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清心为治本 直道是身谋(图)
 
智真
包拯有“报国安民”之志,一生为民请命,是百姓心目中的“包青天”, 堪称我国历史上的清官典范。

【人民报消息】包拯,字希仁,北宋时安徽庐州人,他自幼学习经史,仰慕古代圣贤所为,有“报国安民”之志。先后任开封知府、监察御史、枢密副使等职,“性峭直,立朝刚毅”,一生为民请命,是百姓心目中的“包青天”, 堪称我国历史上的清官典范。 忠于职守 秉公执法 包拯任监察御史时,倡导任人唯贤,对祸国殃民的贪官及庸碌无能的昏官大加弹劾。著名的事例有:七次弹劾贪官王逵。王逵任荆湖南路转运使时,骄横跋扈,欺压百姓。宋仁宗把王逵贬到池州,不久就又提拔起来,任为江南西路转运使。 包拯听到任命的消息,立即上书弹劾说:王逵在前任上,就苛政暴敛,民怨沸腾,应该得到严厉的处罚,而不能提拔重用。宋仁宗于是把王逵改任为淮南转运使,包拯还是不同意,连续七次上书弹劾道:如果任命王逵这样的酷吏,等于给当地百姓带来一场大灾难,在包拯的坚持下,宋仁宗罢免了王逵的职务。 包拯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在张贵妃的请求下,宋仁宗把张尧佐提升为三司使。包拯指出宋仁宗一再超擢张尧佐,任人唯亲,不合大宋法度,并分析其背景是后宫干政、个别大臣曲意奉迎,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 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宋仁宗经不住张贵妃一再请求,再次下旨擢升张尧佐。包拯再次直谏,指出张尧佐平庸不称职,请皇帝另选贤能,大臣们也纷纷支持包拯。张尧佐见状,感到众怒难犯,当即表示不接受委任。宋仁宗再次收回成命。 这年八月,张贵妃多次向宋仁宗提出封张尧佐为宣徽使,一日宋仁宗早朝前,张贵妃特意送到宫门口,说:“皇上今日不要忘了封宣徽使之事啊。”金殿之上,宋仁宗果然又一次降旨。可御旨一下,包拯马上上奏。 这一回,宋仁宗打定主意坚持己见,说:“张尧佐并无大过,可以擢升。” 包拯谏驳道:“各地官吏违法征收赋税,闹得民怨纷纷。张尧佐身为主管,怎说是无大过呢?” 宋仁宗叹了口气,婉转说道:“这已是第三次下旨任命了。朕既贵为天子,难道擢任一个人就这么不容易?” 包拯闻言直趋御座,高声说道:“难道陛下愿意不顾民心向背吗?臣既为谏官,岂能自顾安危而不以国家为重!”张尧佐站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众大臣又纷纷襄赞包拯,宋仁宗又没有合适理由反驳,气得一甩手回到宫里。 张贵妃早已派人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颜直谏,所以等宋仁宗一回来,她马上迎上前去谢罪,宋仁宗斥责说:“妳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还在当御史!” 规谏君主 以德施政 包拯无论是平时,还是遇到天灾、星变之时,都上疏宋仁宗,既对宋仁宗本身的过失提出指正,又对治国安民的大计提出建议。 包拯特意上了一道《进魏郑公三疏札子》,把唐朝魏征的三篇奏疏抄录给宋仁宗,希望宋仁宗能像唐太宗那样,成为“英明好谏之主”。他上书天子应有的德行,“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一方面兴利除弊,一方面要选贤任能。 包拯在奏疏《乞不用赃吏》中指出“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意思是说,清廉是人民的表率,贪污则是危害人民的盗贼。主张用人要用忠直廉明的君子,他为触怒权贵被贬的范仲淹等人呜不平,并建议重新起用他们。对于贪赃枉法者,则严惩不贷,并且永不录用。他的建议多被宋仁宗采用,使贵戚宦官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 包拯还多次上疏推行善政,提出“宽民利国”,以保百姓福祉。他采取了一系列“薄赋敛、宽力役、救荒馑”,治理水患,兴教办学等措施,并督促各路行政机关能够尽职为百姓谋福。他下令,凡各库的供品,以前都是各州摊派的,这对百姓的负担很重,现在都要变成与百姓公平交易。他请求宋仁宗支义仓米赈济灾民,使他们不至于流离失所,并请求真正放免民户欠负的赋税等。宋仁宗接受包拯的建议,曾任命他专门负责“放天下欠负”,结果一次即除放各种欠负一千二百万。史载包拯:“公所莅职,常急吏宽民,凡横敛无名之人,多所蠲除。” 一心为民 清正廉洁 包拯为了防止权贵们找他“走后门”,干脆完全断绝与高官显宦及亲朋故旧的私人书信往来。有来走后门者,无论是高官权贵,还是亲朋好友,一概拒绝。他在权知开封府时,按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作出新的规定:大开官府正门,凡是告状的,都可以进去直接见官,直接面陈案情,任何人不得阻拦刁难,杜绝奸吏。于是呈现“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是非明辨”的局面。 包拯严于律己,生活俭朴,“饮食器用如布衣时”。他的“不持一砚归”的故事广为流传:他出任端州(广东肇庆)时,端州的特产──端砚闻名天下,当时的权贵、大臣、学士们都以家中存有几方端砚为荣。而包拯直到离开端州,也没有带走一方端砚。传说包拯任满后,端州男女老幼万人空巷来码头相送,携物相赠,都被包拯一一谢绝。 有个人便将一块最上等的端砚用黄布包好,悄悄放进舱内,想包拯到了地方也就收下了。包拯的船不久到了羚羊峡,本来风和日丽的天气此时却风起云涌,大浪不止,几乎快要将船给淹没了。 包拯下令停船,暗自诧异:“我包拯在端州清淡如水,如何惹得天公这般动怒?”于是命人将行李查看一下。果然,发现了一块端砚。包拯将端砚扔进江中,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 随后,就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裹端砚的黄布,顺流而下,后来成为沙滩。这便是传说中的“砚洲”、“黄布沙”或“墨砚沙”。当地人请名匠雕刻对联纪念,对联上书“星岩朗耀光山海,砚渚清风播今古”。 包拯一生光明磊落,“与人不茍合,不会伪辞色悦人”,“不爱乌纱只爱民”,赢得了世人的敬仰,妇孺皆知其名。他写在府衙中央大厅墙壁上的那首明志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书端州君斋壁》),可以说是他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包拯的做人道德准则和为民造福的决心。△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薄熙来小故事回顾 2023/5/14 (110,279次)
一个身体被多个灵魂轮流主宰的悲哀(图) 2023/5/13 (76,306次)
绝对世界无二!江泽民的外交趣闻(图) 2023/5/4 (143,528次)
想当年!座上客王雪冰被江泽民无情抛出 2023/5/1 (75,344次)
一个真实的毛岸英(图) 2023/4/30 (114,343次)
中南海奇闻!江泽民大战群鹰(图) 2023/4/7 (119,991次)
半笑话:江被猪了(图) 2023/4/1 (144,141次)
上天的恩赐 撒哈拉沙漠羊上树(多图/视频) 2023/3/14 (137,117次)
两个陌生的家庭 26年后变的不可分割(图) 2023/3/5 (129,064次)

您感觉感觉这小故事里的内涵 2023/3/4 (121,970次)
一个不可思议的奇闻曾轰动世界(图) 2023/2/21 (171,139次)
李谷一劈腿离婚 前夫是汤灿宋祖英老师(图) 2023/2/12 (219,405次)
奇人奇事!坚决不上车 天上掉馅饼(图) 2023/2/7 (210,130次)
惊人消息!探险者终于触摸到了诺亚方舟(多图) 2023/2/5 (261,793次)
福大命大!把死亡灾难永甩身后的英国奇人(图) 2022/12/16 (169,170次)
哈哈!官媒报道江蛤今天死啦(图) 2022/11/30 (229,576次)
美国与韩国奇人梦中被传授技艺(图) 2022/11/29 (154,280次)
小笑话:想当年 宋祖英小儿子要举报老江(多图) 2022/11/26 (280,178次)
中共高官在狱中的最大奢望是这个(多图) 2022/11/18 (247,155次)
濒死后的这一个镜头 让他无法再作恶(图) 2022/11/12 (196,202次)
小笑话:王冶坪让英子这泡屎憋到今天(图) 2022/11/10 (321,774次)
两奇闻规定!张高丽反对只和老婆上床(图) 2022/11/9 (259,995次)
美国中期选举对世界走向的意义重大(多图) 2022/11/6 (164,068次)
神奇!胎儿也分男左女右(图) 2022/11/4 (152,144次)
谁能加速中共的灭亡 谁进政治局(多图) 2022/10/29 (237,483次)
习语录:“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多图) 2022/10/24 (118,582次)
习说人话不办人事 造出二十大常委名单(多图) 2022/10/23 (232,514次)
叶挺长子与廖承志把周恩来当恩人(多图) 2022/10/21 (159,295次)
机率为百亿分之一和万亿分之一的奇闻(图) 2022/10/19 (167,142次)
从蔡英文总统的国庆演讲说到二十大(多图) 2022/10/14 (168,953次)
这个BBC的视频为此而受到青睐(图/视频) 2022/10/13 (144,241次)
让你直不起腰!老江用一流英文面对小宋丈夫的袭击(多图) 2022/10/11 (262,319次)
二十大前 扒扒三呆婊是咋教唆淫乱的(图) 2022/10/9 (280,988次)
祖父投胎做孙子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图) 2022/10/3 (188,046次)
墙国人不要定海神针 国殇日哭喊要活着(多图) 2022/10/2 (119,804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