欲害馮。於是,馮瑞避禍遠走,以醫道聞名。他的朋友範子淵與馮相貌酷似,便假冒其名在本地行醫,林遂將他殺死,世人都以為死者是馮瑞。
這樣以訛傳訛,馮家也信以為真。馮瑞的妻子羅氏、妾莫氏大慟之後不能守節,先後改嫁他人。唯有婢女碧蓮日夜紡織,撫養莫氏所生的幼子馮雄,每天督促他讀書。
此時,馮瑞因治愈了大臣於謙的疾病,留在於謙府中,其後又得到於謙的舉薦,隨明英宗北徵,立功而返,授為兵部尚書。馮瑞衣錦榮歸,老僕馮仁告訴了他離別後發生的事情,馮乃立碧蓮為夫人。這時,馮雄亦因碧蓮勤督課讀,高中探花。最後馮瑞、馮雄父子皆上表為碧蓮請封,碧蓮得到了雙誥封。
嘉慶和道光年間分別中進士的安徽婺源一門三兄弟董桂新、董桂敷和董桂科,他們的繼母某太宜人(註:五品誥命稱「宜人」)曾對來祝賀的親戚和子女說:「這是我觀看戲劇的結果啊。我剛守寡的時候,年紀尚輕,有人以家貧、孩子年幼等理由,誘惑我改嫁,當時我拒絕給以回答。此後在親戚家觀看了《雙冠誥》這個劇目,使我堅定了信念和意志,決定一心一意撫養三個孩子,堅守志節,這才有了今日,你們不要說看戲沒有好處啊。」
這件事是婺源訓導陳雪樓講的,記錄在清代梁恭辰所著的《勸戒錄》中。陳雪樓還說:「太宜人以賢德聞名當地,這是她表示自謙並教誨別人的話。她以親身經历勸化別人,更加證明她的深厚德行,所以難怪他們母賢兒子功名顯赫,備受人們的稱贊。」 △
(人民報首發)
文章網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24/11/23/8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