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首个被打死的中央委员没想到的事
林辉
2023年5月19日发表
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王明、瞿秋白、胡耀邦、赵紫阳,都是以悲剧收场。(NTD TV) | 【人民报消息】在过去十几年中,笔者撰写了上百篇为中共效力的中共党人、包括中共高层,最终被中共卸磨杀驴以及他们的家人饱受牵连的悲惨故事,一桩桩,一件件惨事,都在告诉着世人中共究竟是怎样的货色,告诉着世人上了它的当并为它效忠的人结局都不大好。然而,这样的故事绝非百篇文章可以涵盖,今天要说的是首个为中共而死的中央委员、临时政治局委员张太雷一家的故事。
在中共官方叙事和历史教科书中,张太雷是中共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还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共青年团创始人之一等。2009年,被列入中共百名“英雄模范人物”名单。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中共如此评价呢?
思想激进 接受马主义
张太雷1898年6月出生在江苏常州,原名张曾让。张家在当地原本是大户人家,但传到张太雷父亲张亮采时,家道中落。张太雷出生时,父亲为他取字“泰来”,希望全家生活可以否极泰来。不过,良好的愿望并未实现,张太雷三岁时,张家生活愈加贫困。在亲戚的介绍下,张亮采在江西安源煤矿谋了个小职位,家计得以维持。
张太雷八岁那年,张亮采去世,没了依靠的母亲只好带着张太雷和他的姐姐返回常州,靠给人帮佣和做针线活养活姐弟俩。感念母亲的辛劳,张太雷在小学学习勤奋,成绩名列前茅。1911 年,他顺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读书。
在中学读书期间,除了学习传统经典,他还接触到了法国左翼作家卢梭等人的作品以及西方科学知识,因此思想激进,而他的同学中就有后来成为中共总书记的瞿秋白。当时的张太雷、瞿秋白参加过支持武昌辛亥革命、反对不平等条约等活动,也因此,他和瞿秋白都被学校以“素行不谨”的名义除名。
此后的张太雷将目光投向了更为活跃的北大。1915 年秋,张太雷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但只读了半年,就因为经济原因转入天津北洋大学,在法科本科学习,这时的他期望毕业后可以去当律师。这期间,他还在《华北明星报》任英文翻译。
在读书期间的1918年,张太雷奉母命与陆静华结婚。陆静华与张太雷是同乡,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成人,这样的经历使她养成了温柔娴静、外柔内刚的性格。
也是在天津读书期间,张太雷受“十月革命”(应该是“十月政变”)和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影响,开始研究马主义,并逐渐接受了虚假的宣传。他对同学表示,他将放弃当律师的计划,而去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他认为只有这条路可以救中国。彼时像他这样想的中国年轻知识分子并不少,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将一个怎样的魔鬼引进了中国。为了表示自己革命的决心,他还将名字改为“太雷”,意思是希望自己像长空霹雳,猛击“腐朽的旧制度”。
为共产国际与中共效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张太雷积极投身其中,成为天津地区的骨干之一。因为他精通多国语言,他成为共产国际代表维津斯基的翻译,并往来于北平上海,帮助李大钊、陈独秀筹建中共组织。1920年10月,张太雷和邓中夏等人一起加入了李大钊发起成立的中共早期组织北平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这一年,他的大女儿张西屏出生。
1921年初,在李大钊的安排下,张太雷化装成商人,偷偷越过中俄边境,前往苏联伊尔库茨克,因为共产国际东方局就设在那里。之所以此行不能光明正大,大概是因为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对苏俄、共产思想是排斥的,中共不想还未搞出什么名堂就引起官方的注意,从而胎死腹中。
见到共产国际东方局的负责人后,张太雷被任命为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青年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等,还在6月召开的共产国际“三大”上介绍中共。同年8月,张太雷陪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中国会见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参与刚刚成立的中共的日常工作。可以说,张太雷是最为清楚中共依靠共产国际关系的中共党人之一。1922年11月,张太雷的次女张西蕾在常州出生。
1923年,张太雷还陪同马林去广州见了孙中山,推销共产国际的表面国共合作、实则是通过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借壳发展”的阴谋。在这过程中,张太雷发挥了重要作用,令孙中山引为知己,还亲自介绍他加入国民党,并让他担任国民党党中央宣传部干事。
在孙中山上当并同意“联俄、容共”后,越来越多的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却没有遵循孙中山提出的“应该服从纪律,不应该公开批评国民党”的要求,而是不断发展自己,并获得了国民党宣传、组织部门以及黄埔军校的领导权,同时制造国民党内部的左派和右派之分,即以“亲俄亲共”和“远俄反共”为划分界限,开始了左派对右派的反对和斗争,将不亲俄亲共的国民党人骂成了“反革命派”,直至将他们开除出党。
1923年9月,孙中山派遣“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前往苏俄考察,代表团团长是蒋介石,张太雷作为代表团中唯一的中共党员随行。也正是此次出访,让蒋介石对苏联从希望到失望再到不满、批评。
代表团回国后,张太雷根据中共指示,留在了苏联,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工作,成为中共青年团驻青年共产国际代表,并在东方大学学习。此时的他对芭蕾舞、古典歌剧等西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许,如果不是信仰马主义,他会成为研究西方文化的学者。
1924年6月,共产国际“五大”在莫斯科召开,李大钊、王荷波、罗章龙等代表中共出席大会,张太雷担任秘书和翻译,并得到李大钊的称赞。一个月后会议结束,张回到上海,担任团中央书记,出席中共“四大”并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时兼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宣传部长等职。在此期间,他将妻子儿女都接到了上海。他的儿子张一阳是在1923年底出生的。
据张太雷的次女张西蕾回忆,1924年秋至1925年春,他们全家在上海住了大约半年,这是他们和父亲在一起生活最长的一段时光。住在同一栋楼的还有中共领导人蔡和森和向警予,以及瞿秋白。
武装暴动被杀
1925年春天,陆静华带着三个孩子又回到了常州。随后,张太雷再次受中共委派南下广州,担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同时兼任广州区委的领导工作。此时的张太雷已经是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团中央书记。在广州期间,张太雷还参与领导了持续一年零四个月的省港大罢工。
中共对国民党的侵蚀引起了国民党内包括蒋介石在内的有识之士的不满。为了限制中共在国民党内的扩张,蒋介石于3月下旬利用“中山舰事件”提出了整理党务,收回了一部分党权,并在北伐胜利后,于1927年4月正式“清党”。大批中共党员和激进份子被捕,三百多人被处死。这就是被中共历史书中所称的 “反革命政变”。
当年4月在中共召开的“五大”上,张太雷当选为中央委员,7月成为临时政治局委员。处于危机中的中共相继发动了南昌暴动、秋收暴动。身在广州的张太雷除了接应南昌暴动后中共的残余势力外,还秉承中共指示,准备在广州发动暴动。
当年12月11日,广州暴动发生,张太亲自任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指挥。由于事发突然,中共暴匪在与政府军几个小时激战后,占领了广州绝大部分市区。之后,张太雷主持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陆军委员。
12月12日下午,国民政府军反攻,攻占了中共暴徒的重要阵地。张太雷闻讯奔赴前线指挥战斗。途中遭到伏击,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敞篷汽车中,死时年仅29岁。无疑,直到为中共而死,张太雷都不曾意识到自己的选择对整个中国,甚至对自己的家人来说都是个灾难。
可以佐证这个判断的是,在今天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清凉路的张太雷故居里的一封张太雷写给妻子陆静华的家书。家书写道:“我们现在离开是暂时的,是要想谋将来永远幸福,所以你我不必以为是一件可忧的事。我们应该在这时期中大家努力做,寻我们将来永远的幸福,这是一件何等快乐的事呵。”以为在为家人、为国家谋幸福的张太雷,大概根本没想到死后自己的家人是何等的凄惨。
与有夫之妇同居
受中共宣传影响,不少中国人都为张太雷的“革命”精神和对家庭的爱所感动。然而,与众多中共党人一样,张太雷在私生活方面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据中共早期党员,后任上海政协委员郑超麟的回忆录《政治与恋爱》记述,“我回国后,党内第一件恋爱大风潮是张太雷闹的。当事人都不是回国的莫斯科学生。江浙战争停止后,太雷把他的母亲、老婆、孩子送回常州去了,自己一个人住在慕尔鸣路房子里,夜里在民国日报馆当编辑,此时,中央宣传部连同《向导》报编辑部都搬走了,瞿秋白和杨之华恋爱成功,另租房子同居,慕尔鸣路空出许多房间。施存统一家便搬来居住。这是一个大学教授的家庭,有太太,有孩子,客人来时很有礼貌招待过新年还打麻将。存统聚精会神对着麻将牌,慕尔鸣路房子改变了过去布尔塞维克巢穴的作风。”
“可是,渐渐地张太雷和王一知(存统夫人)谈得投机了,二人常常去逛大世界或天韵楼。有一天夜里,在民国日报馆编辑室里,存统伏案号啕大哭,哭了很长久。叶楚伧、邵力子摸不着头脑,存统自己又不肯说。不久,一知就和太雷正式同居了。太雷此时是CY(注:中共青年团中央)新任总书记,我知道有许多人攻击他,使他不能安于工作,但我不知道是哪一部分同志攻击他,也许是上海大学学生。有个时候,我听说,中央要派他去外蒙古,做中国共产党常驻代表。秋白说:‘这是充军了。’由秋白说情,这位CY总书记派去广州替鲍罗廷当翻译。他携带一知同去,存统的孩子也去。存统跟发了疯一般。这是一个神经质的人。他住进医院,上海大学女学生钟复光写信给他,表示同情和愤慨。慢慢地,这位施光亮先生(施存统又名施复亮)就“复亮”起来了。”
张太雷的婚外情应该发生在1925年前后。郑超麟的回忆录告诉我们中共早期开始,高层就有不少婚外情,蔡和森和向警予是,瞿秋白和杨之华是,张太雷和王一知也是,后来的周恩来、邓小平、毛泽东等都是。至于张太雷对陆静华究竟是怎样的感情,我们不得而知,如果陆静华知晓张太雷的婚外情,又会有什么反应呢?
另据网上刊发的《文革亲历与思考》中记载的一名参观张太雷故居的国人观感文章,说解说员偶然提到张太雷除了在老家有一位妻子外,身边还有一名叫“王一知”女性随身相伴。解说员还非常肯定地说这是真的:“他们还生了一个男孩。这事当时在党内是公开的,周恩来、邓颖超都知道的,而且和张太雷、王一知是好朋友!”
对于为何故居陈列中只字未提,解说员的解释是:“这毕竟不是光彩的事,会有损张太雷的形象的。”
这名参观者在纪念馆买了不少有关张太雷的资料。在阅读中,读到一篇王一知1949年后写的一篇回忆张太雷一起生活的文章,她详细回忆描述了和张太雷一起生活的经历,其中还提到,为了庆祝他们的孩子满月,“太雷特地在家里办了简单的‘满月酒’,邀请了周恩来、邓颖超等同志到家中畅叙”。当事人都承认了,印证了这段婚外情的存在是铁一般的事实。只是很显然,张太雷彼时并未与妻子陆静华离婚。后来中共党史中介绍王一知时,称她为张太雷的妻子,也是为了遮丑。
妻女文革自杀 次子精神失常
张太雷死去时,大女儿张西屏只有7岁。陆静华在得知丈夫的死讯后,考虑到瘫痪在床的婆婆无人照顾,就拒绝了中共让她带孩子去苏联的建议。此后,她返回常州,独自担起了奉养婆婆和养育三个孩子的重任。她还告诉自己的孩子,在外边不要提起自己的父亲,如果有人提起,就说他在外地教书,不知道音讯。
据《炎黄春秋》1996年第九期文章记述,张西屏和妹妹张西蕾从小聪明勤奋,小学时因为成绩好,连续跳级。初中毕业后,双双考入苏州女子师范。张西屏从师范毕业后后,回常州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帮助母亲养家,而张西蕾则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追随张太雷,前往上海投奔中共,之后被中共地下党送到刚成立的新四军,并加入了中共。在这里,她遇见了后来与之结为夫妇的冯伯华。
此时因为战争,张家的日子十分拮据,正在读初中的张太雷的大儿子张一阳被迫辍学,去油坊当了学徒。周恩来通过在新四军的张西蕾的口中得知了他们家的情况,就派人去接陆静华母子三人,但依旧是为了照顾婆婆,陆静华再次婉拒。让她后悔的是,她最终没能阻止儿子张一阳去参加中共军队。或许,那时的她并未意识到,此举将儿子推上了不归路,而这也是母子俩的永别。
张一阳来到新四军后,见到了二姐张西蕾很开心。很快,他也加入了中共,并当上了政教干事。
1941年10月,“皖南事变”发生,而国军伏击新四军的根本原因是拿着国民党军饷的新四军却听命于延安的毛泽东和中共,从来只打友军,不打日军,甚至拒绝听从国民党的命令。当地的老人都知道:“哪里是国民党打共产党,是共产党把国民党打火了,才挨的打。”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组,张西蕾成为抗大五分校女生队的指导员。后来因日军占领了盐城,新四军奉命北撤,后勤机关和女战士先行。考虑到弟弟年龄小,张西蕾就向上级请求让张一阳和自己一起走,但张一阳却拒绝了,说自己不能搞特殊化。后来,张一阳所在部队被国军包围,大部分人或战死或被抓,张一阳也被关进上饶监狱,在监狱中染上传染病而死,死时还不到18岁。张一阳的死讯,直到1949年已婚的张西蕾带着孩子去看母亲时,陆静华才知晓。
中共建政后,张西蕾和冯伯华被分配到南京化工系统工作,冯伯华后来还当上了化工部副部长。
此间,被送到苏联的张知春也曾回国看望母亲和姐姐们。张知春正是张太雷与王一知的儿子,于1927年10月20日出生。广州暴动前,王一知与儿子到达香港,计划待广州暴动结束后与张太雷在香港团聚。不过,暴动失败,张太雷被打死,王一知随即返回上海。她原本打算将儿子送回湖南老家,交给张太雷原配夫人陆静华抚养(这似乎说明陆静华早就知晓了丈夫出轨之事)。后由于护送人员中途被杀,张知春辗转被人寄养在北平慈幼园。1938年初,张知春被接到延安,1939年被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曾在莫斯科钢铁学院、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学习,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在苏联科学院一个军事科学研究所工作。
官方说,在苏联时,张知春因受到刺激而引发精神病,或许这与感情有关。五十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后,张知春因被禁止军事方面的研究,再次遭受打击,又一次被送进了精神病院。1965年回国,进入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工作。
文革爆发后,中共将瞿秋白打成“叛徒”,陆静华也被逼交代她与瞿秋白、杨之华一家的关系,因为两家一直都保持着联系。她的大女儿张西屏也被打成了“五一六”分子,是“吃剥削饭的老板娘”。不甘心受辱的母女俩,于1968年6月24日夜自缢身亡。
而身在北京的张知春则被打成“苏修特务”遭到批斗,并被监禁。当张知春听闻母亲和大姐双双自尽的消息后,他紧张的神经再也无法承受这一打击,竟然精神失常了。张西蕾在向周恩来求助后,将弟弟解救出来,送到医院救治,但还是留下了病根。文革结束后,依旧是时好时坏。
2008年,终身未娶的张知春离世,终年81岁。2020年2月16日,张西蕾在北京病逝世,得年98岁。
为中共效力并早早为其丧命的张太雷恐怕没有想到,自己的妻儿下场如此悲惨,没想到他为“永久幸福”而奋斗的事业是如此不堪。地下有知的张太雷是否明白自己上了一个大当呢?而这些惨痛的教训是否能够让今天仍为中共所蒙骗的国人清醒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