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經濟復甦停滯不前 政府補救措施捉襟見肘
【人民報消息】去年12月,當中國突然取消封鎖和其它防疫措施時,北京的官員和許多投資者曾預計經濟將出現復甦。 但事與願違。 在冬末出現了一系列投資活動後,到今年春天,中國的投資陷入停滯。出口正在萎縮。新開工的住房項目越來越少。價格正在下跌。超過五分之一的年輕人失業。 過去幾年,當經濟不景氣時,中共嘗試過許多補救措施,比如通過大量借款來支付公路和鐵路建設費用。該國在疫情期間曾斥巨資開展檢測和隔離。現在用借款進行額外的刺激支出可以刺激經濟活動的爆發,但對於已經擔心債務壓力的政策制定者來說,這將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當局在刺激經濟方面存在落後於形勢變化的風險,但沒有快速的解決辦法,」牛津經濟研究院駐新加坡研究中國問題的經濟學家盧姿蕙說。 爲了對抗新冠病毒,中國在近三年的時間裏與世界隔絕,這一決定促使許多公司開始將供應鏈轉移到其它地方,中共現在需要對經濟做出調整。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週一會見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兩國試圖緩和外交緊張局勢,併爲未來幾周的高級別經濟會談鋪路。這樣的討論有可能減緩近期制裁和反制措施的增加。 中國經濟復甦停滯不前,只有旅遊和餐飲等少數幾類支出增長強勁。這些數字與2022年春季的極低水平相比有所上升,當時上海爲期兩個月的封鎖擾亂了中國中部大片地區的經濟活動。 最近幾周經濟尤其疲軟。 「四五月份到現在,經濟出現了明顯的不及預期的變化,以致有人認爲當初的判斷可能過於樂觀,」中共最高經濟決策委員會前副主任尹豔林在週六的一個學術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說。 中共政府官員一直在暗示,可能即將出臺經濟刺激計劃。 上週五,中共國務院在新任總理李強主持召開的會議後表示:「針對經濟形勢的變化,必須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強發展動能,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中國經濟疲軟對全球經濟有利也有弊。過去四個月,中國的消費者和生產者價格下跌,通過壓低從中國進口的成本抑制了西方的通脹。 但中國需求疲軟也可能會加劇全球經濟放緩。今年年初,歐洲已經陷入溫和衰退。美國的快速加息促使一些投資者押注美國今年年底也會出現衰退。 北京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來重振經濟。對小微企業實行稅收減免政策。降低銀行存款利率,以鼓勵家庭更多消費而不是儲蓄。最新的政府措施於週二出臺,國家控制的銀行系統降低了企業貸款和住房抵押貸款的基準利率。 但國內外的許多經濟學家都擔心新措施的有效性。 消費者不願消費,投資者對於向中國企業投資持謹慎態度。與2022年相比,今年到目前爲止私人投資實際上有所下降。房地產市場仍處於危機中,開發商借貸更多資金來償還現有債務、完成現有項目,儘管中國已經遭受住房供應過剩的困擾。 房市在中國目前所面臨的麻煩當中居於中心位置。建築業佔中國經濟產出的比重高達四分之一。但由於開發商債務違約,未能完成買家提前支付的公寓,導致潛在的購房者打消了買房計劃。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五個月的住房建設下降了近23%。這表明,房地產行業在未來幾個月還會進一步下跌。 27歲的陳蕾倩(音)在北京從事營銷工作,她於2021年開始和交往了五年的男友一起找房子。但後來他們決定結婚後繼續租房住。 「就是全國的房價都在掉,然後經濟都很不好,就是不穩定的因素太多了,」陳蕾倩說。 陳蕾倩在一家在線輔導公司工作,在中國於2021年打擊營利性私立教培行業後,她所在部門三分之二的同事遭到解僱。她還有一個朋友,在科技行業失業後還不起房貸,因止贖而失去了房子。 在爲新一輪經濟刺激尋找有效方案時,可能給政策制定者帶來最大困境的是像陳蕾倩這樣的中產階級家庭的謹慎態度。 「你可以向人們撒錢,但如果他們沒有信心,就不會花錢,」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麗西亞·加西亞-埃雷羅說。 努力償還債務的不僅僅是家庭,地方政府也是如此,這限制了他們加大基礎設施支出的能力。 對於再次啓動2009年全球金融崩潰期間和2016年中國股市經過一年暴跌後的那種信貸狂潮,中共政府持謹慎態度。 低迷的房地產行業損害了國內需求,然而今年以來,出口也一直持平,5月份實際上還出現了下降。中國的出口一貫強勁,其疲軟尤其值得注意,因爲自1月中旬以來,北京已允許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約7%。人民幣貶值使中國出口產品在國外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更多的出口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並可能彌補原本疲軟的國內經濟。但目前尚不清楚中國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依靠出口來幫助經濟增長,因爲中國一些最大的貿易伙伴已將部分採購轉移到亞洲其他國家。 在美國,川普政府對一系列中國工業產品徵收關稅,使美國公司從中國購買產品的成本更高。去年,拜登總統說服國會批准了對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等美國產品的廣泛補貼。與去年5月相比,上個月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18.2%。 現在,在中國考慮如何提振經濟之際,它必須應對消費者信心的喪失。 查爾斯·王(音)在中國北方的張家口經營着一家只有八名員工的小型旅遊公司。疫情過後,他的業務幾乎完全反彈了回來,但他沒有投資擴張的計劃。 「我們的這個經濟其實是在往下走的,大家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意願去消費了,」查爾斯·王說。「就是因爲大家都不想花錢了。還是那句話,大家都怕,就是有錢的人也怕。」 △ (紐約時報)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在商言商 中國經濟復甦乏力迫使外資公司加速逃離 2023/6/21 (20,352次)
沒有訂單 裁員無濟於事 中國小企業嘆:沒得救(圖) 2023/6/20 (129,015次)
一個讓中南海高層恐懼的事實 2023/6/10 (31,018次)
習近平的全球經濟控制計劃註定失敗 2023/6/7 (22,558次)
美歐連手對抗 中共非市場經濟行爲及假信息(圖) 2023/6/2 (14,546次)
中國經濟前景堪憂 外國投資人紛紛拋售中國股票加速撤資 2023/6/1 (22,751次)
印太會談 美國等14國達成供應鏈預警協議(圖) 2023/5/28 (13,247次)
美中國委員會通過臺灣報告 建議成立聯合計劃小組 2023/5/24 (22,409次)
從臺海、經濟到人權 G7聯合公報明確對中立場(圖) 2023/5/21 (13,692次)
中共聽不懂談判只認得拳頭 2023/6/23 (21,586次)
世界第二富豪妻子的選擇令人欽佩!(圖) 2023/6/23 (23,518次)
中共若發動戰爭 那末日就鐵定來臨 2023/6/22 (81,675次)
網友熱議布林肯訪中 :別說暴風雨來前無徵兆(圖) 2023/6/21 (22,672次)
美國務卿布林肯48小時旋風式訪華白搭 2023/6/20 (19,586次)
習近平忘卻的故事 2023/6/19 (36,966次)
習近平讓全世界都翻烙餅(圖) 2023/6/18 (141,473次)
私人醫生李志綏泄露毛的最大嗜好(圖) 2023/6/17 (73,951次)
中共缺啥 新華網補啥(多圖) 2023/6/17 (24,531次)

今年畫風大不同 他們眼中的光彩成爲了歷史(多圖) 2023/6/17 (22,028次)
「上海石庫門裏的紅色印記」在胡言亂語 2023/6/16 (57,330次)
小笑話:想當年 江澤民爲何讓宋祖英離婚(圖) 2023/6/16 (105,849次)
金無怠的絕望 露出中共的鐵石心腸 (圖) 2023/6/15 (80,835次)
贊!韓國這一動作勇氣與智慧並舉 威力勝過薩德導彈(多圖) 2023/6/15 (92,184次)
李強開會學「習思想」 秦剛「開小差」 2023/6/13 (36,800次)
冷笑話:這是共產主義天堂(圖) 2023/6/13 (51,708次)
德國人嫖娼,習近平患性病(圖) 2023/6/13 (100,352次)
習近平在西安討好留學生的目的 2023/6/13 (31,888次)
另外空間我姐夫戴着鐐銬(圖) 2023/6/12 (109,718次)
這格局誰人能比?馬斯克在中國提出三大靈魂拷問(多圖) 2023/6/10 (58,715次)
預感真靈!幾個離奇小故事(圖) 2023/6/10 (69,409次)
《飄》的編劇轉生在美國中西部(圖) 2023/6/10 (66,892次)
中共傻眼了!美臺日將聯合建立共同作戰圖像(圖) 2023/6/8 (27,136次)
這個段子現在早就落伍了(圖) 2023/6/7 (101,257次)
大陸貧困生全年補助僅3千 留學生每年笑納30萬(多圖) 2023/6/7 (53,448次)
美國動真格 親共僑領全部龜縮靜悄悄(圖) 2023/6/6 (41,379次)
妻子信神不言棄 昏迷丈夫醒來見證神蹟(多圖) 2023/6/6 (64,452次)
小笑話:江澤民在對小英子說什麼悄悄話(圖) 2023/6/5 (113,477次)
劉亞洲與中共誰是頭號漢奸? 2023/6/5 (39,437次)
人不知! 動物的特異功能早有答案(圖) 2023/6/3 (79,270次)
郭伯雄驚曝江的罕見罪行 輕判無期 2023/6/2 (41,008次)
郭伯雄全家入監 老江午睡沒人站崗(多圖) 2023/6/2 (90,264次)
捧「馬哥」踩「馬爸爸」 中共演的哪一齣? 2023/6/2 (28,526次)
奸臣當道 習近平重走文革路! 2023/6/1 (51,284次)
又是武漢!此消息證實港人這樣做是明智之舉(圖) 2023/5/31 (86,561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